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 大 炮 建 奇 功 </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0px;"> —记三五二〇九部队“神炮班”</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 1, 1); font-size:18px;"> 三五二〇九部队榴炮一连一班,在配属某部攻打发隆战斗中,全班同志把对越寇的满腔仇恨化为战斗的力量,团结一致,精心操作,以弹无虚发的猛烈炮火,及时摧毁了羊角山敌人指挥所,有力地支援了步兵战斗,为全歼发隆守敌起了重要作用。全班荣立集体一等功。云南边防部队授予他们“神炮班”的荣誉称号。</b></p><p class="ql-block"> 一九四九年,在我百万雄师过大江的战斗中,一班的老前辈创造了山炮打兵舰的光辉战例,用仅有的三发炮弹击沉了敌人的一艘兵舰。事隔三十年的今天,在自卫还击作战中,一班的新一代,用大炮追着敌人打,四发炮弹全部命中目标,使敌人一个公安屯的指挥所陷于瘫痪,保持了我军炮兵的神威。他们无愧是长征路上的后来人!</p><p class="ql-block"> 一九七九年初的祖国西南边疆,隐藏着多少战火的气氛,充满了多少边民的义愤!为什么看不见乡亲们在田地里生产?为什么听不见群众的欢笑和歌声?展现在战士们眼前的,是墙壁屋顶弹痕累累,山坡林边竹签密布,炮弹炸断了树枝,掀翻了麦苗。这一桩桩罪恶的行径,使榴炮一班的同志们看清了敌人的罪行。“越南当局背信弃义,越寇疯狂进行武装挑鲜,我手操大炮的边防战士岂能容忍!”对挑衅者,必须让大炮来发言,它才知道中国人民不好惹,边疆人民的幸福生活才能有保证。一班的新一代,正是怀着对越寇的满腔怒火,展开战前练兵的。在班长刘玉伟的带领下,全班老带新,新促老,比学赶帮,勤学苦练,把一天当做两天用。刘班长抓训练有方,提出“基础训练是重点,抓住难点反复练,轻手操作很重要,排除空回要记牢”的有力措施,找准问题破难关。战士们舍得流汗水,刻苦动脑筋。雾雨蒙蒙的早晨,他们天不亮就起来爬山跑步练体力;烈日当空的中午,他们不知疲倦地进行单个教练;风雨交加的傍晚,他们披风浴雨练得欢。就这样,他们抓精度,练速度,在短短的一个多月里,练红了思想,练精了技术,只等祖国一声令下,就以大炮狠揍敌人。</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 font-size:18px; background-color:rgb(189, 229, 187);">一炮手在认真擦拭检查高低机分划环和炮闩开闭器</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为了下次战斗,让炮火来的更猛烈些吧!“神炮班”在战斗间隙保养火炮及弹药准备。</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战斗临近,我军向发隆进发。一班来到距敌七公里的小坝子占领阵地。发隆是越寇的一个反华桥头堡。敌人把原来法国人修的工事重新加固,自称是打不破的堡垒。位于发隆西南面的羊角山,海拔一千六百多米,高耸于群山之巅,山势陡峭,山顶只有几平方米,大炮难打着,小炮够不上。山顶四周是高达数丈的悬崖绝壁,只有一条在岩石上凿开的堑壕伸向上面。山的半腰有个小平台,好象“羊嘴”,敌人的观察哨就在这里活动。从“羊嘴”到“羊角”,是一条鱼背似的山脊,活象羊鼻梁,是通往“羊角”的唯一道路。敌人在山上设有公安屯指挥所,是整个发隆守敌的指挥中心。它既可以观察整个发隆战场上敌我双方活动的全部情况,又可以对各个山头进行火力射击。周围的内比寨、一五二三高地和一五三一高地组成的交叉火力网,牢牢地护住羊角山。它是我军进攻发隆的一大障碍。能否及时摧毁羊角山敌人指挥所,对于整个发隆歼灭战,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敌人凭险扼守,有恃无恐,大摇大摆地架起望远镜进行瞭望,反动气焰十分嚣张。营党委把炮击羊角山的任务交给了一班。面对这个艰巨而又光荣的任务,全班精神振奋,斗志昂扬。他们连夜召开军事民主会,研究打法,一致表示:</p> <p class="ql-block">先辈们能用山炮打沉敌人的兵舰,我们也一定能用大炮打掉敌人的指挥所。在班长刘玉伟的带领下,全班人人出主意,个个想办法,把战前的各项准备工作搞得扎扎实实。</p><p class="ql-block"> 二月十七日凌晨,大雾弥漫。我神勇的步兵迅速穿插到敌后,连连攻下发隆外围几个据点,卡住了敌人逃跑的退路,牢牢地关上了打狗的后门。上午十一时四十分,一六〇九高地雾气逐渐散去,露出羊角形的山峰。敌人在山顶活动频繁,企图趁雾散观察我军的战斗行动,指挥各个山头进行顽抗。面对故人的嚣张气焰,营首长向一班下达了射击命令。在班长刘玉伟的指挥下,他们怀着首发命中,为国争光的坚强决心,紧密配合,精心操作。瞄准手和一炮手把射击诸元精确而又准确地装上大炮;装填手把炮弹迅速装进炮膛,一拉火,“咣”——一发满载着对越寇仇恨的炮弹划破长空,飞向敌阵,象长了眼睛一样,落到了“羊角”下方两米处“羊鼻梁”的暗堡上,一声巨响,乱石横飞,浓烟腾空。七八个没有被炸死的敌人慌忙往“羊嘴”上的堑壕里爬。在我观察所的指挥下,一班迅速变换诸元,又发射了一发炮弹,击中了敌人的堑壕。守敌慌了手脚,连滚带爬地钻进“羊嘴”边的掩蔽部里。没等他们喘过气来,一班神炮手们的第三发炮弹又向敌人跟踪而去,弹头不偏不歪,正正落在掩蔽部上,敌人的这个指挥所连人带窝一齐被端掉了,炸得尸体、枪支、木料飞了几米高,浓烟烈焰覆盖了羊角山。发隆守敌顿时乱作一团,我步兵趁势攻占周围的几个高地,向发隆步步进逼。</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战斗在继续,杀声震天地。我军以摧枯拉朽之势 直捣 敌巢,无线电波频频传来了胜利捷报。步兵老大哥高兴地一个劲地喊,“打得准,打得好,为炮兵老大哥请功!”胜利的消息</p> <p class="ql-block">振奋着一班同志们的心,他们热血沸腾,斗志旺盛。此时,虽然硝烟呛得他们喘不过气来,没有戴耳塞的三炮手杨金才耳朵震得嗡嗡响,两眼冒金星,但他们全然不顾,一心想着胜利,让大炮狠狠惩罚越南强盗。刘班长组织严密,及时总结经验,激励大家再接再厉,痛歼顽敌。</p><p class="ql-block"> 顽敌不甘心自己的灭亡,羊角山烟消尘散之后,又露出了狰狞的面目。五六个敌人在他们大队长带领下,偷偷爬上山顶。这回他们不敢象先前那样大摇大摆了,只露出半截脑袋,鬼头鬼脑地观察我军的行动。敌人的微小活动,逃不过我侦察兵的眼睛。一班接到开炮的命令,再次把他们的本领施展出来。“轰!”一发炮弹准准地在敌人头上爆炸。敌人大队长及其大部人员全被炸死,指挥所彻底瘫痪,各个山头的守敌惊慌失措。我步兵趁势发起猛攻,一举拿下了发隆,全歼守敌四百七十人。发隆,这个越寇苦心经营的所谓“模范区”,敌人吹嘘的“啃不动”的堡垒,被我军彻底摧垮了。</p><p class="ql-block"> 一位身临战场的老同志感慨地说:“我干炮兵这一行几十年了,从来也没有看见过打得这样准的大炮!”此话虽有点过头,但一班的战士们,凭着高度的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确实攀上了炮兵射击的高峰,把大炮打“神”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李崇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一九七九年十月</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云南边防部队自卫还击保卫边疆作战庆功大会(1979.5.15)军区首长向英模单位授旗(昆明国防剧院)</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炮兵司令部《人民炮兵》期刊(1979.6)</span></p> 大炮建奇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