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怀念作家艾扎

云南.曹歌

<p class="ql-block">散文:怀念作家艾扎 曹先强</p><p class="ql-block"> 艾扎,原名李永林。<span style="font-size:18px;">哈尼族。云南元阳县人。</span>生于1956年11月,逝于2021年4月23日。1989年毕业于西北大学中文系首届作家班。1975年赴乡村插队务农,1978年后历任元阳罐头厂工人,元阳县文化馆编辑,《红河文学》杂志编辑、副主编,红河州作协副主席,中国作协鲁迅文学院第二届进修班学员,《九龙池》杂志主编,玉溪市作协副主席。1982年开始发表作品。1995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长篇小说《阉谷》《阉女》《阉犬》,中短篇小说集《红河水从这里流过》《艾扎中篇小说选》,小说《爱,溢满红河谷》等。小说《金凤花》获全国第二届少数民族文学评奖优秀短篇小说奖,《棺树》获云南省首届文学艺术创作奖。</p><p class="ql-block"> 八十年代笔者在大学时代读到艾扎,他是哈尼族作家,有一些作品令我想阅读。我们后来成为文友,成为民族兄弟般好朋友。我从北京毕业分入省电视台工作,有机会更多了解了云南作家群体中的艾扎。</p><p class="ql-block"> 九十年代初领导安排我做电视台文艺部一个文艺栏目制片人兼编导,负责创办卫视上星播出的电视文艺栏目《云屏艺苑》点歌采访与文化热线,节目广受全国观众欢迎。后来,栏目改版打造成为纯文化节目《文化时间》,在大众性电视文化娱乐节目中,第一批次打岀了“让一部分人先文化起来”的口号。在电视大众文艺泛娱乐化蓝海中,突围冒出一挡以作家群体为主体,以清新、亲切、轻松与严肃文学为主题,借助作家有一定思想深度的文化访谈节目,上卫星传送播出,受到领导与观众积极支持认可。</p><p class="ql-block"> 当时编导们,集思广益,顺应观众纯文化欣赏需求,积极创新节目栏目样式,策划推出《作家访谈》版块。编辑与技术人员杨理,祁建明,潘滇明,魏飞,彭勇,朱宵华,李怡蓉,段庆红,杨青,洪建武,尹凡、方利江等,先后参加采编制作,每周一期节目,陆续邀请采访了一百位老中青云南作家,李乔,彭荆风,张昆华,杨苏,晓雪,张长,黄尧,汤世杰,李必雨,李钧龙,杨世光,黄士鼎,胡廷武,何真,王洪波,夏天敏,艾扎,存文学,马明康,马宝康,纳张元,沙蠡,哥布,黄雁,娜朵,倪国强,魏向阳,吉成,白山,王红彬,李阳喜,马丽芳,卢云生,金鸿为,陈士可,蒋明初,万里,晓耕,陈勇,李巍,李骞,普飞,马拉沁夫,艾克拜尓•米吉提,乔治亚当博士等等云南及全国一部分作家被请来电视台演播厅,聚光灯下,事先提前录制好访谈节目,再按照栏目档期播出。作家们接到邀请函,认真负责,积极响应,仔细准备了访谈提纲所列入的回答与思考的问题。谈文学,谈人生,说文艺创作,谈文学繁荣,谈新人培养与扶持,话题深入浅出,令人感动又难忘。玉溪艾扎,丽江沙蠡,大理魏向阳,纳张元,楚雄李阳喜,曲靖吉成,德宏倪国强,普洱黄雁,马丽芳,红河哥布等作家都是乘夜班车,赶來昆明或乘来昆明出差开会办事之机录制节目。</p><p class="ql-block"> 艾扎那期节目播出后,反响不错,他又打长途电话来给我,把他收到的反馈告诉我们节目组,语言中充满阳光满满的自豪感。</p><p class="ql-block"> 艾扎就这样,认识了我,我也就这样认识了艾扎。我与艾扎之后成为交流比较多的文友,因此交往友情加深。1996年12月,我被上级抽调参加省委村建工作队派往西南边疆西盟佤山工作一年。我写信与文友交流边地体验,民族风情,人生与文学初浅感受。时任中国作家协会《民族文学》编辑岑献青,收到我的边疆来信,感动了她,她写成了一篇读信札记散文体文章《另一种编辑》,意思是我原来是电视文学编辑,现在工作需要深入边疆做乡村扶贫村建工作队员,人生旅途中开启了另一种责任担当。只要满腔热忱,投入生活,无论去做什么对文学与青春而言都是收获。她把文章寄给艾扎,被时任玉溪《九龙池》主编的艾扎刋发在《九龙池》杂志上。我在西南边疆的佤山上,竟然同时收到了他们俩人寄给我的那期《九龙池》杂志及鼓励支持我们在佤山深入边疆,访贫问苦,扶贫村建,坚持创作,努力写出新作的来信。</p><p class="ql-block"> 睹物思人,倍感亲切啊。我在佤山艰苦奋斗的环境下收到北京来信,收到玉溪《九龙池》文学杂志,在整个省委村建工作队之十六名队员中传阅,传为佳话。这个省委村建工作队内有来自省级机关五大厅局的两个副厅级四个处级及其他科级干部组成,按照工作安排,要在佤山开展村建工作一年。艾扎寄来的《九龙池》杂志,在我枯燥的乡村工作时间,文学创作的艰难时限,带来一丝安暖一丝希望之光。</p><p class="ql-block"> 艾扎,是个认真的作家,他的“三阄”作品系列,令我们难忘,他的待友热情,情真意切,令人感动。我在认识艾扎后,我所在单位省电视台文艺部一直收到《玉溪》《九龙池》杂志,平邮信封上,有一个长条型蓝色印章免费“赠阅品”或三角形印章“邮资已付”等几个字样,很多年都悉数收到杂志。刚开始收到几期杂志前后左右时间,他还会用浓重的红河口音打电话来昆明问我,我寄给你的杂志,你给收到了?每当我收到杂志了赶紧回复一下,听得出艾扎他知道结果后的自豪,满足与成就感。乡音乡情,最是真情实感的体现与表达。几年后,他不负责杂志了,我也就没有再收到这些杂志了。</p><p class="ql-block"> 我最后一次见到艾扎,是在著名作家彭荆风先生八十岁生日寿宴聚会上,艾扎从玉溪赶上昆明来,为彭老祝寿。我与艾扎同桌邻座,交流融洽,我带着一台相机,我拍了这几张他和他与作家朋友们的一些照片。也教他帮我与李开义、李悦春拍摄了那张爆光不太足的照片。 那天晚上,云南文坛,军地作家评论家诗人老中青代表陈志鹏,李仕良,潘灵,宋家宏,李开义,李悦春,李梅燕,彭鸽子,邹昆凌,艾扎等文化新闻界人士与文友,欢聚一堂。我与艾扎拍摄的照片,笑容可掬,如今彭老,陈老,艾扎,都已天隔一方,扼腕叹息,悲痛欲绝。惊悉艾扎君,四月二十三日,因病在石屏县逝世。逝者安息,生者安康。<span style="font-size:18px;">祝文星永在天,愿诗魂得安宁。</span></p><p class="ql-block"> 艾扎是哈尼族作家,我是阿昌族作者,我们都是中国作协会员,云南省作协会员,都写过一些作品。但是,艾扎的人,艾扎的作品,永远是我学习和怀念的一个好作家一个好兄长!(曹先强 撰文)</p> <p class="ql-block">艾扎与文友本文作者。曹歌 拍摄</p> <p class="ql-block">艾扎与诗人文友。曹歌 拍摄</p> <p class="ql-block">在艾扎座位上照的三人合影,作家<span style="font-size:18px;">潘灵,评论家宋家宏,本文作者曹先强。艾扎 拍摄</span></p> <p class="ql-block">艾扎用本文作者带去的相机帮忙拍摄的照片。艾扎 拍摄</p> <p class="ql-block">深切缅怀哈尼族作家艾扎。曹歌 拍摄</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艾扎生平】艾扎,生于1956年11月,哈尼族,云南元阳人。1989年毕业于西北大学中文系首届作家班。1975年赴乡村插队务农,1978年后历任元阳罐头厂工人,元阳县文化馆编辑,《红河文学》杂志编辑、副主编,红河州作协副主席,中国作协鲁迅文学院第二届进修班学员,《九龙池》杂志主编,玉溪市作协副主席。1982年开始发表作品。1995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长篇小说《阉谷》、《阉女》、《阉犬》,中短篇小说集《红河水从这里流过》、《艾扎中篇小说选》,小说《爱,溢满红河谷》等。小说《金凤花》获全国第二届少数民族文学评奖优秀短篇小说奖,《棺树》获云南省首届文学艺术创作奖。杨扬 提供简介文字, 艾扎照片曹先强 拍摄。</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