涤纶记忆

老山参

<p class="ql-block">七六年的三月,又是一个欣欣向荣的春天。虽然北方还是冰天雪地,但春节的余韵还在,到处都是掩盖不住的勃勃生机。何况还有更让人 兴奋不已的是,经过几年的漂泊,奋斗,我终于又回到了家乡,回到了父母身边,有了稳定的工作,还有了自己的小家。这些都是我这些年梦寐以求的生活。</p><p class="ql-block">工作单位是家乡正在新建的一座全省最大规模的涤纶化纤企业,年产六千吨涤纶短纤维。当时只有两栋暂设平房和两栋楼房的框架,单位也只有锅炉电站指挥部和基建科、设备科三个单位。</p><p class="ql-block">刚报到第三天,人还没认全,就被派往富裕去抄锅炉预算,因为他们的锅炉和我们是一样的,这样预算就不用重作了。同去的 另三位女将都是齐齐哈尔化校的,由于都是刚出校门的同龄人,大家都很谈得来,工作也很拼,每天放下饭碗就拿起笔,只用了一个星期就把预算抄回来了。后来调走了一位,而另两位金冬和阿凤则成了我的好朋友。</p><p class="ql-block">七六年的七月十六日,是工厂建厂一周年纪念日。虽然一切还都在建设中,但领导还是决定要庆祝一下。当时全厂还不足二百人,年轻人居多,所以庆祝活动很快开展起来。大家能唱的,能跳的,能拉的,能弹的,各显神通,由于都是业余水平,倒也其乐融融。我还编了个天津快板,歌唱建厂中的先进事迹和工厂日新月异的变化。为了能说出纯正的天津味,领导还特意让金冬、桂荣两个天津人一句一句的教大伙,就这样,演出的时候获得了很高的评价。加上不久组织的乒乓球赛,我拿了个冠军,从此成了工会的积极分子。</p><p class="ql-block">生产车间很快建成投产,其他配套设施也都逐渐完善。随着木瓦维修车间的建立,我被调到那里任技术员,算是专业对口吧。因为当时单位的工程都是外包的,基建科只是作为甲方参加管理,没有多少实质性的工作。而木瓦车间当时招了一大批木工、瓦工、油漆工的学徒工,由老师傅带着,专门负责工厂的维修、扩建、改造等任务,每天挺忙。几年下来,这些学徒工都成了基建的骨干力量。后来单位成立了基建公司,组建了施工队,就是靠的这批人。</p><p class="ql-block">八二年的冬天,照样寒风刺骨,冰天雪地。在这个寒冷的冬天,即将要过元旦的时候,传来一个让全厂都无比悲痛的消息——张厂长去世了。张厂长叫张玉彬,北京人,老头六十多岁,一头银丝一样的白发,白白胖胖,整天笑眯眯乐呵呵的,特别平易近人,是省里派来主持建厂的主要领导之一,由于突发心脏病去世了。一时间连续几天厂里从上到下,无论走到哪里,大家谈论的都是这件事,都有一股怀念和不舍之情在心头,又不知通过什麽途径来表达。正好元旦要开文艺演出会,我和金冬碰到一起,不谋而合,合作写了一首怀念老厂长的长诗,脱稿后交到工会,丛主席刚读了几句就热泪盈眶,念不下去了。后来工会的小黄要我们把它缩短点,要在晚会上朗诵。当天晚上,小黄的朗诵感动了所有的人,使人们怀念老厂长的心情得以宣泄和释放,也让可敬可爱的老厂长的形象更加深入人心了。</p><p class="ql-block">转眼到了八五年,又是阳春三月,阳光暖暖的让人心情格外舒畅。上班刚进屋,科长通知我,工作有变动,让我去构件厂报到。当时的构件厂已开始计件,工资能比别的单位高很多,是大家都想去的地方。可我根本不知道这些情况,当有人问我是通过什麽关系去的,倒弄得我一头雾水。</p><p class="ql-block">构件厂是省建一公司建厂后留下的,四个蒸汽养生窑,每个窑原来一百米,后来剩了七十米,每天生产二十多立方米构件,主要为工厂自己服务。</p><p class="ql-block">八五年的夏天,工厂建二长丝,需用七点五米长的空心板。按照标准图原设计都是二级螺纹钢生产的预应力空心板,我们根本没有这种设备。没办法,只好修改设计,土法上马,根据现有的生产条件,一遍遍的实验,最后终于成功了,满足了工厂的需要。当年,由于工厂的扩建项目多,构件的需求量也大,我们除了蒸汽窑满负荷运转,还开辟了露天场地,充分利用夏天这段黄金施工季节,拉长作息时间,工人们每天上班要吃五顿饭。即使非常辛苦,但大家都干劲冲天,因为有产量就有效益。那一年我们生产了六千多立方米的构件,创阿城所有构件厂之最。阿城建委曾多次和公司沟通让构件厂对外独立,但当时工厂自己的加工量已经够多,更何况公司怎能放掉这块肥肉呢。那时公司下面共有四个土建施工队,一个构件厂,一个水队一个电队,每年工厂的家属住宅楼都是自己设计,自己施工,冬天出图,开春动工,每年少则两栋,多则四栋楼,而构件这块也是自给自足,无需上外面加工。因为是自己单位的事,正可谓要什麽样的我们就得生产什麽样的,说什麽时候要就得什麽时候做出来,,什麽带豁的、带拐的、带眼的,超长的、超短的,各种各样的空心板我们都生产过。除了生产构件,我们还承建了一些小型施工项目,尤其八七年我晋升了中级职称之后,承建的项目就更多了。另外厂内外的混凝土道路几乎都是我们做的。这期间工厂的效益好,上的项目也多,所以基建的效益也好。在全厂一说是基建的,紧跟着一句话就是“挣钱多呀”。逢年过节,基建公司的大门外也是最热闹的。因为除了工厂发的福利之外,公司自己还要发很多福利,引得一大批三轮车、毛驴车聚在公司门口,等着为职工往家里送东西,红火极了。</p><p class="ql-block">随着住宅楼越建越多,设计方案也不断更新完善。八五年的冬天,单位集中我们这些专业人员搞了一次住宅楼设计大赛,我的方案被评为最佳设计方案,只是当时一梯两户,单位认为还是太奢侈,造价太高而没有采用,可过了几年之后,工厂的财力允许了,还是大部分采用了这个方案。转过年春天,阿城建委也组织了住宅楼设计大赛,我又荣获了纪念奖。</p><p class="ql-block">虽然工作很忙,甚至是披星戴月,但对文学的爱好和追求依然没有放弃。这期间大家纷纷选中了“电大”这种形式来圆自己的大学梦。我也觉得这种形式很适合自己,便在八四年的七月报名上了哈师大的中文系,共计十科,每年四科。八六年底我如期毕业,全厂七十多人里按期毕业的只有我们七个人,并且选了两名优秀学员还有我一个,这真是对我的最大鼓励。经过两年多的系统学习,使我在文学这块园地上得到了丰富的滋养,使自己的文学视野开阔了许多。这时期厂工会搞厂歌征集大赛,我写的歌词经厂工会关鹏举谱曲,得以在厂党委会通过,成为我们单位的厂歌,这对于一个六七千人的大厂来说也是一件很荣耀的事。</p><p class="ql-block">九二年的春天,原来的构件厂厂长调走了,我任构件厂厂长兼技术负责人。当时正赶上厂里扩建大聚酯,占了构件厂的地方,于是公司这次下决心投入了一大笔资金,建了一个坑窖式蒸汽养生构件厂。厂房内两台天吊,四个坑窖,室外还有露天场地,办公室、实验室等一应俱全,整个构件厂的生产规模又上了一个新台阶,在整个阿诚也是绝无仅有的。搬家的过程中遇到了很多难题,如室外吊车横梁就有二十多米长,我们楞是土法上马,用两台马车拖拖拉拉的把它搬了过来。</p><p class="ql-block">由于整个新厂都是我自己设计的,所以我没有忘记安排了一个大点的会议室,专门让木工做了个乒乓球台,这样大家忙里偷闲就可以打上几拍。冬闲时大家唱唱歌,打打球,很好的提高了集体的凝聚力。夏天,公司安排每个队旅游一次,而我们即上了哈尔滨太阳岛,又上红星水库玩了一天,甚至还挤时间自己开了个小型趣味运动会。具体项目都是根据实际情况设置的,如自行车赛慢,拔河,两人三条腿。最有趣的是大鞋赛跑,之前我安排实验员、保管员几名女将用防寒毡和化纤袋子做了两双特大号的鞋,让我爱人帮忙画上了老虎头,然后两人一组,穿上大鞋赛跑,大家玩得非常尽兴,以至于多少年后还很怀念那些快乐的日子。</p><p class="ql-block">职工们玩得高兴,心情愉快,工作起来干劲也高。遇到什麽难题大家都群策群力,如拉沙子的小翻斗,司机能琢磨着把车收拾的干干净净,像小轿车似的。天突然下雨,大家无论在干什麽,都会赶紧跑出去把新打的构件笘好。同样,年终搞福利的时候,家家老婆孩子捧着东西,欢天喜地,乐得合不拢嘴。</p><p class="ql-block">九五年,同学找我去加拿大,停薪留职一年,再回来的时候,我去了二队任技术负责人。</p><p class="ql-block">公司的三个土建队,一队搞维修,三队是扩建改造,只有二队主要是承建住宅楼,所以收入即稳定又比较高,是个人人都想去的地方,又被我赶上了。在那里做了三年,这时,工厂的形式已很严峻,每年下岗待业的年龄段都在提前,并出台了一些鼓励职工自己创业的政策。自己找出路,减轻工厂的负担。大厂效益不行了,家属楼自然也建不了那麽多了。各分厂能不搞的项目也不搞了,能不花的钱也不花了,基建公司的日子也不好过了。</p><p class="ql-block">九八年的八月,工厂又出台了新政策,不满五十岁的人提前退可以涨三级工资,只不过先挂在档案里,到真正退休的时候才全开。大家一听好像挺划算,于是包括我在内的又一大批人自动结束了自己的工作生涯。在八月十八日那天,我只用了半个小时的时间,就把内退的手续办完了,成了一个自由人。</p><p class="ql-block">二零一三年十月十八日脱稿于南戴河</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