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山油龙的美篇

雪山油龙

<p class="ql-block">凿开“冻土”挖管沟</p> <p class="ql-block">献花给青年突击队</p> <p class="ql-block">  创造第三个奇迹的人们 之四</p><p class="ql-block"> 冯树凭</p><p class="ql-block"> 唐古拉山的青年实击队</p><p class="ql-block">严寒的高原。历来冬季不施工。但为了争取1976年底全线通油。“工指”党委破裂决定,在1975年中,集中32个连队和西藏军区野营拉练的三个团的部分兵力,在南线的当雄至拉萨106公里的地段上全面铺开,进行一场前无古人的“冬季大会战”。</p><p class="ql-block">此时,在5300米的海拔的唐古拉山口地段,有20公里管线的焊接、防腐、试压,都已全面完成,但有的地段管沟需要清理,有的地段需要新开挖,从全线来讲,工程量不算大,但如果留下“尾巴”,就会影响第二年的施工。当时部队在南北线投入会战,抽不出兵力,“工指”领导没有犹豫,当即动员组织530工程指挥部机关和两个驻格尔木团机关的26岁以下干部、战士共160人,组成了唐古拉山青年志愿施工突击队。共清理了管沟12公里,新开挖管沟8公里,平均每人新挖宽0.8米,深1.6米管沟50米,还是在冰天雪地的唐古拉冬季施工。</p><p class="ql-block">唐古拉山。藏语的意思是高原的山,唐古拉山是青海西藏的分界线;也是青海进入西藏重要的隘口。凡乘汽车从青藏公路入藏的人,都知道能不能到西藏,就看你是否过得去唐古拉山口。</p><p class="ql-block">解放前马步芳为了控制西藏。曾派一个骑兵团远征至唐古拉山,结果几乎全军覆没。</p><p class="ql-block">唐古拉山气候恶劣,高寒缺氧,年平均温度在-6度以下,最大风速28/秒,空气含氧量仅及海平面的一半。</p><p class="ql-block">所以这里有这样一首顺口溜:“风吹石头跑,常年冰雪罩,四季穿棉袄,围着火炉烤”。</p><p class="ql-block">160名青年突击队员,在全线最高点“啃骨头”,一镐下去一个小小白点,却震得虎口发麻,这挖沟的滋味,不亚于开开山凿石,他们用炸药松土,先要用火烧、水烫的方法,化开碗口大的一块动土,然后用大锤、钢钎打,像石匠一样,把冻土一块一块的挖开,才能安放炸药。</p><p class="ql-block">参加唐古拉山青年突击队的一位青年干部,当时还不到20岁,现在已经成长为我军的一位副师职干部,回忆那段经历,他感慨的说:“那时,全靠对党的热爱,对社会主义的热爱,对藏族同胞的热爱,对人民解放军荣誉的热爱!”</p><p class="ql-block"> 附:我第一次登上了唐古拉感想</p><p class="ql-block">我登上世界屋脊唐古拉, 我的心虽不太平静,可我们脸上笑开了花。</p><p class="ql-block">什么头痛,那管心脏每分钟跳动120多下。车停在分水岭处,这里是5231米的海拔。</p><p class="ql-block">我刚要开门下车,五连通讯员小周的脸色有些不佳。但他开口先问我:“您的反映大不大?”</p><p class="ql-block">我高兴回答:“设有啥”!(其实两人嘴唇都紫啦)你看,“我不是很好吗?”</p><p class="ql-block">说着,我就跳到车下,恰好停车的路边,唐古拉山顶阳面上,有一片十分鲜艳的盛开的微型花。我笑着对小周说:看!唐古拉向英雄汽车兵献花啦,其中也包括小周你呀!</p><p class="ql-block">“小周”面带苦笑,我看出他精神有点紧张,对唐古拉山有点怕。</p><p class="ql-block">我用手摸了摸他的头,真有点热,我说:“有反应了吧?”他点头示意,说头痛,我鼓励他要精神压倒唐古拉!我一面采着唐古拉山口边的鲜花,(夹在书中至今-作者注)一面对小周说毛主席教导咱们:“中国人连死都不怕,还怕什么困难”呀 “小周”听了毛主席话,马上笑容满面,高兴的又活泼起来了,我为鼓励同志和鞭策自己,我采完鲜花又把“快板” 打!</p><p class="ql-block">(小周是五连通讯员,名叫周寿全才17岁-作者注)&nbsp;&nbsp;&nbsp;&nbsp;&nbsp;</p><p class="ql-block">&nbsp; 1971年8月11日记 于拉萨大站</p><p class="ql-block">&nbsp;</p> <p class="ql-block">“工指”政治部高原线上放映员</p> <p class="ql-block">献花给不断沿着“天路”给管线施工部队放映电影的文化使者!</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