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的壶江等你来~~《关于召开第二届‘‘壶江杯’’福建叶氏文化学术研讨会的通知》

叶育新

在出入闽江的咽喉之路上有一座风光秀丽,景色宜人的壶江岛。壶江岛位于闽江入海处,东临川石岛,对琅岐岛,南望大海,北靠粗芦岛,闽江口的“五虎锁门”和“双龟锁口”一望可见。 据文献记载,在后唐时代有先民在壶江岛居住繁衍,壶江秦属闽中郡,汉属闽越国。昭帝时属会稽郡冶县,献帝时属侯官县。三国时属吴、晋武帝时属原丰县,隋文帝时起属闽县,民国26年才改属连江县,隶属连江县琯头镇。 相传明末时期闽江口地区发生地震,该岛地壳上升,处壶江岛附近水域的立桩礁(民曰“立村”)下沉,至今民间仍流传“沉立村——浮壶江”之说,故取名“浮江”,因“浮”与“壶”近音,故名“壶江岛”。 壶江自古人文底蕴深厚,民风淳朴,民俗独特,岛上人文遗迹众多。有:妈祖庙,先贤堂,灵椿庵,古碑亭,明《壶江赋》碑刻,梅壶友谊碑,清峰寺,潮音洞(明相叶向高读书处),还有明兵部右侍郎林汝翥摩岩题刻“潮鸣空谷”等。是福州地区著名的旅游景点区,每年夏天都有大量游客登岛游览。 明郑和下西洋时,曾率舟师在此祭拜海神、祈报妈祖,训练水师,补充给养,后伺风扬帆开洋。 清道光三十年(1850年),林则徐回到福州,曾数次察看五虎门、为重整闽江口防务,曾上岛视察军事设施,建造闽江口炮台,并留有著名的五言诗《五虎门观海》一首,诗日:“天险设虎门,大炮森相向。海门虽通高,当关资上将。唇亡恐齿寒,闽安孰保障。” ‘’潮音洞”(又名叶向高洞)。这是一个临近大海的大石洞,洞内石壁上有明兵部右侍郎林汝翥的“空谷潮鸣”之题刻,每字约4尺见方,字迹苍劲而洒脱,是珍贵的一处文化遗存。相传明代三朝元辅叶向高也曾在这洞里读过书。叶相挚友,连江才子,明工部侍郎董应举在其《游海记》里也曾记述叶相年青时曾游这此洞。因此,现在被视为难得的一处文物古迹而妥加保护。 【明】崇祯《壶江赋》 伊山川之奠位,有人物之呈奇,昔壶峤之有居,自后唐而肇宇。潮通番舶,地接榕都。连五寨而接二茭,控东欧而引南粤。两山突峙,四水溁环;三洲六庄之布列,外护东沙白云天竺之崚嶒。前迎琅岫、白礁、鸟屿、泽国垣墙;龟石、鹤喳、海门琐钥。九龙脉结,气凌万里扶摇;五虎潮生,声吼千层波浪。插天文笔上接三台,亘地玉楼下玉屏。连五岳黯井之星星渔火光摇水底龙吟,螯屿之隐隐棹歌声彻云间鹤舞。凌空白塔,九仞玉屏。映月赤沙,一团金屑,灿祥光于福斗,蚌吐珠胎;萃佳气于仙床,蜃凝霞彩。龙沙壅海,长驻交广之舟;马水通津,遥接江淮之浦。春秋递衍,尚留椿树十寻;桑海倏更;不见樟树七里。琼宫玉殿,暮鼓晨钟,宝刹禅林,朝经夕偈。旅曲商谣互唱,橹声帆影相随。云间时听鸡鸣,天外频闻犬吠。龙台凤岫,参嵯崚岭重关,俨秦塞之山河雄风百二;枭渚鸥洲,吞吐长烟皓月,恍巴陵之云水气象万千。水秀山环,地灵人杰。赞国千兵,遗迹犹存马凳;广文博士,芳名长著龟碑。郡马联姻于前朝,飞枭报政于少府。双贞挺节共扶万古纲常。三寿作朋咸仰百年人瑞。司空纪绩,壶天之勒石独表千秋;开府观兵,镇海之铭碑垂声百代。 呜呼!文章千载,冠盖一时。尘客任去来,清念不淄浊世;烈士雄今古,壮心宁识暮年。听恨胡泉饮马海浪翻鲸。臣子并列于朝端,至尊独忧乎社稷。犹赖荩臣报国,义士勤王。系终子之长缨,虏骑奔腾于沙漠;标马援之铜柱,妖氛扫荡于扶桑。上天开海曲之乾坤,下土庆壶中之日月。 明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倭寇犯闽,闽江入海口两岸的梅花壶江两乡渔民在闽江口协同戚继光之部属抵抗倭寇,用鲜血和生命护海御边,结下生死情义。 清康熙年间,梅花壶江两乡共辟马祖定置渔场,梅花乡定位"福沃",壶江村择地"山垅",渔汛丰获季节,两乡祭神联庆,是夜突遇外患袭扰,双方以“依舅”作为哨语联络,合力击退外寇,从此,两地渔民互称“依舅”相沿成习俗。 时至今日,每年遇到重大节日时,两地老人会都组织互访,规模最大的是2002年春节,壶江村4000多村民中有1100多人到梅花过春节,梅花百姓将最好的房子、最好的床、最好的食品拿出来,招待远方来的朋友,并举行声势浩大的“接亲”踩街活动。千余人的男男女女,以依舅依妗外甥女的身份在梅花镇吃住玩三天,梅花依舅以最高的礼仪招待壶江依舅。 说了这么多,大家是不是很期待去壶江当地走走呢?好了,言归正传。经授权,小编要发布一个重要的通知了。请认真阅读哦! 《关于召开第二届“壶江杯”福建叶氏文化学术研讨会的通知》 各地叶氏组织、论文作者、叶氏宗亲: 第二届“壶江杯”福建省叶氏文化学术研讨会”定于2016年7月31日(星期日)在福州市连江县壶江村举行。本届研讨会由世界叶氏联谊总会福建省联谊会、福建省姓氏源流研究会叶氏委员会主办,福建《叶氏研究》杂志、福建叶氏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承办,连江县琯头镇壶江村叶氏宗亲会冠名协办。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参会对象 本次参会对象为论文作者、省叶委会直属叶氏文化机构代表、部分宗亲代表、特邀代表等。 1、目前已收到论文的作者:叶茂樟、叶仁朗、俞达珠、叶立俊、叶振发、叶树凡、叶其炎、叶小杰、叶友银、童扬、叶育新、叶树福、叶明豪、叶武钦、叶阿辉、叶水平、翁其孝、叶禹佑、叶伟强、林慕理等 2、拟特邀的省内外叶氏研究专家: 叶平(浙江松阳人,世界叶氏联谊总会常务副总会长兼世界叶氏公关联络委员会主委、卯山叶氏文化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原松阳县司法局局长) 叶放(浙江龙泉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世界叶氏联谊总会副总会长,《龙泉叶氏总谱》主编,原龙泉市政协副主席、文联主席) 林秋明(福建福清人,《福清侨乡报》记者,著名叶向高研究专家) 叶启友(浙江平阳人,《平阳叶氏志》主编,原平阳县委党史研究室主任) 叶就手(广东东莞人,《东莞叶姓志》作者,《历代叶氏进士题名考略》主编) 3、因壶江村为福州地区著名的乡村旅游景点,正值旅游旺季和周末,人流众多,且当地接待资源有限,其余省内特邀代表,省内各地宗亲代表及省叶委会直属叶氏文化机构代表由会务组电话邀请或微信邀请参加。 二、会议报到时间及地点 1、报到时间:福州地区代表7月31日8时30分前报到,外地代表7月30日下午4时前报到。 2、报到地点:连江县琯头镇壶江村老人会。 三、相关费用 1、本次会议邀请对象(电话或微信邀请)不收会议费,食宿由大会统一安排,旅差费回当地所属宗亲组织报销或自理。 2、非组委会邀请对象但有意参加本次会议的宗亲,请务必于7月25日前和《叶氏研究》编辑负责人联系,并按人均500元缴纳相关费用,7月25日之后申报的恕不受理和接待。 3、本次编印的论文集实行无偿赠阅,除向论文作者每人提供两本外,有需要论文集的各地叶氏组织和叶氏宗亲可在会后通过“2016研讨会微信群”向组委会免费索取,但应提供具体详细地址并承担邮资。 4、欢迎各叶氏组织和叶氏宗亲对本次会议或编印论文集进行赞助和捐赠,具体事宜可在7月25日前和《叶氏研究》刊物编辑负责人联系。 四、会议日程主要安排(以参会当天会议日程安排为准) 9:00——9:05 当地代表致欢迎词 9:06——9:12 省叶委会叶延青会长讲话 9:13——9:19 叶育新介绍本次论文征集情况 9:20——9:35 叶树福演示2016闽台族谱对接PPT 9:35——10:35 论文作者代表发言 11:10 全体代表合影 11:30 午餐 14:00 参观当地叶氏古民居、妈祖庙等人文遗迹 15:30 离会 五、会务组联系人 叶育新手机:15859099036  微信:mhyyx119 邮箱<a href="mailto:119406818@qq.com">119406818@qq.com</a> 叶明豪手机:18959181860  微信:mhymh261266 邮箱:<a href="mailto:330966330@qq.com">330966330@qq.com</a> 叶树福手机:15980280966  微信:fzcydq 邮箱:<a href="mailto:982036775@qq.com">982036775@qq.com</a> 六、注意事项 1、根据《关于征集第二届福建叶氏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的通知》(见附件),本次论文征集的截稿日期为6月20日,为了征集到更多有质量的论文,论文截稿日期推迟到7月17日,有意提交论文的作者请及时按要求提交论文。 2、各地代表收到邀请通知后,请于7月25日前向组委会负责人发手机短信(15859099036)确认是否能够参会并告知是否参加下午的参观活动,以便大会做调整安排。组委会的相关信息将通过“2016研讨会微信群”发布,请与会代表添加组委会负责人微信(微信号:mhyyx119),加入“2016研讨会微信群”。 3、交通路线 (1)自驾路线1:无论闽南还是闽北、闽东地区方向来车,都是沿沈海高速公路到连江县境内,从琯头出高速,到104国道往右边开约5分钟,在长安往右边进入琅岐大桥,过琅岐大桥后沿北环岛路行驶约5分钟,经过烟台山遂道再直开3分钟行驶到壶江渡口(车停渡口露天停车场),人坐轮渡过江,上壶江岛。(如有不明之处,请咨询壶江当地宗亲:叶发捷:13799305082、叶发斌:13506970080、叶武和:13809551475) (2)自驾路线2:福州市自驾若从省体育中心出发,路线同上,行驶66.5公里,约90分钟,若从台江广场出发,路线同上,行驶46.5公里,约需80分钟。具体可用百度地图搜索壶江村,再用手机导航。 (3)公交路线1:从福州乘36路公交到东岐站下车6元,下车在东岐乘私人中巴到码头4元。乘壶江岛船毎人7元。(定班) (4)公交路线2:从南站或北站坐福州到连江的车(不要走高速的),和司机说下在琯头(去壶江)的码头下。乘壶江岛船毎人7元。 3、请各地代表按要求准时报到并参会,如因故不能参加,应在事先向会务组相关联系人报告。 世界叶氏联谊总会福建联谊会 福建省姓氏源流研究会叶氏委员会 福建《叶氏研究》编辑部  福建叶氏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连江县琯头镇壶江村叶氏宗亲会 2016年7月8日 附件一:2016.4.17《关于征集第二届福建叶氏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的通知》 各地叶氏组织、福建省叶委会直属文化研究机构及广大叶氏宗亲: 经会长办公会议研究,福建省第二届叶氏文化学术研讨会拟今年7至8月间举行。本次研讨会的目的是:以叶氏历史人物研究为重点,收集和整理省内叶氏文化研究最新成果,服务闽台两岸的对话与交流。为了把本次学术研讨会办好,决定由会刊《叶氏研究》编辑部向省内外公开征集主题论文。在论文征集的基础上召开福建省第二届叶氏文化学术研讨会,现将论文征集的相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论文征集范围 本次论文征集必须紧紧围绕“叶氏历史人物研究”这个大主题,以省内叶氏历史人物为主。建议从下列七大研讨方向中选择参会论文议题: 1、省内各大支系开基祖或始迁祖的人物研究(生平事迹,世系辨析,繁衍播迁等) 2、福建旅台居台叶氏名人研究(如叶国鼎、叶梦苓、叶题雁等) 3、福建叶氏迁台族众研究(始迁祖、世系、聚居地,人口分布等) 4、福建叶姓科举人物研究(家世,科第,硃卷,及科举制对叶氏家族的影响) 5、福建著名叶氏历史人物的方志记载和家谱对比研究 如五代:叶翘(永泰)等, 唐代:叶京(建瓯)等, 宋代:叶颙(仙游),叶齐(建阳),叶顗(仙游),叶莫(闽侯),叶康直(建瓯)、叶棣(浦城)、叶庭珪(建瓯),叶祖洽(泰宁),叶宗谔(泰宁)、叶隆吉(沙县)、叶湜(建瓯)、叶文炳(浦城),叶大有(仙游)、叶仪凤(闽侯)等 元朝:叶荆才(大田)等 明朝:叶向高(福清)、叶明元(同安)、叶成章(同安)、叶时敏(长乐),叶亹(诏安)、叶元玉(清流)、叶光(闽侯)、叶逢阳(松溪)、叶宜(南平)等 清代:叶观国(福州),叶有挺(寿宁),叶申芗(福州)、叶大庄(福州)、叶在琦(福州)、叶绍芳(福州)、叶献论(南安)、叶祖珪(福州)等 6、省外叶氏官员在福建任职期间的研究(如叶梦得,叶梦鼎等) 7、其它福建叶氏历史人物研究 二、论文征集要求 1、各直属文化研究会、各地叶氏组织以及对本次研讨会论文征集议题感兴趣、有研究的专家学者、各地叶氏宗亲均可撰写参会论文。 2、论文选题应紧扣论文征集范围,观点明确,论据确凿,字数不限(把观点论述清楚即可);如遇观点分歧,应本着互相尊重原则,有根据的提出商榷意见,避免上纲上线,人身攻击。 3、参会论文应用word编辑文档,采用A4纸张。标题用二号黑体,正文用小四宋体,1.5倍行距。文后附作者简介(含单位、通讯地址,邮政编码,联系电话,电子邮箱等,不超过百字)。 4、各直属机构、各地叶氏组织或参会论文撰稿人务必于2016年6月20日前把参会论文电子文档分别发送至三位论文征集联系人邮箱(见第四大点联系方式),并加入微信研讨群(论文作者可先添加联系人微信,再由联系人添加入群)      三、论文使用方式 1、省叶委会在论文征集的基础上组织召开学术研讨会,将从《论文集》中选择若干论文进行大会交流发言。各地叶氏组织和个人如有意承办本次研讨会或提供赞助,可在6月20日前与《叶氏研究》编辑部或省叶委会秘书处联系。研讨会召开的时间、地点另行通知。 2、所选送、所提交的参会论文将编入本次研讨会《论文集》,除在研讨会间分发与会代表外,会后赠阅各地叶氏组织和论文作者。 3、优秀论文在会刊《叶氏研究》刊发,或在福建省叶委会网站和福建叶氏公微号发布。 四、联系方式 1、省叶委会地址:福州市晋安区崇安路199号 秘书处电话:0591—83671178 2、省叶委会网址: <a href="http://www.fjyeshi.org ">http://www.fjyeshi.org </a> 福建叶氏公众微信号:fjys99 3、论文征集联系人 叶育新手机:15859099036  微信:mhyyx119 邮箱:<a href="mailto:119406818@qq.com">119406818@qq.com</a> 叶明豪手机:18959181860  微信:mhymh261266 邮箱:<a href="mailto:330966330@qq.com">330966330@qq.com</a> 叶树福手机:15980280966  微信:fzcydq 邮箱:<a href="mailto:982036775@qq.com">982036775@qq.com</a> 4、《叶氏研究》交流QQ群:418979197       世界叶氏联谊总会福建联谊会 福建省姓氏源流研究会叶氏委员会 福建《叶氏研究》编辑部  2016年4月17日 附件二:壶江叶氏源流 壶江叶氏系出琅岐云龙叶氏,和闽侯扈屿玉山叶氏同属甘洲叶氏分支。 唐武德四年(621),福建富沙叶氏始祖叶颢(灏)奉旨由金陵(今南京市)入闽任建州首任刺史,翌年(622)接家眷定居建州之建安,史称富沙叶氏。福州地区的富沙叶氏分支繁杂,人数众多,但均以‘’俭德堂‘’为堂号。概取叶公沈诸梁之父沈尹戌祖训‘’节用于内,树德于外‘’之意。 唐末,叶灏后裔叶四翁自富沙迁居侯官县甘洲(今荆溪镇港头村白石自然村附近的江岸沙洲)遂成甘洲支系。 后汉天福元年(947),因山洪暴发,甘洲四世叶克承后裔沿闽江漂流而下,分为两支,长子叶结迁闽县嘉登岛(今福州市琅岐开发区云龙村)为云龙叶氏始祖,次子叶延居闽县扈屿(今闽侯县青口镇扈屿村),为玉山叶氏始祖。 云龙叶氏主要聚居琅岐岛,今传40世,居村有1000余户,5100多人,为当地大族,自14世始字辈如下:“君议政朝,以孟淑仲季,从须永昌,臣忠邦能兴,文经武纬。起家维孝让,立国在贤良,允绍宗周德,功高锡庆长。” 清道光年间,云龙叶氏后裔叶邦义(甘洲二十九世)迁居琅岐岛对岸的壶江村,繁衍生息,遂成壶江叶氏。今壶江叶氏已传八代,后裔播迁美国、加拿大、澳洲,居村人口几十户,多从事船运和渔业养殖,生活富足。2016年,当地成立壶江叶氏宗亲联谊会,推选叶经坚为名誉会长,叶武和(福建叶委会常务理事)为会长,聘请相关人士为主笔,开始着手撰修族谱。 2016年6月11日,《福建富沙叶氏通谱》编委会在琅岐岛云龙村召开修谱源流论证会。福建叶氏委员会会长叶延青,名誉会长叶宗和,叶永平,闽侯叶四翁研究会会长叶哲超等富沙叶氏宗贤,以及琅岐云龙叶氏,长乐灵山叶氏,连江壶江叶氏,闽侯玉山叶氏,白石叶氏等各支系代表参会研讨论证。 会上,闽侯玉山叶氏代表叶明光,叶枝清,叶振其,云龙叶氏宗亲组织负责人叶贤渭,叶发坦,福建叶氏委员会名誉会长叶宗禾,灵山叶氏代表叶天敏,壶江叶氏代表叶武和以及《福建富沙叶氏族谱》主编叶明豪,叶育新等先后发言。对富沙叶氏族谱的编撰思路和琅岐云龙叶氏与闽侯玉山叶氏的关系进行了详细论证。 与会人员通过讨论达成共识,并签署会议纪要,认为:云龙叶氏和沪屿玉山叶氏均是叶克承后裔,叶结(云龙叶氏始祖)和叶延(沪屿玉山叶氏始祖)是同胞兄弟。 壶江叶氏近支~~闽侯县沪屿玉山叶氏宗祠(俭德堂)内景 附件三:壶江籍书法家叶发础(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福州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书法作品欣赏 叶发础,壶江人,1969年8月生,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福州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连江县书法家协会副主席,福建省收藏家协会理事,福州市书法家协会理事,福州市政协书画院画师。    叶发础的书法作品曾获福建省首届书法兰亭奖一等奖,第三届福建省书法篆刻展一等奖,大力弘扬福建精神对联书法大赛一等奖,北兰亭全国电视书法大赛优秀奖,全国中青年书坛百强榜提名奖等。先后入展中国书协成立30周年会员优秀作品展、全国第七届书法篆刻作品展、第三届全国楹联书法大展、傅山诞辰400周年书法艺术展,全国第四届性灵派书法作品展,西泠印社全国首届楹联书法大展,《书法网》2006-2007年度书坛精英邀请展以及省政府主办的福建省当代书画精品晋京展等。 叶发础曾被推选参加由省市书协、福州画院等单位联办的福州市首届青年书家(十人)提名展、福州雅逸书法三士展,“闽都撷英”中青年书家优秀作品展。部分作品被西泠印社、中国文字博物馆、赵朴初纪念馆、吴一峰艺术馆等单位以及省内外企业、个人所收藏。出版有《叶发础书法作品集》,编有《椿山雅集》等书。 纵观叶发础行草书法作品,犹如一股清新温润的海风扑面而来,晋唐的风雅线条在作品中彰显个性的律动,起伏绵延的使转映带传递着书者的气韵,随着书艺日益精进,而个性渐成。欣赏叶发础的书法,给人传达一种从容的自信,激跃的线条,枯湿浓淡的墨色,布局大胆、富于变化的章法,无不体现出书家娴熟的技巧和追求艺术的执着,在千人一面的“二王”帖系中展现出自己独特的个性。 叶发础的行书典雅劲健,古朴秀逸,端庄而大气不激不厉,舒展有致,缭绕酣畅,挥洒自如,作品中透着古人高雅气息。从他的作品可以看出他独特的创作理念和熟练的笔墨技巧,整体墨法、笔法和章法和谐而富有张力,可以在他的从容驾驭中看到勃勃之生气,细微变化中感受精致之内质,不仅空间形式感强,而且能在回旋自如中展示个性,动静和合,痛快典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