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观察时间:2020年4月14日</p><p class="ql-block">观察地点:大三班科学区</p><p class="ql-block">观察对象:刘质彬、张风轩、尹筱桐</p><p class="ql-block">观察教师:王硕</p><p class="ql-block">材料分析:气球、打气筒、竹蜻蜓、卡片,四种材料提供给了幼儿,幼儿对于这些材料很感兴趣。在我投放到科学区时已经开始准备玩耍了。他们对于这些材料不陌生,但是没有把这几种材料合在一起玩过,因此这三名小朋友探究了他们的组合玩法。</p> <p class="ql-block">看,尹筱桐小朋友鼓起腮帮子吹气球的样子可真可爱。</p> <p class="ql-block">刘质彬张开大嘴让打气筒冲着自己在不断打气,我问他在干什么,他回答我说,他在给自己打气,看看自己能不能可以像气球一样鼓起来。</p> <p class="ql-block">张凤轩小朋友再帮别的小朋友把病毒牌子摆好。</p> <p class="ql-block">尹筱桐和刘质彬两位小朋友一块来摁了一下气囊,发现离得远了也可以把牌子击倒了。</p> <p class="ql-block">教师反思:幼儿的想法比较丰富,能自主的探究出新的玩法,但有时候玩着玩着就开始捣乱,破坏实验工具。</p> <p class="ql-block">观察时间:2020年4月21日</p><p class="ql-block">观察地点:大三班科学区</p><p class="ql-block">观察对象:刘妍熙、刘柏睿、李振可</p><p class="ql-block">观察教师:王硕</p><p class="ql-block">材料分析:空气炮、带刻度的平板、蜡烛、乒乓球。小朋友们利用老师自己制作的空气炮进行了两项实验,这四种材料已经满足实验的材料需求,我想看一下幼儿能不能自主的完成这个实验。</p> <p class="ql-block">刘妍熙首先拿起了空气炮来看了一会就拿起来乒乓球放到了平板上,对着乒乓球就是一下,小球滚动的不是很远,就拿起了空气炮看了一下,就发现了哪里出错了。</p> <p class="ql-block">哦……原来空气炮上的气球坏了,刘妍熙说老师气球坏了导致里面的空气可以从后面出来,所以小球滚不远。</p> <p class="ql-block">刘柏睿小朋友让老师帮助他点燃了蜡烛,就拿起了空气炮进行了实验,但是在进行了好几次之后蜡烛都没有熄灭,他也是很头疼,我就给他看了给我拍的照片,他一下子就明白了。</p> <p class="ql-block">原来是太高了,太远了,空气到不了蜡烛旁边,小朋友随即改变了姿势,蹲了下去,一下子就把蜡烛给吹灭了。</p> <p class="ql-block">紧接着又有两名幼儿进行了实验,都取得了成功,他们心里非常高兴,在实验结尾,小朋友讨论了实验原理,得出:在密封的空间中,拉动气球,空气就会跑出去。</p> <p class="ql-block">观察时间:2020年4月28日</p><p class="ql-block">观察地点:大三班科学区</p><p class="ql-block">观察对象:王金博、赵秋淳、武靖轩</p><p class="ql-block">观察教师:王硕</p><p class="ql-block">材料分析:连通器,今天主要探究这一个连通器,让幼儿了解连通器的原理。</p> <p class="ql-block">首先,我给幼儿讲解了什么叫做连通器,幼儿对这个新鲜事物产生了浓厚的兴趣。</p> <p class="ql-block">王金博小朋友首先灌来了一大瓶水,开始往里到,后面两个瓶子拧着瓶盖,他发现第一个瓶子越来越满,但是第二个瓶子里有很少的水,第三个瓶子里甚至没有水。</p> <p class="ql-block">拧开第二个瓶子的盖子就会发现第二个瓶子的水和第一个瓶子里的一样多,但是第三个瓶子里的水还是很少。</p> <p class="ql-block">然后又拧开了第三个瓶子的盖子,发现三个瓶子里的水一样多了。</p> <p class="ql-block">然后小朋友又进行了探索,在不拧开第二个瓶子的同时拧开第三个瓶子,看看会不会有新的发现。</p> <p class="ql-block">果然有新的发现,发现第二个瓶子中的水多了,第三个瓶子和第一个瓶子里的水一样多。</p> <p class="ql-block">幼儿又进行了自主探索实验,最后,他们几位小朋友讨论出了原理:瓶子中有空气,他们还盖着盖子,所以水进不去很多,但是打开盖子空气都出来了,所以水就能进去了。</p> <p class="ql-block">教师分析评价:</p><p class="ql-block">1.大班幼儿大多数处于合作游戏阶段,喜欢与伙伴共同游戏。全部的实验都是有幼儿自主的去完成。</p><p class="ql-block">2.游戏经验丰富,主题新颖,内容丰富。对于这个主题,幼儿非常感兴趣,积极性很高。</p><p class="ql-block">3.大班幼儿在游戏中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碰见难题,不是一味地放弃,而是努力的去解决这个问题。</p><p class="ql-block">教师反思:</p><p class="ql-block">1.教师介入的时机是否恰当。</p><p class="ql-block">2.教师应该注意到个别差异,大班小朋友大多是合作游戏或小组游戏,但有极个别小朋友还是会选择个人游戏,我们应开展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游戏,对个别幼儿要因材施教。</p><p class="ql-block">3.游戏材料的准备上不充足,导致幼儿发生冲突。</p><p class="ql-block">教师支持:</p><p class="ql-block">1.教师应根据幼儿年龄特点提供符合幼儿兴趣需要、年龄特点、和发展目标的游戏条件和充足的材料。</p><p class="ql-block">2.教师作为游戏的介入者,应正确介入的时机并做到及时退出。</p><p class="ql-block">3.教师提供的材料更多的是低结构无固定功能的材料这样更能发挥出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p><p class="ql-block">4.教师应鼓励幼儿自主选择游戏内容、伙伴和材料,支持幼儿主动地、创造地开展游戏。</p><p class="ql-block">5.教师应将游戏材料放到幼儿可见位置和能触及到的地方。</p><p class="ql-block">供稿人:王 硕</p><p class="ql-block">编辑人:王 硕</p><p class="ql-block">审核人:李洪英 李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