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游记(上)——2019初冬

胡炜

贵州的地貎,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说,加之地处偏远内陆,历史上经济发展长期落后。但从另一个角度看,恰恰是这些交通不便、信息滞后的劣势,使得贵州在今天发展旅游有着独特的优势。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力的增强,国家对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的投入不断扩大,随着老百姓个人收入和对旅游出行需求的同步增长,有越来越多的国内外游客到贵州欣赏得天独厚的溶岩地貎自然风光和丰富的原生态多民族文化。从有关经济数据可以看到,旅游业已成为贵州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对全省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div>我们此次贵州之行,深深感受到了当地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的独特魅力,同时因行程安排使得不少景点此次未能成行而留下遗憾。</div><div>在旅游途中,我们看到在人烟稀少的大山中,已建成了高等级的公路(服务区卫生间的设施及管理水平非以往所到之处可比),同时还有很多基础设施正在建设之中。相信贵州的发展一定会越来越好,未来可期。</div> 11月8日下午,抵达贵阳,接站的师傅将我们安顿在扬帆国际大酒店。昨天临出发时,接到贵阳地接社的电话,告知原定的行程有变,但承诺社里一定会满足我们的愿望,专门为我们做了调整,请予以谅解。在火车上收到新的行程安排后与报名社做了沟通,得知新的行程不仅覆盖了原定内容,还有增加及优惠,且用餐和住宿标准也有提高。由此已开始感受到贵州地接社方面为游客服务的贴心与周到。 酒店的后身就是贵阳市十分有名的二七路小吃街。 晚餐自然就在这里解决了,品偿贵州小吃。 11月9日,天光未亮,旅行社为我们俩安排的专车便将我们送到今天的集合地。时间还早,刚好可以到近旁的黔灵山公园打个卡。黔灵山号称黔南第一山,是贵阳市的名景之一。 前往“中国天眼”的途中。行程之所以改变就是因为去“天眼”的游人少,原定的“独具慧眼”之旅未能成团!而我们来贵州的主要目的恰恰就是要亲近“中国天眼”啊。贵州地接社将我们安排到当地“天眼”一日游的团中。大巴车向大山深处进发。 好花红服务区。贵州的高速公路以及服务区的卫生间很值得称道! 抵达平塘天文小镇。小镇坐落在贵州省平塘县城西南部50公里处的克度镇境内。 先观看球幕电影,感受星空。 跟着卡通小导遨游太阳系! 我们要去看“中国天眼”喽!建在贵州大山深处的“中国天眼”是我国自主研发的大型射电望远镜,简称FAST。为了保证FAST安全运转、精准接收来自宇宙的电波信号,大射电望远镜5公里核心区为“静默区”,必须屏蔽所有电磁信号。因此,凡进入“天眼”观景台的人所携带的所有电子设备都必须存放在这些柜子中,手机当然要入柜,没商量!否则就止步于此吧。我们真后悔事先没有做好功课,应该带上多年未用的传统胶片相机了。<div>在登上前往“天眼”的大巴车之前还要经过严格的安检,遇有可疑物,机器会报警,甭想蒙混过关。为了减少人流密集对望远镜的干扰,每天景区接待游客限量2000人。</div> 与“中国天眼”合影。<div>大巴车载着我们在郁郁葱葱的青山之间弯弯绕绕,没有计时工具,也不知走了多长时间,终于到站了,接下来要爬789级台阶才能到达FAST观景台哟。我们奋力攀登,一鼓作气登上至高点,“中国天眼”,我们来啦!尽管已在电视中多次看到,但眼前的景象还是令我们为之震撼!巍巍群山之中,一片耀眼的银色在阳光下闪耀,这个庞大的望远镜就像是一口巨大的锅,镶嵌在青山绿水之间。这只锅有多大呢?有人计算过:已知FAST反射面为球面,口径为500米,底圆心到顶圆心的高为138米,这口锅的容积应该接近1500万立方米!FAST若真是一口大火锅,能同时涮7500万头羊!</div><div>观景台上只有一家收费拍照处,大家几乎无一例外的交费、填写联系方式,然后排队等候与“中国天眼”合影。我们收到E妹儿发来的照片就是这个样子,哎!<div>在欣赏这口巨大的“锅”时,我们两人之间的探讨声吸引了周边的游人,由于星同学的专业知识和曾经从事的工作,俨然成为了关于“天眼”的义务讲解员,尽自己所能回答着来自祖国各地的游客们的问题。其中一位青岛游客是看了“中国天眼”之父南仁东的感人事迹后,专程来这里见证南先生为之献身的伟大作品,并向星同学详细的询问着关于“天眼”的种种……</div><div><br></div></div> <div>感谢自带胶片相机的网友拍摄的FAST照片,这里展现的“天眼”现场的图片均为网上下载,借用以弥补遗憾!<br></div><div>FAST目前是地球上能“看”出去最远的地方了,据说“中国天眼”的诞生,增强了人类寻找外星生物的能力,让我们能够探寻更多外星球的文明,聆听更多来自遥远星球的问候。<br></div> 这个角度很独特。 科普一下:中国天眼——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又称FAST(Five-hundred-meter Aperture Spherical radio Telescope),由我国天文学家南仁东于1994年提出构想,并作为总设计师和总指挥,历时22年建成,于2016年9月25日落成启用。它位于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平塘县大窝凼的一个喀斯特洼坑中,这个洼坑形成于4500万年前,独一无二且最适合“天眼”建设。作为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中国天眼”工程由主动反射面系统、馈源支撑系统、测量与控制系统、接收机与终端及观测基地等几大部分构成。主动反射面是由上万根钢索和4450个反射单元组成的球冠型索膜结构,其外形像一口巨大的锅,接收面积相当于30个标准足球场。利用天然的喀斯特洼坑作为台址,洼坑内铺设数千块单元组成冠状主动反射面,采用轻型索拖动机构和并联机器人实现接收机高精度定位,这是“中国天眼”的三大自主创新。<div>再见,令国人骄傲的“中国天眼”!</div> 我们意犹未尽的乘车返回平塘天文小镇,第一件事自然是取回手机。<div>来到天文体验馆。在展馆一层大厅中央,一尊屈原问天的雕像是那么的醒目。</div> 这是FAST的缩比模型。<div>如果有时间,真值得细细观看的展馆,它带着我们了解星空、探索宇宙。在这里我们带上耳机听到了来自太空的脉冲星的声音,说不出的奇妙!</div> 这是FAST的反射单元结构件。“大锅”就是用了4450个这样的反射单元组成的。 太阳系的8大行星群模型。 天文体验馆外。 安静的平塘天文小镇,坐落在群山环抱之中。 小镇的星辰天缘酒店,与众不同的是每个阳台上都有一架小型天文望远镜。 回到贵阳市区天色已晚,“天眼一日游”的导游小伙子为我们俩安排了专车,将我们送往今晚入住的未来方舟亚朵酒店。<div>虽说行程比之报名时有所变动,但地接社的贴心服务让我们感受到贵州人民的热情好客,为贵阳的地接社点赞!</div> 酒店位于贵阳市新城区的未来方舟商业带,毗邻未来方舟综合旅游体、号称小外滩的沿河步行街。这是酒店附近的夜景。较之昨天贵阳火车站附近老城区的陈旧,贵阳新区呈现着现代化城市的风貌,让我们感受到祖国西部开发的活力。 11月10日,在酒店早餐时与接下来几天的贵州之旅的团友们汇合,随后登上了陪伴我们后续全部行程的大巴车,向著名的黄果树出发。 黄果树风景区。这里是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位于贵州省西南的安顺市镇宁县,距省会贵阳市128公里,距旅游中心安顺市45公里。景区内以黄果树大瀑布为中心,分布着雄、奇、险、秀风格各异的大小18个瀑布,形成一个庞大的瀑布“家族”。黄果树风景区被吉尼斯总部评为世界上最大的瀑布群,列入世界吉尼斯记录。它也是中国第一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和首批获得国家评定的4A级风景名胜区之一,2007年被评定为首批国家5A级旅游景区。 黄果树风景名胜区之天星桥景区。 天星桥景区分为三个相连的片区,即:天星盆景区、天星洞景区和水上石林区。这里石笋密集,植被茂盛,水到景成,集山、水、林、洞为一体。天星盆景区长约800米,位于500米长伏流表面和河岸西侧。有大大小小的天然山石及水石盆景。一条三公里的石板小道,穿行于石壁、石壕、石缝之中,逶迤于盆景之上。近处石林,远处群山,倒映碧水之上。有的还可撑上竹筏,穿行于峡谷、石林之中。天星盆景区还有美女榕、仙山群掌、歪梳石、熊猫抱竹、雄鹰展翅等天然景观。天星洞景区在天星景区中段,除游览观赏洞内的钟乳石外,洞外景观也很特别,一线天高长均在二十多米而且狭窄;冒水潭是暗河出口,大水时,凭伏流冲击的压力,水可以冲起五六米高,甚为壮观。水上石林区,此段河床宽阔达400米,面积约0.4平方公里的石林就长在河床之中,任河水长年冲刷。石林间长着大片的仙人掌和小灌木,终年点缀着绿荫,所谓“石上流水,水上有石,石上有石,石上又有树。”水上石林区有很多景观,如群榕聚会、根王、根墙屏障、盘根画壁、仙女飞天等,银链坠潭瀑布和星峡飞瀑也分别处在水上石林的左右二侧。 银链坠潭瀑布,位于天星景区水上石林左上方。这个瀑布只有十余米高,上面成漏斗形,底部是槽状溶潭。在潭沿面上隆起的石包,交错搭连,河水在每一张叶面上均匀铺开。 一线天。 行走在天星桥上。 天星桥由这些断断续续的石墩构成,每个石墩上刻着表示某月某日的数字,游人们开心的寻找着自己的出生日。找到本尊的生日啦。 妞妞的生日。 这是我的生日。 力大山兮!与巨石相抗衡。 令人眼花缭乱的藤啊。 美女榕。这棵大榕树的根裸露在岩石上,酷似纤细的美女紧贴岩石而立。 再见,天星桥。 午餐的菜肴很丰盛。 午餐后终于来到大瀑布景区。黄果树瀑布景区是黄果树景区的核心景区,占地约8.5平方公里,内有黄果树大瀑布、盆景园、水帘洞、犀牛滩、马蹄滩等景点。<br><br> 进入景区大门,即是盆景园,园中矗立着徐霞客的雕像。1638年(明崇祯十一年)4月23日,明代地理学家、旅行家、散文家徐霞客来到黄果树瀑布,对黄果树瀑布进行了考察和记录。其后历代文人墨客作诗撰文赞颂黄果树瀑布。感谢徐霞客!将隐匿在大山中的壮美景象昭示给世人。 导游小李带我们来到园中这片不起眼的树下,介绍道,这种树的名字叫做“黄桷树”,也叫“黄桷榕”,是榕树一族。(桷读音:觉jue,当地方言中“桷”的谐音与“果”相近)。因本地广泛分布着“黄桷树”,便将这里的瀑布称之为黄果(桷)树大瀑布。黄桷树的果实,有如橙子或桔子。 各种造型的榕树盆景。 穿过盆景园,我们乘坐黄果树大瀑布扶梯一路向下来到瀑布区,水流的冲击声振响在耳畔。<div>黄果树大瀑布位于贵州省安顺市的镇宁布依族苗族自治县境内的白水河上游,大瀑布高77.8米、宽101米,是中国最大的瀑布,也是世界著名大瀑布之一,以水势浩大著称。黄果树瀑布属喀斯特地貌中的侵蚀裂典型瀑布。在300多年前,中国著名的地理学家、旅行家徐霞客描述其“水由溪上石,如烟雾腾空,势其雄厉,所谓珠帘钩不卷,匹练挂遥峰,具不足拟其状也”。奔腾的河水自70多米高的悬崖绝壁上飞流直泻犀牛潭, 发出震天巨响。随季节雨量的变化,黄果树瀑布有大水、中水、小水之分,常年流量中水为每秒20立方米。流量不同,景观也不一样。大水时,流量达每秒1500立方米。瀑布激起的水珠,洒落在黄果树街市,即使晴天,也要撑伞而行,故有"银雨洒金街"的称誉。中水时瀑布分成4支,各有形态和个性,从左至右,第一支水势最小,又撒得开;第二支水势最大,上下一般粗;第三支水势居二,上大下小;第四支水势居三,上窄下宽。小水时,瀑布也分成4支,铺展在整个岩壁上。<br>黄果树瀑布独有的奇特之处就是隐在大瀑布半腰上的水帘洞。洞位于大瀑布40—47米的高度上,一条长达134米的水帘洞道拦腰横穿瀑布而过,由6个洞窗、5个洞厅、3股洞泉和6个通道所组成。从水帘洞中向外观看大瀑布,令人惊心动魄。这样壮观的瀑布下的水帘洞,在世界各地瀑布中也是罕见的。<br>在瀑布后的水帘洞各个洞窗中可观赏到犀牛潭上的彩虹,这里的彩虹不仅是七彩俱全的双道而且是动态的,只要天晴,从上午9时至下午5时,都能看到,并随人的走动而变化和移动。前人说:"天空之虹以苍天作衬,犀牛潭之虹以雪白之瀑布衬之",故题"雪映川霞"。<br></div> 我们从这里开始了“移步一拍”的模式。黄果树大瀑布啊,从哪个角度看过去都那么的令人赏心悦目! 瀑布落入“犀牛潭”,此潭的得名来自于关于犀牛的种种传说。 沿着潭边继续前行,随着海拔的升高,可以看到瀑布的顶部了,白水河湍急的河流在这突然的断崖处倾泻而下。宽达百米超过70米落差的激流冲入潭中,带着振聋发聩的轰鸣,溅起飞天的水花,让行走在岸边的我们分不清是天上的雨水还是瀑布的飞滴。看着周边或撑伞、或穿雨衣观瀑的人们,我们俩不由得为我们身穿自带防水功能的外衣而庆幸,免去了雨具之累。 走近大瀑布。悬挂着大瀑布的崖壁中部有一条通道哟,那就是“水帘洞”喽,它可以带我们穿行在瀑布的“后身”里,与飞瀑亲密接触。 在洞旁感受落瀑的气势。 从洞中看瀑布的飞珠。 水帘洞中。 过了水帘洞,回看令人荡气回肠的大瀑布。无数颗被撞击成珍珠般的水滴从空中坠落,汇聚成势不可挡的激流奔泻,滔声振天! 穿过水帘洞,来到大瀑布的另一侧。 吊桥桥头的铜鼓。位于“犀牛潭”上的吊桥既是连接潭两岸栈道的通道,又为人们提供了观瀑、拍照的更多角度。 黄果树大瀑布,不止一次与你相见,你的恢弘气势带给我们的震撼吸引着我们与你再见! 黄果树风景名胜区之陡坡塘景区。陡坡塘瀑布位于黄果树瀑布上游1公里处,瀑顶宽105米,高21米,是黄果树瀑布群中瀑顶最宽的瀑布。陡坡塘瀑布顶上是一个面积达1.5万平方米的巨大溶潭,瀑布则是形成在逶迤100多米长的钙化滩坝上。陡坡塘瀑布还有一个特殊的现象:每当洪水到来之前,瀑布都要发出“轰隆、轰隆”的吼声,因此又叫“吼瀑”。“遥闻水声轰轰,从陇隙北望,忽有水自东北山腋泻崖而下,捣入重渊,但见其上横白阔数丈,翻空涌雪,而不见其下截,盖为对崖所隔也。”这是徐霞客在《徐霞客游记》中对陡坡塘瀑布的描述。 1986版《西游记》片尾,唐僧师徒过瀑布的那段就是在这里拍摄的呢。 平水时,白水河流量不大,水流清澈,陡坡塘瀑布显得十分清秀妩媚。<br>瀑布水层沿着和缓的瀑面,均匀地撒开,在一鳞鳞的钙华滩面上轻盈地舞着,如一层薄薄的、半透明的面纱,又如一面面张开的素绢扇面,在阳光下泛着银光,故有人戏称为“新娘面纱”。<br>但当洪季来临,白水河水由于携带了大量由洪水冲下来的上游泥沙而呈黄色的浊流时,陡坡塘瀑布便消失了往日平水时的秀色,而变得异常凶猛雄壮。 再见,陡坡塘瀑布!再见,看不尽的黄果树名胜! 千年布依古寨——高荡村,位于贵州省安顺市镇宁布依族苗族自治县县城西南7公里处,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高荡相距同在镇宁的黄果树景区车程一个小时左右。 这是一个有着近千年历史的布依族古村落,因寨子座落在崇山峻岭之中,犹如群峰上托着一口锅,布依语因形而名“翁座”汉语意为“高荡”故此而名。 高荡村是住建部在册传统古村落,国家民委首批命名的340个“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之一,贵州省旅游局与德国特里尔大学合作的全省首家唯一的村落类生态旅游试点村。 击鼓迎客。村民为迎接远道而来的客人而敲起的三道鼓! 村寨文化广场上,热情的布依族妇女跳起欢快的民族舞蹈。能歌善舞是布依族的一大特色,高荡村很好的传承了这一优秀的民族文化传统。 高荡是贵州省现存少有、保存完善的布依族古村落,具有典型的布依族第三土语区村寨特点,石干栏式布依传统民居与古寨风貌保存完整。村中的古建筑群始建于明代,至清代渐成规模,是研究布依族历史的实物证据。古寨周围绿水青山,环境优美,民族文化传承丰富全面,积淀厚重,文化遗产遗址较多。 高荡是石头建筑的博物馆,贵州的“八大怪”之一就是布依族的“石头当瓦盖”, 建筑形式一般“以木为架,石头为墙,石片为瓦”,特点是冬暖夏凉,隔热驱湿,不怕火灾。 关于干栏式石板房。 拖拉机行进在石板路上。 留守老人。 游走在安静的村子里,发现这里许多的房子都没有主人了,但房屋的门梁上还备注着修建年份和宅子主人的姓氏。这是一处“伍宅”。寨内村民只有伍、杨两姓。千百年来,两姓人家邻里守望、和睦相处。 <br><br> 俯瞰村寨 高荡村的建筑多是贵州本地常见的三层楼房,底层为牲畜圈舍、二层为居室、三层则是仓库。行走在这传统建筑群内,脚踩着石板砌成的村路,岁月所独具的那股沧桑感便扑面而来。 关于古堡。 村中高耸的古堡。守卫着这方古老的家园。 游人止步的登顶之路。 寻羊井是村子里最重要的一处景点。高荡村是个从明朝开始繁盛起来的村落,相传建立村落是因为在这片土地上找到了一口水井,就是这“寻羊井”。据说这是一口从建村起至今都未曾干枯过的水井,它的井壁、井盖和前面围墙都是石砌,过去一直是高荡当地村民的主要饮用水源。 布依人家小集市。 卖当地特产者清一色是老婆婆。村里人很少,年轻人据说都外出打工了。 送别。 再见,古朴美丽的高荡。相信随着国家扶贫工程的持续推进,古老的高荡也将更加美好! 11月11日,上午,前往荔波的途中——贵定天福服务区,这把“天壶”很特别吧?贵定天福服务区地处贵定县昌明镇,是一个包含高速公路茶文化服务区、茶叶种植园、茶产业园、茶旅休闲度假区等一批以茶为主、茶旅结合的茶旅综合体,是贵定农业产业“接二连三”的龙头带动项目,规划用地面积650亩,总投资1.5亿元,该服务区以高速公路服务区为依托和窗口,将贵定天福茶旅综合体开发项目打造成为4A级景区,以此宣传推介贵定茶旅文化,提升贵定整体形象,扩大贵定云雾山农业产业园建设及云雾贡茶知名度和品牌影响力。 中午时光抵达荔波小七孔景区。小七孔位于荔波县城南部30余公里的群峰之中,是国家级5A级风景名胜区,属中国最美丽的地方之一,该景区在宽仅1公里、长12公里的狭长幽谷里,集洞、林、湖、瀑、石、水多种景观于一体,玲珑秀丽,具有多处景点可供游人观赏。 响水河。 小七孔古桥。响水河上横跨着一座青石砌成的七孔古桥,建于道光十五年(公元1835年),此景区的得名亦因此桥。 桥上。 沿着响水河,我们在峡谷中伴着一路的瀑布前行。 拉雅瀑布。距小七孔桥百余米,瀑宽10米,落差30米,瀑势如山倒,吼声状雷,颇为壮观。瀑布腾空喷泻,横向坠落,瀑在路侧,人在瀑下,倍觉畅酣和亲切。<br>瀑布溅喷的水雾飘飘洒洒,纷纷扬扬,给游客以扑面凉爽和美的享受,可一洗征尘的暑热和劳乏,顿觉轻松和振奋。 跌水瀑布<br>在涵碧潭上游的狭窄山谷里有68级跌水瀑布,层层叠叠的瀑布,淙淙哗哗倾泻而下,或倾珠撒玉,推雪拥云,或如匹练飘逸,似银河泻地,形态各异,气象万千。构成风情万种的动态水景,令游客目不暇接。沿河谷伴梯级瀑布而上,一路但见高山流水、绿树繁茂,泉鸣瀑响始终充盈于耳中。有人将此景比做伯牙、子期的知音逸事,遂为文人墨客冠以“知音谷”的雅号。 过河探密。 别致的桥栏杆。 一袭雪白的婚纱? 水上森林,长约600米,分上下两段。河谷里丛生着茂密的乔木和灌木,形成一道翡翠屏障。清澈的河水从河床的杂木林中穿涌而下。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的冲涮,河床已没有了一粒泥沙,连磐石也被激流磨光了棱角而变得“圆滑”起来,但树木却扎根在河床里,纹丝不动,四季常青。可谓是“水在石上淌,树在水中长”的奇景。 翠谷瀑布。 瀑布群到此结束啦。我们有些走不动了,景区内的摆渡车便于游人前往想去的景点,很便捷呢。 鸳鸯湖是小七孔一处奇景,湖水如油,碧绿而凝重。因湖中有两棵并排参天的大树而得名,这两颗大树半截在水中,枝叶则在上方交握,雌树纤巧秀丽,雄树则两三人才能环抱过来,雄壮挺拔。湖面幽静,水道四通八达,不小心还会迷路,不过湖中经常会有领路的船只行走,一旦迷路只需静静等待救援即可。 宁静的湖面。时间有限我们不能乘船游湖了。 卧龙潭,四周高山紧锁,水潭犹如地底深渊,即便是发洪水时,潭面也犹如镜子般平静。 卧龙潭人造瀑布。 再见,卧龙潭,再见仙境般的小七孔。 摆渡车载着我们直奔景区大门口,准备一游紧挨着的大七孔景区。然而,闭园的时间已到,我们被拒之门外。 我们寄希望于一艘刚刚靠岸的游船,请求带我们沿河游上一把,回答我们的是摇头摆手。遗憾。 只能在河边远观了。据介绍,大七孔景区以原始森林、奇峰溶洞、峡谷伏流为主要景观,惊险神奇,气势磅礴,令人激情澎湃。游人在大七孔桥旁登舟,溯流而上便进入“天神峡谷”。但见两岸峭壁耸立、危崖层叠,绝壁上附着朵朵钟乳、层层翠林,宛若一幅色彩斑斓的油画。舟行约2公里,有高60米、孔宽20米的天生桥矗立于花草树木丛中,一道奔腾不息的瀑布映衬上面的"桥"身,静中生动,静内出声。过天生桥,地下湖又是一番神秘,使游人惊喜不已。大七孔景区深,水流湍急,洞中有瀑,瀑下有湖,湖上有天窗,阳光投下形如日月星斗。 大七孔桥,原名万善桥,修建于道光二十七年(公元1848年),落成于道光30年(公元1851年)。后因大水灾,被洪水冲毁其中之一孔。光绪三年(公元1877年)修复,改名双溪桥,俗称大七孔桥。 峡谷。 夜色中的荔波县城。 我们今晚就宿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