参观南水北调工程

素雅金菊

<p class="ql-block">2021年4月2号,学校组织我们这些退休教工前往南水北调工程现场,回望建党百年来的壮阔征程。春寒料峭,细雨微飘,我们乘着观光车沿着南北两岸缓缓前行。讲解员的声音在车中响起,讲述着这项世纪工程背后的智慧与艰辛——从规划构想到全线贯通,从穿黄隧洞到水质保障,每一寸水流都承载着国家的意志与人民的期盼。车窗外,河水静静流淌,仿佛一条银带穿城而过,将历史与未来悄然连接。</p> <p class="ql-block">来到车站,我独自伫立片刻,让我心头一热的,是远处那熟悉的焦作站北广场——依旧是当年的模样!只是钟楼上的挂钟不见了,像一位老友悄然隐退。我曾是铁路子弟,大院紧邻铁轨,上下班靠火车通勤,人生六十多年,几乎都在这站台与车厢之间流转。如今城市南扩,新城区以南水北调河为界向南延伸,老站却依然挺立,像一座沉默的丰碑,见证着焦作的蜕变。</p> <p class="ql-block">焦作往北,就是太行山脉,新增添的这个“缝山针”真是个美景!</p><p class="ql-block">1999年,焦作市政府关闭采石场,计划将废弃矿区改造为公园。但面对满目疮痍的山体,如何修复成为难题。此时,雕塑家薛骏猷受医学启发,提出将山体视为“生命体”,用艺术手法缝合伤口。</p><p class="ql-block">创意诞生与雕塑设计</p><p class="ql-block">薛骏猷因学医背景,联想到用“手术针”缝合山体,象征人类对自然的救赎。其设计为高20米、重10吨的不锈钢弯月状雕塑,寓意“缝合生态裂痕”。最初方案还包含红色“针脚”延伸线,增强视觉警示效果。</p><p class="ql-block">建设与安装</p><p class="ql-block">2005年6月5日世界环境日,“缝山”艺术行动启动。2006年元旦,通过俄罗斯米-26直升机吊装(避免新创伤),雕塑在凤凰山顶落成。同期启动植被恢复工程,利用喷播技术、梯田造景等方法重建生态。</p><p class="ql-block">后续发展与象征意义</p><p class="ql-block">缝山针公园于2006年开放,成为环保教育基地。2007年因更名争议恢复原名,后持续开展北山治理工程,如《焦作市北山生态环境保护条例》实施及南太行生态修复等。如今,缝山针不仅是城市地标,更见证焦作从“黑色煤城”向“绿色生态城”的转型,象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觉醒。</p> <p class="ql-block">河水由东向西穿城而过,成了天然的分界线:河北是老城,烟火人间;河南是新区,高楼林立。市政府机关早已迁至河南岸,新城区规划整齐,道路宽阔,绿化成片。站在河畔远眺,一边是岁月沉淀的温情,一边是时代奔涌的脉动。这条河,不只是调水的通道,更是城市生长的轴线,是焦作从资源型城镇迈向宜居之城的转折点。</p> <p class="ql-block">听讲解员介绍,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早在2012年就被列为生态旅游产业带的重要节点,而焦作更是以“以绿为基,以水为魂,以文为脉”为理念,规划建设了占地40平方公里的天河公园。如今漫步河岸,果然名不虚传。步道蜿蜒,花木扶疏,春天樱花如云,夏日绿荫蔽日,秋来层林尽染,冬雪静覆长堤。这哪里是水利工程?分明是一座横贯城区的巨型城市花园。</p> <p class="ql-block">细雨如丝,柔风拂面,我们撑着伞缓步前行。雨水打在伞面上,沙沙作响,像是大自然的低语。身边的老同事们谈笑风生,脸上洋溢着满足与感慨。我们喝着从千里之外奔流而来的丹江水,清冽甘甜,却很少有人想到,这每一滴水背后,是多少工程师的图纸、多少工人的汗水、多少移民的奉献。此刻置身于闹市中的大花园,呼吸着清新的空气,怎能不心生感恩?爱它吧,我的焦作!更应感谢那始终引领我们前行的党,是她让这山河重整,让百姓安居。</p> <p class="ql-block">途中我们还参观了清代王家院落,就坐落在昔日的王储村。这个地名我再熟悉不过——下乡时,必经之路便是这里,带队的老农王启华就是本村人。没想到百年老宅竟完好留存,青砖灰瓦,雕梁画栋,门前红灯笼在雨中微微摇曳。传统与现代在此交汇:院墙外是穿梭的车流,院内却静谧如初。历史没有被推土机抹去,反而在新城中找到了自己的位置,成为文化血脉的延续。</p> <p class="ql-block">最后一站,我们来到国家方志馆南水北调分馆的施工现场。巨大的盾构机静卧在场地中央,像一头沉睡的钢铁巨兽。它曾穿越黄河河床,在地下数十米处凿通隧道,是南水北调穿黄工程的“掘进利器”。老师们围着它久久不愿离去,有人轻抚机身,有人仰头凝望。这不只是机器,它是国家力量的象征,是无数普通人用双手托起的奇迹。在党的领导下,我们创造了太多看似不可能的工程,而它们最终都化作了百姓生活的日常。</p> <p class="ql-block">傍晚时分,我再次走过天河公园。白天的花海已换作夜晚的光影盛宴。霓虹在河面倒映,流光溢彩,宛如星河落地。人们散步、拍照、驻足欣赏,孩子们在喷泉边嬉笑奔跑。这条河,不仅带来了水,更带来了生机与幸福。</p> <p class="ql-block">焦作的每一条街都掩映在绿荫之下,粗壮的树干撑起一片片绿云,阳光透过叶隙洒下斑驳光影,走在其中,仿佛步入人间仙境。谁能想到,这座曾因煤炭而闻名的小镇,如今竟以生态之美惊艳世人?</p> <p class="ql-block">我从小在这里长大,上学、下乡、工作、退休,如今回望,变化之大令人震撼。太多不可思议成了现实,太多梦想照进了生活。而这一切,唯有身在其中,才能真正感受到那份来自心灵深处的触动。</p><p class="ql-block">焦作!我爱你——不仅因为你是我的故乡,更因为你用一条河,洗去了尘烟,焕发出新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