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芽已露尖尖角,百般红紫斗芳菲——友谊小学“青蓝工程汇报课”活动掠影

友谊小学 政教处

<p class="ql-block">  为深入推进“55555+”“批判性”课改理念模式与“三一•共生五步法”实践模式双模落地,切实提高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和业务水平,着力建设一支素质高、能力强、能适应学校教育教学改革需要的师资队伍,近日,“一年适应,两年胜任,三年出师”“青蓝工程”汇报课活动在我校拉开帷幕。</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青蓝工程” 是一项旨在引领学校优秀骨干教师与青年教师双向成长的基因工程,还是一项旨在建设优秀骨干教师自逼机制、青年教师自我提升机制,从而达到全成长根本目标的提升工程。</p><p class="ql-block"> 本次“青蓝工程”汇报课,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坚持广泛参与和层层择优选拔的原则;坚持注重教学基本功和实际应用能力的原则;坚持程序严谨、实践规范的原则,采取师傅推荐与教师自荐相结合的方式,不仅要求课堂要充分体现《长治市教育局关于新时代推进课堂教学改革的指导意见》精神,更要求体现学校“批判性”课改理念模式与“三一•共生五步法”实践模式在课堂的深度融合。</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此次“青蓝工程”汇报课活动分别由九位老师从语文、数学、音乐三门学科的课堂实践角度进行汇报展示。 她们在自己师傅的引领下,对照自己学科的新课程标准,领会“批判性”课改精神,运用“三一•共生五步法”,精心设计每一个教学环节,仔细雕琢每一句教学语言,多维预设每一句教学评价,引领每一位学生畅游于“批判性”课堂中,徜徉于诗意课堂里。</p> 青衿之志 <p class="ql-block">  韩玉娟老师执讲的《青蛙卖泥塘》以“青蛙为什么卖泥塘?”为切入点,创设情境,激趣导课;以小组合作学习为抓手,分角色表演,感悟文本角色的人物性格,不仅实现了老师对文本的批判,实现了老师对自己的批判,更<span style="font-size: 18px;">提升了学生提出问题、表达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span></p> <p class="ql-block">  牛丽丽老师所执教的《认识面积》,<span style="font-size: 18px;">以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探究思辨、体验建构、规范表达能力为目标;以身边常见的物体和平面图形为切入;以“找一找、摸一摸、涂一涂”等活动为手段;以</span>直观感知面积,比较面积大小为设疑激趣点;以<span style="font-size: 18px;">欣赏“中国版图历史演变”为延伸,</span>鼓励学生在动手操作、合作探究、寻找方法中建构数学思维,在感知版图变化中<span style="font-size: 18px;">激燃爱国之情。老师与学生眼睛与眼睛的交流实现了灵灵想通。</span></p> <p class="ql-block">  牛晓娜老师执讲《荷花》时,从导课时抽象的诗句到授课时具象的荷花,从<span style="font-size: 18px;">对“冒”、“挨挨挤挤”的欣赏到对荷花千姿百态的想象,从对学生朗读的具象性评价到对学生习作方法的生活性延伸,从边学边摹的借鉴到小组合作的批判,超越文本地创作,无不体现出以“温故—赏新—美读—借鉴—建构”为主线的欣赏型“批判性”课堂的探索与实践。</span></p> <p class="ql-block">  赵玉娜老师执讲《陶罐和铁罐》一课,以课前谈话为导入,引生入境;以“看”“听”“说”“读”“悟”为主线,引生品读;以小组合作学习为主体,引生感悟;以表演教学为特色,引生共鸣。整节课,赵老师不仅引导学生表达感受、深化感受,还运用鼓励欣赏法,培养学生大胆评价,敢于质疑的意识,为进一步探索“欣赏型”评价打下坚实的基础。</p> <p class="ql-block">  付秀丽老师执讲的《瓶子的容积》以课前小实验为切入点,创设情境,激趣导课;以借助导学卡为“支架”,高效预习,探究新知;以动手实验为方法,培养学生“批判力”,拓展延伸。这节课,付老师引导学生自我辨识、自我质疑、自我论证、自我反思,学会做中学、学中做、做中悟、悟中创,进而实现从知识课堂到思维课堂的跨越。</p> <p class="ql-block">  赵云老师在处理《雷雨》这篇课文时,巧妙埋伏批判点,将“垂”与他字产生碰撞,产生出了奇妙的火花。小蜘蛛究竟是怎么逃走的呢?是“跑”,是“降”,“是“落”,还是“垂”呢?通过一系列的问题导学,学生们在对“垂”这个字欣赏的基础上体味到了炼字的绝妙之处。</p> <p class="ql-block">  李晓雯老师执教《推理》时,以柯南的侦探训练营为引,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从最简单的随意猜测到简单推理,从语言描述到连线、列表,形成层次性的、条理性的逻辑思维;引导学生们在自我评价、生生互评、师生共评中理解逻辑推理的真谛;引导学生走进生活体验区,让数学思维生活化、自主化、开放化,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p> <p class="ql-block">  原宁欣老师的《我爱雪莲花》,不仅运用<span style="font-size: 18px;">活泼优美的新疆舞蹈展现了民族风情美,还运用丰富多彩的多媒体课件表现了音像美,更运用美妙的琴声突显出了旋律美,引人入情入境,走进了感人至深的故事。学生在原老师的引领下舞着、看着、听着、唱着,在欣赏歌曲中感悟深情,在学唱歌曲中探究方法,在多维评价中教学相长。</span></p> <p class="ql-block">  张玲玲老师的《荷叶圆圆》侧重对学生三方面能力的培养:一是注重培养学生读的能力,让学生走进文本,与角色对话;二是注重培养学生想象的能力,让学生发挥想象,与动词对话;三是注重培养学生表达的能力,让学生与生活对话。这不仅能积极地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还建立了学生与文本、想象之间的紧密联系。</p> <p class="ql-block">  这九位青年教师虚心求教,躬身学习,大胆实践,怀揣着对教育的执着,对课堂的热爱,在师傅的悉心指导下各展其才,在学校领导的躬身引领下各显其能,尽情地在友谊深厚文化的滋养中拔节成长。</p> 履践致远 <p class="ql-block">  学校党支部书记、校长崔晓飞深入课堂听课,为青年教师送上真诚关怀与鼓励。</p> <p class="ql-block">  学校党支部委员、分管教学副校长郑志文深入课堂,听课、评课,给予青年教师及时的、具体的评价与指导。</p> <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学校党支部委员、分管后勤副校长郭宏飞、党支部专职副书记、副校长陈强、副校长<span style="font-size: 18px;">徐卫芳、</span>学校党支部委员、信息中心主任焦向红,教研室主任张建明、副主任黄晓燕深入课堂,听课、评课。</p> <p class="ql-block">  从春暖到冬寒,从晨起到日落,学校领导一直将青年教师的成长当作工作重点,高度重视,密切关注,<span style="font-size: 18px;">不仅分组深入课堂认真</span>听课,还<span style="font-size: 18px;">结合目标定位、教材把握、教学设计、教学板书、课堂调控等方面及时地</span>精心评课。</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师傅”张建明老师耐心指导“徒弟”牛丽丽老师就《认识面积》一课如何设计出一份教学目标明确,有梯度、有层级的“导学案”。</p> <p class="ql-block">  “师傅”黄晓燕老师指导“徒弟”赵云老师在教学《雷雨》时,如何抓住“垂”这个字设置批判点。</p> <p class="ql-block">  “师傅”张静老师对“徒弟”牛晓娜老师在《荷花》一课中如何从“挨挨挤挤”的欣赏到荷花千姿百态的想象进行实践指导。</p> <p class="ql-block">  “师傅”张静老师对“徒弟”韩玉娟老师在《青蛙卖泥塘》一课中如何以小组合作学习为抓手,通过分角色表演感悟文本角色的人物性格进行实践指导。</p> <p class="ql-block">  “师傅”孙红萍老师对“徒弟”赵玉娜老师在《陶罐和铁罐》一课中如何在小组合作环节凸显出“批判性”课改思想的引领进行指导。</p> <p class="ql-block">  “师傅”祁雁老师与“徒弟”原宁欣就《我爱雪莲花》一课中如何借用乐器调控课堂节奏,更好地提升学生的“欣赏力”“审美力”进行指导、讨论。</p> <p class="ql-block">  “师傅”刘树峰”老师和徒弟“付秀丽”老师结合“小学诗意课堂之教学语言艺术性的探索研究”课题,以《瓶子容积》为例进行积极地实践与探索。</p> <p class="ql-block">  “师傅”关齐南老师耐心指导“徒弟”张玲玲老师就《荷叶圆圆》一课如何把导学案用好、用活。</p> <p class="ql-block">  “师傅”李辉老师帮“徒弟”李晓雯老师就《推理》一课中如何巧妙设置“批判点”提升学生的思辨探究能力进行指导。</p> <p class="ql-block">  薪火相传励新竹,叶绿根固节节高。徒弟每一次小小的进步,都得益于师傅每一次地全心付出。无论是春夏,还是秋冬;无论是晨起,还是日落;无论是办公室,还是校园的一角;无论是钻研教材、认真备课,还是审核教案;无论是布置、批改作业还是试卷分析;无论是准确分析学生情况和班级现状,还是制定合理、恰当的教学策略,每一位博学多识的“师傅”无不倾其所学传授于徒弟,每一位慎思笃行的“师傅”无不倾其所能带领着徒弟踏实行进在拔节成长的教学之路上。</p> <p class="ql-block">  课后及时的评课不仅有效地帮助青年教师进一步提高了授课技巧,更对青年教师执着追寻的精神进行了“保温”。</p> <p class="ql-block">  明亮的教室、长长的走廊、美丽的校园、挺拔的树下⋯⋯哪里都是友谊人评课、议课的场所,哪里都有友谊人成长的足迹。</p><p class="ql-block"> “你的课亮了一个‘读’ 字,活了<span style="font-size: 18px;">一个‘说’ 字,暖了一个‘评’ 字,美了</span>一个‘悟’ 字,实了一个‘引’ 字”,“你的课从课本到生活,从课堂到校园将文本情境、生活情境、情感情境、音乐情境多维融合,让学生热情拥抱最近生活体验区”,“我们要让教学设计服务课堂,不能让教学设计捆绑老师”,“你是一位有灵气的老师,岁月的沉淀会使你的未来更加闪亮”⋯⋯</p><p class="ql-block"> 分管教学副校长郑志文一句句精细准确的评价,一处处恰到好处的帮扶,一次次温暖人心的指引, 都将“友谊精神”赓续于共同成长的荏苒光阴中,将“诗意成长”内化于教学相长的一举一动间。</p> 云程发轫 <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课堂上,学生们或聆听,或思考,或记录,或小组合作,或师生共思。他们聚精会神,不放过每一个细节,不错过每一个瞬间;他们通力合作,不放过每一个拔节成长的过程;他们笑容舒展,徜徉于友谊诗意课堂之中。他们不仅“热情拥抱”着最近生活体验区,“思辩探究”着最深真理游泳区,更将“规划建构”着最远终身发展区。</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新芽已露尖尖角,百般红紫斗芳菲。相信乘着“批判性”课改的东风,伴着学校领导和师傅的双重护航,友谊青年教师定会羽翼丰满,展翅翱翔于课改广阔天地间!</p> <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监 制:崔晓飞 郑志文</p><p class="ql-block">策 划:张建明 黄晓燕</p><p class="ql-block">制 作:郭雅楠</p><p class="ql-block">负责科室:教研室</p><p class="ql-block">照片拍摄:焦向红 张建明 黄晓燕</p><p class="ql-block"><br></p>

老师

课堂

学生

教学

青年教师

师傅

徒弟

批判性

课改

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