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坡头的来历

云山风度

<p class="ql-block">中国美篇话题(故乡事,故乡情)精选加(精)篇</p> <p class="ql-block">文字作者:张大有</p><p class="ql-block">摄影:张大有</p><p class="ql-block">原创</p> <p class="ql-block">白庙有个地理名:南坡头</p><p class="ql-block">现在人们叫南坡路,可这条路明明在村子的北边,是连接民南公路及北边所有村寨的主要道路,确被人们称为南坡路,方位颠倒。这究竟是咋会事?</p> <p class="ql-block">一直是我心中的谜团,我开始走访那些最老的老年人希望从他们的口中得到答案,一释困惑。</p><p class="ql-block">根据老年人说:文化大革命当中,破除封建迷信,拆除了白庙一百零八间庙,庙宇上所用的梁檩椽子,在上面均刻上了它的生长地和修建时间及庙的名命。包括南北两油房所用的压油大梁都是南坡上生长的。李明孝先生说“北寺大殿大梁上刻大明万历二十四年修”也及公元|1596年,是明朝最盛时期,朱诩钧的年号。最大的梁底部两人合抱怕都抱不住。宝塔寺两层的观音楼,下层丈一上层九尺,八根通天柱二丈高。一百零八间庙宇得不少树才能完成。何况民用建房烧火做饭取暖。加之周边村寨修建房舍也砍伐使用,年复日久不可计量。</p><p class="ql-block">白庙目前有记载的洪武庙建于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洪武元年之前这里已有众多户人家居住了。</p><p class="ql-block">这里曾经是原始森林,天气多变,阴雨连绵,雨雪交加。秋早春迟,气候冷凉早晚温差大。素有早穿皮祆,晚穿纱围着火炉子吃西瓜之异候。还会在六月里冻死个不防之人惊人之变侯。系小高原地带。松柏参天,水资源丰富,流泉小溪遍布,各种花草品种繁多茂盛,长满满山遍野。石鸡,松鸡,旱獭,麋鹿,石羊,雪豹,獐,熊,狼,狐等,是各种野生动物繁𣶹的苑囿。</p> <p class="ql-block">根据民乐县一九五三年任命的白庙乡乡长柏万昶工作日记记载,中华民国十一年,(一九二二年)白庙堡,五十三户,三百零三口人。一九四九年解放白庙三百零三户,一千零七口人。在明朝之前就可想而知人少的就可怜。</p> <p class="ql-block">现在人们经常说白庙最早只有三户人家。南肖家北丁家中间夹的朵呜啦。</p><p class="ql-block">我走访了白庙曾任三任支部书的朵积厚讲述,肖家最后一代没有生下男丁只有一女孩嫁给了朵家,系朵积厚外奶奶家,后来外奶死后,肖家财产就全部由朵家继承了,而丁家去了青海和肃南一带。在七队,六队,五队东面有一条浇水深沟,叫肖深沟。说明肖家鼎盛之际家大地多,占了一道沟的田地。</p><p class="ql-block">再后来从三家变成了五家,南肖家,北丁家东蔺家,西钟家,中央是朵家。</p><p class="ql-block">这里顺便说说朵家咋呜啦掉了。其实朵家是少数民族,属于蒙古哈撒克族,是成吉思汉的后裔,蒙古人说是白骨族,系蒙古族中最尊贵的一族。哆洛和嗦洛两兄弟赶着羊游牧走进白庙这片原始森林覆盖的苑囿。后来嗦洛给舅舅朶家崖巴家顶门,巴家也系蒙古族。原夲少数民族没姓后来到尕字辈将(尕),在小字头上加了一横改为朵字,因为百家姓中没有尕这个姓。在大汉统治中为了避免民族跂视和民族矛盾问题,均改为汉族姓和南古一带朵家同属一族,是游牧民族,也有人说是阿于王的后裔。再则居三家之中,说明他们最早居住在这里。朵氏早期没有家谱逐没有详细记载,但朵家坟茔占地面积大约在五十亩地左右至今完好无损。一九四九年六月,中国共产党解放民乐后,为普及汉语提高全民文化,实行汉语普及成立了夜校班,农民白天劳动晚上识字。班中发音不标准,因此人们嘲笑呜啦。从此人们戏说朵呜啦。</p> <p class="ql-block">先民们最早逐水草而居,从历史上考证最早属少数民族游牧围猎地带。由北向南逐步迁徏,后定居于白庙,因此今天北坡头,而追朔历史根源为南坡头,因此而得名。</p> <p class="ql-block">其实南坡头它的形成早在汉朝时期白庙就有人在这里生活过。</p><p class="ql-block">有两坐汉墓,在西旱地高崖上大疙瘩,小疙瘩。这两座墓规模宏大高达十几米,直径近二十米,内用子母青砖隆拱而砌,人力财力物力所不达那是没办法完成的。同时烧青砖的技术那时就在白庙产生,也非寻常事。</p><p class="ql-block">而白庙一百零八间庙的修建所需青砖青瓦其数量之多烧制需要多少木材,釆伐所用的工具又是什么样的工具,这一连串的问题说明那时白庙的生产技术已达到一定程度。</p><p class="ql-block">修庙宇的繁杂结构,四梁八柱斜梁卧角,花扎,云板,飞头。雕,刻,凿,刨,锯,砍,没一样不是匠心智慧。</p><p class="ql-block">现在我还在不断的寻找各种历史性的资料追朔曾经的白庙人,曾在这里如何生活,在这里都发生了些什么事,曾出现过那些人物,以便更深层次的挖掘白庙的历史。从白庙的历史中寻找前辈们的智慧和宝贵经验,加以借签。也希望白庙有珍藏的各种历史性资料给予提供,在书面中恢复更真实的白庙面目。更进步完善白庙的历史。</p> <p class="ql-block">2021年5月1日,整理于甘肃民乐</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