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1年4月29日,看着窗外的树枝被大风吹得左右乱晃,突然想起来30年前的这一天,天空也是这样蓝,风也是这样大,我28日下午参加完自学考试的两门课,匆匆踏上火车,开启了自已三口之家的回京旅程。是谁帮助我回到了北京?是谁帮助我走上领导岗位?这几个萍水相逢的知音且听我慢慢道来。<div> ——小巴</div><div> 事情还得从头说起。90年末,我去参加部里的年报培训会,遇见了北京局参加会议的小巴,一个热情的爱帮助人的女士。在聊天中她问我:“现在很多知青都办回了北京,你咋就没办呢?”我回答说:“我也没有门路,也不知道这事该怎么办。听说北京现在是环卫、农场局等单位可以接收知青,可是我做了这么多年的统计,喜欢这个专业,并为此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也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如果只为回京放弃半生的奋斗,还是有点不舍。”</div><div> 会议散了,我回了呼市,她回了北京,再也没有了联系。</div><div> 91年4月上旬的一天,办公室的电话响起,是找我的,北京长途。“谁呀?”我疑惑地拿起了电话,耳边响起了既熟悉又有些陌生的声音:“我是小巴,你还想回北京吗?”“想啊。”“你赶紧寄一份简历过来,现在各区县局正在招兵买马。”我只觉得心脏突突乱跳,没敢吭声,也没敢在单位打简历,只怕闹得动静大了,万一办不成咋办。下了班回到家里,与先生说起这个事,他惊讶地问:“这么大的事,怎么也没听你说起过?”“开会聊天的时候,我就这么一说,又是萍水相逢,谁能想到她真上心真帮忙啊。再说这也只是第一步,还不知道成不成呢。”我说。“那好吧,你写好简历,我去单位帮你打印。”晚上,我坐在桌旁,拿起纸笔,写下了我的简历。第二天先生拿回来打印好的简历,我匆匆忙忙贴上邮票按照小巴给我的地址寄了出去。当时我也没抱太大的希望,回京高兴,不回京在这里工作生活也不错,走一步说一步吧。</div><div> 没过几天,小巴又打来电话说:“对方对你的简历很感兴趣,希望你能回京面谈。”这事也来的太快了,我还没完全做好心理准备呢,自考的日子又临近了,我对她说:“稍微晚几天,我考完试,月底回京。”</div><div> 这下我的心绪全乱了,心里就像一团乱麻,看书也看不进去了,一会想着回到父母身边真好,一会想着先生怎么办?他的接收单位找谁帮忙?儿子上学去哪上?回家与父母住在一起,住在低矮的只有10平米的房子里,放弃这里60多平米的两居室,我们的心里会不会很失落?当时我的老爸老妈在四川大姐家住着,什么事都没落停,我也没和家里人说,只对三妹说我29日回北京,住在她家。就这样忐忑不安地进了考场答题,心思根本不在这,只想着赶紧考完试,坐上火车回北京。</div> 1992年刚到局里第一年,第一次与同事们春游颐和园。 ——单处<div> 4月29日早上,我下了火车直接到了三妹家里,放下行李找到就近的公用电话给小巴打了电话,她问我是骑车还是坐车,我说骑车。她细心地告诉我行走路线,约好时间,她在单位大门口等候。我想总得给面试的人留下好的印象,就利用上午的时间去理发馆理发,去掉这么长时间的忐忑心情和一夜火车的疲惫,下午准时和小巴见面,她领着我去了一间办公室,去见那个能推荐我的人。那是一个她的朋友,曾经在东城挂职,当时是某处的处长。这是个男性,年龄大约30多岁,个头不高,两只眼睛很有神。小巴向他介绍我:“这就是我跟你说的要回北京的知青,她的业务能力很强,只在我之上,人品也很好。”他直视着我的眼睛,上下打量一番,握手寒暄。我坐下后就开始介绍自己的工作经历和学习经历,因为我们做的是同样的工作,所以三个人聊起来很投机。大约聊了有一个多小时,他拿起电话给时任的局长打了电话,说:“这个人不错,您可以见见、谈谈。”于是约好第二天上午,也就是4月30日上午去单位见局长面试。</div> 1995年春游,我与老局长在船上。 ——姚局<div> 4月30日早晨9点钟,我准时来到了位于东四附近的一个居民楼里,那时的单位刚刚组建,没有正式的办公地点,租用的是居民楼的几间单元房。我打听了一下局长办公室的位置,找到了局长办公室。这是一个一居室,有两张办公桌,应该是还有一个副局长,当时没在屋里。我问:“您是姚局长吗?我是某某。”他说:“昨天接到了电话,我正等着你呢,请坐吧。”我坐在他的对面,看到的是一个和善的领导,年龄大约在50多岁,黑红的脸庞,笑眯眯的眼睛。我做了自我介绍,谈起了我的工作经历和对这项工作的热爱,他热情地谈起了他自己的工作经历,我感觉当时的气氛好极了,聊了会他起身说:“我去给你开一个接收函吧。”我的心高兴得快要跳了出来,一会儿他拿着接收函回到办公室对我说:“我们同意接收你了,后面的事情你还得去街道问问如何办理。”我拿着接收函,看天天蓝,看树树绿,呼啸的风儿像是为我歌唱,我三步并作两步回到三妹家,告诉她:“成了!接收函拿到了。哈哈哈,我的命咋就这么好呢!”三妹说:“二姐,你什么门路啊?找到一个这么好的单位。”“哪有门路啊,命好呗!我与他是第一次见面,以前不认识,可能是人家看我顺眼呗,我还得再住几天,等到5月4日单位上班我去街道知青办问问都需要什么材料再回呼市。”<div> 5月4日上午,我直奔街道办事处的知青科询问如何办理进京有关事项,办事处的同志很热情,毕竟妈妈在那里工作了多年,虽然早已退休但人缘不错,我和她说起了我的妈妈,曾经是这里的外勤干部,她说:“认识认识,老人家退休了还在街道组建了一个老姐妹合唱团呢。”哈哈,咋这么顺呢!又是一个认识的人。她热情地告诉我回京所办的一切手续,并给我开了一个所需材料的清单,按照这些准备,准备齐了就可以报到区人事局知青科,再报到市人事局的知青科,然后就等着审核通过下调令了。</div><div> 下午我去我的母校去开知青身份证明,我的母校已经不是当初我们上学时的样子了,盖起了三层小楼。我站在二楼的走廊上,等着学生下课看看能否找到我当年的班主任。也是巧了,刚站一会,迎面走过来一个个子不高,夹着文件袋匆匆过来的老师。我一眼认出来,这就是我当年的班主任啊!听说她现在已经是副校长了。我拦住她,叫了一声:“李老师!您还认识我吗?”李老师看了我一眼,大声喊道:“猴子!”老师真是好记性,20多年过去了,我们从未见过面,她不仅认出了我,还叫出了我当年的外号。我扑上前去搂住了我的老师,告诉她我的来意,她马上带着我去了高中部的一个办公室,那个老师我已经没有印象了,她找出当年的花名册,一个个熟悉的名字跳入我的眼帘,我指着我的名字说:“学号20,这就是我。”她很快给我开了知青身份的证明。我拿到了知青身份证明,哥哥姐姐和妹妹们各自想办法开出了所需要的证明材料,这时已经是8月份了。儿子上学的事情有在中学当老师的妹夫帮忙,我有20天的探亲假,借着这个机会我带上所需的各种材料,一方面送儿子到北京上学,一方面把材料送到了街道知青科。</div></div><div> 10月我利用年假回京,看看儿子,看看父母,并去单位看看能否做半个月的临时工。姚局特痛快的答应了我,让我去综合科帮忙。这个时间点正是写季度分析的时候,这是我的长项啊,我与她们一起建立台账,写了经济形势分析,还有幸参加了市局组织的运动会,并幸运地取得跳绳第五名的好成绩。半个月的时间很快就过去了,我回到了呼市,继续参加自考的三门课程。</div><div> 11月15日,我和老伴的调令一起到了,我的梦想成真了!在内蒙插队、工作了24年之后,我终于回到了我的北京,回到了父母的身边。</div><div> 这是一个新组建的单位,年轻人居多。我以我的专业知识给年轻人培训,建立台账,加强基础工作。仅仅半年的时间,我就被提拔为副科长。</div><div><br></div> <div> 96年工普质量抽查,我作为抽查组成员在密云检查报表质量。</div> ——刘局<div> 1996年,姚局到了退休年龄,调入我局2年的刘局提拔为一把手。在这两年的时间里,我仍然按照自己的工作方法兢兢业业地做好本职工作,以及领导交办的各项临时任务。凡是我承担的工作,在全市评比中总能拔得头筹。记得是那一年的8月,我正在午休,她走进我们的办公室,叫醒了我,让我梳梳头发,马上去区委组织部,人家要找我谈话。我问她:“什么事啊?”她说:“你去了就知道了。”我大致理了理我的头发,骑上车去了区委组织部。进了门,那位办公室只有一位女性领导坐在那里,她的对面有一张空着的椅子。她自我说是组织部的副部长,今天找我来是任职前的谈话。我当时脑子发蒙,在椅子上一个后仰,“怎么是我呢?”“经过考察和群众推荐,我们认为你适合这个岗位。”我的压力好大啊!我怎么会到了领导岗位?真是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啊!我这是连跳两级啊!我回到北京两眼一抹黑,谁也不认识,怎么这事就落到我的头上了呢?从组织部回到单位,刘局跟我正式谈话好几个小时,告诉我怎样当好领导,怎样组织开展各项工作。后来在她的领导下,我从她的身上学习了很多很多,有时候下去检查工作或者召开什么会议,我讲完话后,她再补充一些,每次的补充都会让我眼前一亮,感觉她说的特到位,我咋就想不到呢。</div> 99年的年报培训会,我夹着文件袋与同事们一起去会场。 2000年庆祝三八妇女节,我和门头沟的王局一起在天安门城楼上。 2000年参加会议做自我介绍。 2002年参加街道运动会,在主席台上准备给获奖的运动员颁奖。 03年单位组织春游,我和单位的年轻人一起,气喘吁吁地登上灵山主峰。 2007年局里组织退休人员参观世界花卉大观园,我与老局长在一起。 08年春游,与同事在一起。 08年退休人员与人事科长一起合影留念。 如今我已经退休10几年了,这些人,这些事常常在我脑海中浮现。我常常想,没有小巴的热心帮助、热心引见,没有单处的知遇之恩,没有姚局的接收,没有刘局的知人善任,就不会有我的今天。他们对我的恩情我永远不会忘记。愿驾鹤西去的姚局安息!愿小巴、单处、刘局身体健康,快乐永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