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济南钢铁厂,曾是济南的骄傲。它始建于1958年,作为中国第一批地方骨干钢铁企业,发展成为一家以钢铁主业为核心、多业协同并举的特大型钢铁联合企业。在那个激情燃烧的岁月里,济钢熠熠生辉,见证着时代的发展与变迁。</p><p class="ql-block"> 时光匆匆,曾经在济钢奉献青春的那一代人已逐渐老去。最年轻的,如今恐怕也已步入古稀之年。他们中,有的早已退休,含饴弄孙;有的却已永远地离开了我们,在岁月的长河中渐渐隐去身影。然而,作为那个时代的历史缔造者与亲历者,他们值得被我们深深怀念。因为,他们是祖国后续三十年发展建设的中坚力量,为中华民族的腾飞,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p><p class="ql-block"> 这组百余幅拍摄于上世纪八十年代末至九十年代初的照片,承载着厚重的记忆。在那个照相机极为稀缺的年代,拍摄一张照片实属奢侈之举。照片中,有中央、省、部级领导来济钢视察时与厂级领导、普通工人的合影留念。如今再看,照片中的人物虽面容熟悉,可他们的名字却已在岁月中渐渐模糊。这些照片,因长时间被遗忘而略显黯淡,恰似记忆的碎片,散落在时光的角落。但当我们重新拾起这些碎片,将它们串联起来,便汇聚成了一首属于我们的独特之歌。</p><p class="ql-block"> 今天,将这些照片展示在众人面前,旨在唤起人们对那段钢铁岁月的深刻记忆。以这些无声的画面、交织的线条与色彩,讲述钢铁工业的发展与进步,它们不仅是钢铁人奋斗的足迹,更是我们前辈们曾经追逐的青春梦想。</p> 1958年7月1日,济南钢铁厂开工典礼和1958年12月25日,1号255立方米高炉出铁现场(此图片济南铁厂一老人提供) <p class="ql-block">1988年4月4日召开第四次党代会</p> 1988年4月4日召开第四次党代会 在四次党代会上为先进党支部和先进个人颁奖 1988年4月4日召开第四次党代会 当年的济钢电影院是职工家属唯一的放电影、文艺活动的娱乐场所 80年代中期济钢场景一瞥 济钢后勤科在施工现场设立的职工食堂 80年代中期济钢场景一瞥 八十年代济钢各分厂在新村内组织为民服务和环境展等各项活动。 厂外事办人员与客人合影 <p class="ql-block">照片中的人物虽然觉得很眼熟,却记不得他们姓名。但是在那个峥嵘岁月年代他们为了中国钢铁的发展,不惜献上了青春年华!</p> 济钢医院医护人员留影 焦化分厂职工书画手工艺术品展 济钢塑造绿文化 创建生态工业园<br data-filtered="filtered">济南钢铁集团总公司在生产经营快速发展的同时,坚持搞好企业的厂容绿化、美化工作。根据厂区的区域不同,在生产区种植了以抗污、滞尘、通透的环保型绿地,办公区和生活区以绿化、美化突出特色造型,建设了多功能的植物群落和优美景观造型。不仅改善了职工的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而且实现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统一协调发展。 济钢党政领导班子在高炉上合影 济钢修建部人员合影 八十年代的济钢菜市场 八十年代的济钢菜市场 创办幸福院为孤寡老人安家 职工在刚刚建好的体育中心合影留念 当年在济钢花灯会上的留影 厂工程技术人员为济钢计算机应用到生产中去贡献了聪明才智 1984—2000年,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姜春云,先后10余次来济钢视察 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姜春云来济钢视察 原中共山东省书记苏毅然来济钢视察 1990年1月24日,全国总工会副主席杨兴富来济钢视察 1986年济钢新兵入伍合影 八十年代济钢职工在灯会上留影 炼钢炉前工炉前合影 八十年代济钢职工在灯会上留影 在高温季节里,济南钢铁总厂焦化分厂机关干部组成送水小组,将白糖绿豆汤、酸梅汤、茶水源源不断的送到各个生产岗位。职工们高兴地说:你们这样做比战高温,夺高产的动员报告效果要好多了。摄于1988年7月 八十年代的济钢幼儿园 济钢小车班的工友合影留念 八十年代工会组织济钢职工在电影院与健美大师(左)合影 八十年代工会组织济钢职工在电影院欣赏健美大师的表演 正在建设中的济钢新村宿舍楼房 职工们冒着严寒抢卸矿粉 八十年代,新建的大型体育馆,游泳池使职工的业余生活变得丰富多彩 济钢党校教师向学生们传授知识 济钢党校教师向学生们传授知识 济钢职工创办“文德书画社”闯市场 济钢技术培训师生们合影留念 原厂长马俊才在生产一线与工人亲切交谈 原厂长马俊才在生产一线与修建部工人亲切交谈 济钢小学乐队在济钢厂前区演出 济钢焦化厂焦炉扫盖工日常工作现场 济钢举行文艺会演这是合唱队在济钢电影院汇报演出 礼仪小姐在厂区办公大楼前迎接来访的马来西亚客人 班组生活会 建筑安装土建队钢筋班组生活 炼钢厂平板车间工友合影 济钢运动员在省体育中心训练 炼铁厂炉前工出铁后在工作室门前小憩 厂部办公室工作人员在济南四门塔合影留念 厂领导在生产一线与修建部部分人员合影 焦化厂工人在工作岗位上合影 党员奉献日党员们在捡废铁 修建部起重工吊车司机侯世勇 《济钢报》记者王和平(左)在莱钢农场采访 工程技术人员与国外工程技术人员已制定工程项目 工程技术人员与国外专家在施工现场 厂领导在冶金宾馆与冶金系统学雷锋受表彰的工人姜巨文合影 “快乐的童年”拍摄于济钢新村南部麦田里 1988年4月4日,在召开第四次党代会上长办公室工作人员合影留念 济钢厂长马俊才春节期间走访老干部家庭 济钢部分老干部在结构图书馆召开春节茶话会 1985年5月8日,原冶金工业部部长李东冶来济钢调研 济钢工作人员冶金公司管理人员在冶金宾馆合影 济钢炼铁厂利用工业废水养鱼为职工谋福利 修建部安装队职工奋战在高炉建设工地上 济钢第十三届运动会召开举行入场式 济钢第十三届运动会召开举行入场式 济钢医院建立了优生优育妇幼保健系统管理程序与母子摆件手册,医护人员定期到职工家庭走访 厂领导和厂办工作人员在冶金宾馆合影 1985年12月18日,冶金工业部部长戚元靖来济钢视察 修建部工人在建设高炉施工现场小憩 中华全国总工会原主席倪志福来济钢视察工作 厂领导与来济钢洽谈业务的人员合影 黄纯懿(中)1993年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p class="ql-block">郭光耀小传</p><p class="ql-block">郭光耀,1985年任职于《济钢报》社,担任美术编辑与摄影记者。1988年,他调入《山东冶金报》社,先后担任美术编辑、摄影记者、记者部主任以及副总编辑等职务。2000年,郭光耀进入《财富时报》社,出任记者部主任一职。</p><p class="ql-block">在漫长的新闻职业生涯中,郭光耀始终坚守正确的舆论导向,以饱满的热情赞颂改革开放以来涌现出的先进模范人物与典型事迹。他积极组织拍摄了一系列具有深度和影响力的新闻作品,在社会上引发广泛关注。</p><p class="ql-block">郭光耀成果丰硕,3000余幅新闻作品见诸《人民日报》《经济日报》《工人日报》等中央及省级以上报刊。不仅如此,他还有百余幅作品在省级、中央级报刊举办的摄影比赛中获奖。其中,《农民油漆工》荣获全国第一届魅力钢铁三等奖,《老照片》获得全国第二届魅力钢铁优秀奖,《改革,历史的抉择》更是斩获1994年度中国经济新闻奖特别奖。</p><p class="ql-block">凭借着卓越的新闻工作表现,郭光耀曾被评为山东省优秀新闻工作者,他以实际行动诠释了新闻工作者的责任与担当。</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