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 青 刘 先 权(原创)

青海老兵(布衣学伟)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作 者 学 伟</p><p class="ql-block">图 片 学 伟</p> <p class="ql-block">(右一,知青刘先权)</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几乎有三年了吧,知青刘先权(微信名:耕耘)的名字在我的微信中都沒有被删去。其实,刘先权已经作古三年了。每当翻到他的微信名,我都会想起他的点点滴滴,这些碎片式的回忆被我串连起来,觉得应该写一篇短文来纪念他。</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其实,我并不认识刘先权,也没有见过他的面。后来,才知道他插队也在丹山区方朝公社。只是他最早一批从农村选调到资阳铁路配件厂工作。那时,还在农村劳动的我们好生羡慕他们能招工出去,从此不再吃红苕了,可以顿顿白米干饭外加一份红烧肉了。此后,刘先权就一直在县城工作至退休。</p> <p class="ql-block">在2013年,我在美篇写了《插队的故事》原想作为回忆文章给自己留个念想,不想发出后,引起重庆到资阳插队的知青们的反响,最多时每天阅读量上千。由于媒体的发达,信息的流通又使很多知青建立了一些自发的知青民间组织。在刘先权的倡导下成立了丹山知青组委会,并在丹山八个公社成立分会。知青的活动在刘先权的领导下蓬蓬勃勃的发展起来,建立了知青书画社,诗社,歌舞团等,这些活动给退休的知青们带来了福音,使得失散多年的老知青们又凝聚在一起,相互间又找到很多几十年不见的知青朋友。这是多么好的一件事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昆明居住多年的我,对重庆知青的情况不太熟悉。几年前的一天晚上,接到义和公社知青群负责人贾德蓉的电话。她说到,丹山组委会的负责人刘先权找她谈话,说丹山组委差一个写手,让我参加丹山组委会这个群,问我愿不愿意?我说为知青服务,我愿意。后来我进入群后与大家交流并且慢慢熟悉起来。其间,组委会也逐渐的发一些活动的照片和视频给我看,丹山知青活动在刘先权的领导下组织得很有序,有热情也更具活力了。</p> <p class="ql-block">有时,刘先权也在微信上与我聊一下。他问我,你在《插队的故事》中写的张逸蓉是不是他认识的张逸蓉。我说,是!他说,他与张逸蓉的老公同在配件厂,住同一间房还是上下铺的关系。也是很好的朋友。张逸蓉的老公是配件厂蓝球队的,外号:周大汉。刘先权说,他与周大汉还一路走到张逸蓉的生产队去耍过。他见过张逸蓉,长得漂亮。张逸蓉是我的同班同学,下乡在一个公社,我们调回城后,她们生产队四个女知青就剩下她一人了,难免孤单和无奈。在这个时候,周大汉与她耍朋友当然是一件很好的事。对我们先调回城的知青也少了一些牵挂。下乡虽三年,但苦难的经历往往可以让老知青们记忆一辈子。</p> <p class="ql-block">不久,丹山组委会组织了一次下乡知青回资阳暨庆祝上山下乡五十周年的庆祝活动。搞这种大型庆祝活动劳心费神的,还要受很多委屈。刘先权有事没能参加这次活动,他委托徐良碧组织这次有几百人参加的大型活动,庆祝活动基本圆满成功。但有些细节工作沒有做扎实,使一些知青产生了一些误会,最后,活动还倒赔了一些钱。</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活动结束后,刘先权及时召开工作总结会,总结经验教训。会议结束后,刘先权找到徐良碧说:“小徐,我这里有1000元钱,你拿去把赔的钱补上。这是我的私房钱,老婆不知道。”徐良碧很是感动,自已工作没做好,反到让刘大哥来赔钱,事情虽小,足见刘先权的人品之大。</p> <p class="ql-block">有一次,刘先权在微信中对我说,你好久从昆明回来,如回来一定告知他,他请我吃饭。过了不久,刘先权就生病了,并且病得很重,据说是:“渐冻症”,但这个病有个“渐”字,应该说是慢慢发展。但他这个病却是快速发展。</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最后一次与刘先权通微信,估计他已经没有力气写微信了。他只好用语音给我通话,但我也没有听清楚他说的是什么。2018年10月份,我回到重庆参加了丹山知青组委会的活动。席间,牟文寿对我说,他们到医院去看刘先权。刘先权还拿出500元钱对她说,一定要请我吃一顿饭。牟文寿说,我们会办好的,让他放心,也不要他拿钱。</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不久,刘先权就病逝了,身体这么硬朗壮实的一个人,怎么说得病就得病,说走就走了呢?我连面都没有见上,人就没有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人走了时间就过得快,他的身影也会越走越远,一晃二年就过去了。2019年5月份,与刘先权在配件厂工作又同在一个房间住上下铺的周大汉也因病去世了。他们是好朋友,到天堂去,他们还会在一起嘻笑言谈,他们还会在一个屋里住上下铺。真心的祝愿他们在天堂安好!天堂没有病痛,在朵朵祥云中,仙鹤在仰头鸣叫,在金碧辉煌的天堂里他们在桂花树下,品茗下棋,在芳草地上悠然散步,划一叶小舟在桃花源中悠游,风吹花辦如红雨,兰草幽幽香两岸……。</p> <p class="ql-block">时过境迁,今年,我回到重庆再与丹山知青组委会聚会时,我发现到会的人少了一半,因各种原因不能来,或走不动了等等。我突然想起一句诗来:“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芬外香”。是呀!我们的青春芳华留在了插队的日子,我们都老了,都近七十岁了,来日并不方长,见身边的知青一个又一个的倒下,又见好多知青留下遗愿,捐献遗体。我们也知道,“知青”这个名字很快就会淹没在历史长河中。现在健在的知青们,真的要抓住当下的分分秒秒活在快乐之中,珍惜时光,珍惜亲人,珍惜友人,用大爱大善之心活出精彩,才不愧我们的人生。</p> <p class="ql-block">作者简介:谭学伟,西南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从重庆理工大学退休。曾当过知青,工人,军人。业余爱好:读书,写作,绘画,书法,音乐,古玩及手工工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