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事俱备 东风即来 <p class="ql-block"> 为贯彻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总体目标,落实《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和《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改革的意见》,在语文学科领域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强语文教师专业化建设,夯实语文教师语文基本功和教学基本功,交流语文教改成功经验,提高语文课堂教学质量,4月28日——29日,“第二师铁门关市初中语文教师现场优质课暨说课比赛”(塔里木片区)联片教研活动在33团中学如期开展。</p> 精心准备 规范说课 <p class="ql-block"> 此次赛课活动是二师初中语文教师能力提升培训的一部分。为保证赛课活动的有序有质开展,从实施方案的反复修改到一一落实参赛人员,从课程育人的角度精心选课接到现场抽签赛制的制定,从赛课日程的安排到实施操作,均经过师市教学研究及师资培训中心的精准指导。接到赛课通知后,各学校备课组精心研读教材,组织集体备课,设计教学思路,不断磨课、修改,力求在赛课活动中有较为出色的表现。</p> <p class="ql-block"> 参加比赛的老师,都能从说教材、说教学目标、说教学重难点、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流程、说板书几个方面进行规范说课。陈天民老师将单课置于整册书、整单元中进行分析,有高屋建瓴之感;雷延青老师能将课堂流程设置到分,可见其用心之深,雷老师还说到了预设反思,更显其严谨的态度;赵建强老师每一个环节的设计意图都有充足的理论支撑,可知其准备充分……</p> 优质课堂 各放异彩 <p class="ql-block">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情境式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成功的一半。</p> <p class="ql-block"> 朱亚红老师通过视频导入,创设优美的意境,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之后,通过“寻找水的足迹——感受水之情思——领会水之见闻”的环节引领学生游览丽江,最后小结主题内涵,完成推荐阅读,实现了课内向课外延伸的过程。</p> <p class="ql-block"> 陈天民老师《一滴水经过丽江》。他通过“情境导入——知识梳理——整体感知——品析语句——探究写法”的过程完成“寻觅水的踪迹——感受丽江之美——拓展写作”层级性阅读教学,实现学以致用,读写一体化的语文课堂教学。</p> <p class="ql-block"> 雷延青老师《爱莲说》。雷老师通过“背诵诗句,导入新课——走进作者,了解背景——读准字音,读出节奏——同桌合作,疏通文意——合作探究 领会主旨——拓展延伸,个性表达”的教学流程,实现“疏通文意,积累文言词语”“学习托物言志和衬托的写法在文中运用”教学目标的落实。整堂课,充分体现了“双主”课堂特点,促使学习真正发生。</p> <p class="ql-block"> 高正帅老师《叶圣陶先生二三事》(第二课时)。高老师通过“旧知回顾——勾画评价性的语句——品析富有内涵的精妙语句——模仿叶先生的写话特点进行创作”的环节完成授课,体现出无比的亲和力。</p> <p class="ql-block"> 赵建强老师《一滴水经过丽江》。模仿名师优课进行符合学情的修改进行展示。“阅读提示,关注信息之奇——精读课文,感悟语言之美——小组合作,探究写法之妙——微文写作,体验创作之感”,传授自读课学习方法的同时,以游踪贯穿始末,视角新颖,方法具有创造性。</p> <p class="ql-block"> 张帆老师《爱莲说》。通过“读诗创境——读具慧眼——读出心裁——读人缘说——读问悟叹——读文抒怀——作业布置 ”的环节逐层推进。张老师不疾不徐,娓娓道来,大有儒雅之姿,引领学生进入文本,与作者对话。</p> <p class="ql-block"> 孙永刚老师《叶圣陶先生二三事》(第二课时)。“复习导入——说说心得——品析语言——课堂小结——拓展训练”的过程中,孙老师始终以饱满的激情与学生对话,让学生不由自主参与活动,师生关系融洽。</p> <p class="ql-block"> 赵建强老师《爱莲说》。“读出节奏之美——品析精神之美——学习写法之美”,以“美”贯穿整堂课,读、品、学、写融为一体,让学生感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同时,也明确了古文今学的价值。</p> <p class="ql-block"> 教师配乐范诵《爱莲说》,营造良好的诵读氛围。</p> <p class="ql-block"> 饱含深情,绘莲,为下一环节品读莲之品性奠定坚实的基础。</p> <p class="ql-block"> 王存英老师《叶圣陶先生二三事》(第二课时)。问题引导阅读。给学生阅读时间,尊重学生的个性化阅读体验,让学习在课堂上真正发生。</p> 名师指导 快速成长 <p class="ql-block"> 精彩的现场课引来许多听课教师。</p> <p class="ql-block"> 课间交流,大力支持!</p> <p class="ql-block"> 4月29日上午第四节课,作课教师就自己的课例反思、活动心得、自我提升等方面进行了交流。</p> <p class="ql-block"> 4月29日,评委们利用午休时间,进行紧张的议课。为下午评课、讲座服务。</p> <p class="ql-block"> 李自树老师从同课异构的角度对八位老师的九节课,进行评课。《一滴水经过丽江》三位老师:朱亚红老师、陈天明老师、赵建强老师。优点:在制定课时目标的时候都能从单元目标出发,抓住游记的特点。不足:达标策略略有偏移,导致难点突破不到位,学习效果不够凸显。《爱莲说》三位老师:雷延青老师、赵建强老师、张帆老师。目标共性:文言知识的积累、写法的运用以及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在实施的过程当中,雷延青老师放手让学生进行探究,尊重学生的个性化阅读体验;赵建强老师在实践的过程当中略显谨慎,以连线形式突破难点,有培养学生惰性的嫌疑,张帆老师出其不意,刻意出错, 培养了学生的思维敏锐度。《叶圣陶先生二三事》的三位老师:高正帅老师、孙永刚老师、王存英老师。目标共性:评价性的语言、叶圣陶先生的喜好风格、品析有内涵的语言。高正帅老师在目标设计方面,还有待提高;孙永刚老师回顾环节过于拖沓,突破难点不到位。王存英老师引导学生进入文本,反复朗读、品析语言,学生作文与老师改文,对比后,突破难点。</p><p class="ql-block"> 李老师提出了几点建议:1.确定目标的科学性。从单元到整体。2.在实施的过程当中,注重给学生搭建思维支架,突破教学重难点。3.发展学生的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更关键的是要关注课型,做到教读教方法,自读用方法。</p> <p class="ql-block"> 于晓平老师结合评课和具体案例开展讲座。一、教师基本功要加强,尤其是诵读方面。教师要敢于示范、善于指导、长于体验,让学生真正感受到语言的美好。二、基本功仍需强化训练,尤其是课堂语言精准。语言简洁,指令清晰,有助于产生思考。三、写作训练要加强,尤其需要注重片段练习。将单元的写作任务分解到每一堂课,由简到难;老师也要有写作认识,要有下水习作意识,激发学生创作的热情,从而真正的实现读写一体化教学。四、树立学生主体意识。要让学生有犯错的机会,让他们在犯错试错过程中培养探究的意识,让学生学习真正发生。五、关注语文人文性特点。看到祖国河山的欣喜,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令人不由升腾起自豪、骄傲之情。挖掘教材细处,彰显时代强音,让“老”文章焕发出新的活力,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真正做到“润物细无声”。</p> <p class="ql-block"> 于老师以《纪念白求恩》一课为例,切实关注学情,重点段落精读细思、字斟句酌,教方法,重思路,最后落实到运用上。展现出于老师扎实的专业素养,独到的文本解读能力,超强的学生主体意识,真正凸显语文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特征的和谐统一。</p> 满载星辉 砥砺前行 <p class="ql-block"> 一等奖获得者:雷延青老师、赵建强老师、王存英老师。</p> <p class="ql-block"> 二等奖获得者:朱亚红老师、陈天民老师、高正帅老师、张帆老师、孙永刚老师。</p> <p class="ql-block"> 最佳诵读奖:赵建强老师,最佳教学设计奖:张帆老师,最佳说课奖:陈天民老师,最佳板书奖:朱亚红老师,最佳新人奖:高正帅老师,最佳教学仪态奖:孙永刚老师。</p> <p class="ql-block"> 王祥珍书记通过几个关键词对本次活动进行小结。一、感谢。感谢师市教学研究及师资培训中心对塔垦区每一位初中语文教师专业的引领、指导;感谢每位参加活动的老师的辛苦付出和大力支持; 感谢这次学习,让所有与会人员意识到终身学习的重要性。二、祝贺。诚挚祝贺每一个获奖老师,希望大家以此次活动为动力,再接再厉,再创佳绩。 三、分享。1.语文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的一门重点教学科目,其内容是语言文化,具有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的特点。2. 学生是关系中的人,是现实中的人,是世界背景中的人,是文化中的人。因此,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更应体现学习参与的主动性、学习过程的独立性、内容理解的问题性、阅读体验的个性性,给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从更高层次、更深内涵上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3.着眼于思。突出语文课程内容的超越性,建设面向“可能生活”、激发“未来意识”的课程内容,切实提升学生思维水平,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个性,形成完善健全的人格 。真正做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p><p class="ql-block"> 活动暂告一段落,但语文人的初心应该更加坚定,愿大家都能越来越努力,在教育的路上遇见更好的自己!</p> <p class="ql-block">编 辑:陈湘凌</p><p class="ql-block">图片提供:33团信息中心</p><p class="ql-block">审 核:第二师教学研究和师资培训中心</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