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诗书润养灵魂光明良知———写在第26个世界读书日

芣.苢

<p class="ql-block"> 用诗书润养灵魂光明良知</p><p class="ql-block"> ———写在第26个世界读书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小时候酷爱书,但是我们家里几乎没有可以看的书,寥寥无几,所以那时候看到同学们家里有好多书就特别羡慕。记得上小学时,有一次老师让征订杂志,罗列出来的书目清单有好多,年幼的我以为是可以随便订阅的,以为全是免费的,内心不知道要有多高兴,仔仔细细的把书目看了又看,舍不得放弃任何一本,于是把老师给出的书目全打了对勾,过了几天老师让订阅杂志的同学交费,我当时就懵圈了,因为订阅杂志的事我一直都没有告诉父亲,这下怎么回家和父亲要钱呢?我很清楚父亲一个人挣工资养活我们一大家子有多难,母亲节俭的过着日子,能让我们吃饱穿暖就已经很不容易了,我哪里还敢奢望买这么多的书,于是我只好偷偷的告诉老师,退了这些杂志。</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也许是小时候因爱而不得对书独有的一种情愫、眷念和牵绊,长大以后,依然痴迷于书,对书情有独钟,对饱读诗书的人也由衷的心生敬畏和爱慕,敬而仰之向而往之,所以想着一定要嫁给一个满房子都是书的人。</p> <p class="ql-block"> 后来读的书多了,遇见的读书人也多了,忽然发觉对书的占有量以及读书多寡与思想格局境界并不成正比,读书多不代表格局大,读书寡不见得觉悟低,有些人看似满腹经纶然而全身都散发着孔乙己的味道!还有些人读书的目的好像就是用来吹毛求疵批判他人的,更有一些人看似灼灼其华,然而思想落满污秽,横溢出来的言行不忍直视,当一个人的思想被污染时,经过思想之渠流淌出来的才华也必将成为污水,污了周边环境。于是我想,读书的意义究竟何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当然这无疑是众多读书人的终极追求,但我想读书首要的意义应在于“致良知”,孟子曰“不虑而知,良知也”,说明良知是一种与生俱来先天存在的根植于内心的道德修养,是一种无需人提醒不假思索考虑的理性自觉,它一直存在于我们的意识之中,而致良知就是要学以致用、躬行实践,知行合一指引我们上善若水,厚德而载物。王阳明曾形象的比喻,德就是人的根,其他的都是枝叶,不注重培养根哪里会有枝叶的繁茂。所以“致良知”光明良知应为读书之本,其他为末,如若本末倒置,心就会迷失方向,敢于胡作非为,僭越道德伦理。所以读好书、善读书尤为重要,好书犹如药、犹如源头活水,用其中的精神养分来润养灵魂,可以让我们摆脱市井味、粗俗味、铜臭味、腐朽味、功利味、世故味,可以使我们明心见性拥有一份敬畏心、自律心、责任心、担当心、创新心,慈悲心,独上高楼揣一颗不死的莲心,向上、向阳、向暖、向善,笃行致远。</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