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系教育概谈04

曾一平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第四节,人生早期(0-6岁)根系教育的着力点</b></h1>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提 要:</b></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br></b></div>之所以提出“教育的着力点”,目的在于使教育的针对性及核心更加明确,避免在教育过程中背离教育根本,真正体现根系教育从教育的根本上用心与发力的主张。<div><br>人生早期(0-6岁)根系教育在不同阶段,对于不同对象有着不同的教育着力点。</div><div><br>从时间上讲,分为孩子出生之前与出生之后。</div><div><br>在出生之前,教育对象主要是孩子的家长(待孕夫妇);孩子出生之后,则包括父母、婴幼儿教师与孩子。对于不同教育对象又有各自不同的教育着力点。<br></div> <h1><b><font color="#167efb">一、 孩子出生前根系教育的着力点</font></b></h1> 这一部分属于“孕前期教育”的范畴,主要时间段为孕前一年,因此在根系教育体系中又叫做“负二岁”教育。 在孩子出生之前早期根系教育的主要教育对象主要是未出生孩子的准父母。其根系教育的两大着力点分别是:<b>准父母育儿观念的更新</b>与<b>自我身心的科学调控。</b><div><br>人类社会数千年来所形成的陈腐育儿观念根深蒂固,这种陈腐的育儿观念长期严重影响着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带有很强的普遍性。因此,这种陈腐的育儿观念远非一朝一夕所能动摇。育儿观念的更新既是孩子出生前准父母根系教育极为重要的发力点,也是其终生自我教育的必修课,更是需要所有教育工作者高度关注的重大课题。</div><div><br>待孕夫妻良好的生理素质及心理素质,是产生强健精卵细胞的必要条件,受孕时刻强健的精卵细胞是形成强健胚胎的先决条件,因此,准父母备孕期间自我身心的科学调控,是造就后代良好的“<b>可控性先天性基因</b>”及培育人类“<b>良种</b>”的一种极为重要的手段。因此,根系教育不仅将备孕夫妻备孕期间身心的科学调控作为其间的又一发力点,也是其后为成为孩子良好示范,创建和谐美满家庭的必要条件。</div><div><br>育儿观念的更新与自我身心的调控主要依赖于准父母的自我教育——自身优生优育的强烈意愿的自我激励,自我学习提升与践行。但在客观上也需要激发优生优育愿望的诱因,以及相应的指导或培训。而相关的社会风气,主流意识及舆论的引导便是强有力的诱因。甚至对于婚配与孕育采用一定的行政干预,比如对于近亲婚配、其他不良婚配的相关审核,对于备孕夫妻必要的孕前培训与考核,以及准生审核等等,都有必要纳入相应的行政管理规范,就广义而言这也属于根系教育的范畴。这对于民族的良性繁衍及国家的迅速兴盛、持续发展乃至整个人类社会的和谐进步等等都有着极其重大而深远的意义。<br></div><div><br></div><div>至于有关的具体构想将在后续文章中做专题阐述。</div> <h1><b><font color="#167efb">二、 孩子出生后家长及婴幼教师根系教育着力点</font></b></h1> 在孩子出生之后,早期根系教育的主要教育对象分为两大方面:一方面是孩子的家长(主要是孩子的父母)及婴幼儿老师,另一方面则是0-6岁期间的孩子。<div><br>在家长及婴幼儿老师方面,根系教育的着力点重在其<b>自身的良好示范</b>及<b>育儿技能的学习与提升</b>,当然也少不了自身育儿理念、教育理念的更新。</div><div><br><b>身教重于言教,</b>对于婴幼儿尤其如此。</div><div><br></div><div>家长及婴幼儿老师在待人接物、为人处世、生活习惯、言谈举止等等方面的良好示范,便是对孩子最为重要的身教。因为婴幼儿对于理性的认知与接收能力都是极为有限的。比如家长教育两三岁的孩子:“发脾气是很不好的。”你即使给孩子讲上一千遍,孩子也未必能够明白什么是发脾气,发脾气到底有什么不好。与其如此,倒不如自己做出从来不在孩子面前发脾气的良好示范。</div><div><br>婴幼儿的模仿能力虽然不是很强,但<b>他们的模仿冲动与欲望却特别强烈,</b>家长的某些言语或举动,无论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他们往往在见识一次之后便开始模仿,尤其是对家长消极的言行,他们更是急于模仿,比如说粗话、脏话,或者乱扔东西、不讲卫生的习惯等等。</div><div><br><b>婴幼儿是在模仿中成长的,</b>家长在孩子面前的一言一行都是对孩子最直接的教育,不是正面教育,便是负面教育。为了让孩子从小就吸收更多的正能量,<b>良好的示范是家长及婴幼儿老师在此阶段根系教育中极为重要的一个发力点</b>。许多贫寒之家的父母虽然不具备高学历及丰裕的物质基础也能够培养出优秀的子女,对子女良好的示范作用便是其中的一个有力保障。</div><div><br>要给孩子良好的示范,其中一条最为基本的教育原则就是<b>谨言慎行</b>(至少在孩子面前是这样),时刻以此作为警戒,一切言行都要顾及到给孩子带来的后果。有关细节将在后面章节加以阐述。</div><div><br>家长及婴幼儿老师的<b>另一个发力点便是掌握更多的育儿知识与技能。</b></div><div><br>在众多的育儿技能中<b>最为重要的是与孩子进行亲密的交谈与有效的沟通。</b>若做不到这一点,不但亲子情感会越来越淡漠,而且所有的教育效果都会大打折扣,乃至完全失效,甚至会适得其反。婴幼儿与父母交谈沟通的愿望是十分迫切的,即使是出生几天的婴儿在吃饱睡足之后也不例外,只不过是他们还不能用语言表达而已,但他们在父母与其交谈沟通时的怡悦表情便足以证明这一点。</div><div><br>掌握更多的育儿技能最为基本的途径是<b>研学自修</b>。研学指的是接受必要的学习培训及与他人共同探讨,交流。自修需要有强烈的学习愿望,有明确的学习目标与切实可行的学习计划。然而,除了少数全职妈妈之外,其余的婴幼儿父母在学习与工作上难免有时间不济的困惑,这就需要在时间上<b>见缝插针,妥为安排。</b>只要你真正意识到:<b>婴幼儿时期在孩子身上三年的辛苦,可以赢来今后三十年的育儿轻松,在孩子0-6岁期间六年的辛苦便可以换来家庭及孩子一生的幸福,</b>学习育儿知识与技能的时间问题就再也不是问题了。<br></div> <h1><b><font color="#167efb">三、 出生后婴幼儿根系教育着力点:</font></b><br>净化心灵、保护灵性、诱发潜能<br></h1> 孩子(婴幼儿)出生后根系教育有三大着力点:<b>净化心灵、保护灵性、诱发潜能。</b><div><br></div><div>这三大着力点在前面阐述根系教育着力点的时候已经做过一些阐述,但那里只是针对整个根系教育体系着力点的简要阐述,这三大着力点在人生的不同阶段,都有着不同的内涵,因此,在这里则主要是针对人生早期对婴幼儿心灵的净化、灵性的保护及潜能的诱发。</div> <h1><b>1、婴幼儿心灵的净化</b></h1> 婴幼儿刚出生时应该说心灵是非常纯洁的,在此为何要提出婴幼儿心灵的净化呢?<div><br>正如前面在分析人性时指出,在人性中包含自然属性、社会属性与潜能属性这三大基本属性。在自然属性中包含对食物及生存物质条件的渴望与需求,以及为繁衍后代对“性”的需求。孩子出生不久第二性征尚不突出与成熟,因此对性的需求还处于“蒙昧”状态,而对食物的需求与冷暖的感受则相当敏感与强烈。</div><div><br></div><div>随着时间的推移,由此便逐渐形成“以我为中心”的自我意识,这种自我意识有其合理的成分,同时也有着不合理的成分,并逐步演变为“自私自利”,甚至对他人形成妨碍乃至伤害。</div><div><br></div><div>随着年龄的增长,出于对个人利益的保护,或者出于别人对自己的妨碍乃至伤害而产生的报复心理也就越来越明显与突出。如果这些不良意识或心理不能得到及时的净化,对孩子今后优良品德的发展将会造成极为不利的影响。因此,对婴幼儿心灵的净化也是很有必要的——<b>心灵净化也必须从早抓起,从娃娃抓起。</b></div><div><br>人生早期心灵净化的<b>核心是抑制其私欲与贪念。</b>所谓“抑制”并非“断绝”,只是遏制其不合理的部分,同时培养他们的利他意识、群体意识、共生意识,并诱发其作出相应的“善举”。<br></div> <h1><b>2、婴幼儿灵性的保护</b><br></h1> 婴幼儿的灵性是与生俱来的,它可以从诸多方面表现出来。比如突出的“<b>无意识记忆与模仿</b>”——如果无此灵性婴幼儿便根本不可能学会人类语言及行为。<b>强烈的体验与探求意识</b>——强烈的体验意识表现为不惧危险、不顾后果,什么都想去尝试一下;强烈的探求意识有时表现为一些看似“不正常”的撕咬抓拿、胡乱打闹等等行为。而这些尝试与看似“不正常”的行为却往往被家长粗暴责难或者强行阻止。于是,孩子突出的“无意识记忆与模仿”以及强烈的体验与探求意识等等先天灵性便往往被某些家长在不经意间的错误举动给压抑、损伤乃至禁锢了起来。 <h1><b>3、婴幼儿灵性保护的要点</b></h1> 根系教育所主张的“婴幼儿灵性保护”的<b>核心之点便是“管控适当”</b>。对于婴幼儿既不可以采用完全放任式的自然发展,自然成长,也不可以管控得太严、太死,以至于百般限制,处处“设防”。所谓“管控适当”主要把握以下四个要点:<div><br>第一,对婴幼儿的一切言行都要<b>保持冷静、认真观察、仔细分析。</b></div><div><br></div><div>若不冷静,就容易产生冲动或错误的举动;若不认真观察、仔细分析,就很容易产生误判,将孩子的“灵性”表现误认为“胡闹”而粗暴地干预或制止,这就会对孩子的灵性造成极大的危害。<br></div><div><br>第二,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尽可能为他们提供更多可供模仿,体验、尝试、探求的机缘与空间。</div><div><br>第三,鼓励赞赏与批评指责都要讲究方式方法。</div><div><br>第四,让孩子从心灵深处真正感受到父母的关爱。<br>(有关具体作法与细节后续相应章节再叙)。<br></div> <h1><b>4、婴幼儿潜能的诱发</b></h1> 在关于人性的分析中已经明确指出:<b>每一个人都具有令人难以想象的巨大潜能,婴幼儿自然也不例外。</b>即便如此,但为什么每个人所显示出来的能量却千差万别?其主要原因是各自潜能的<b>诱发契机、诱法因缘及相关条件</b>都各不相同。婴幼儿阶段的潜能诱发又有其诸多特殊的优势。 <h1><b>(1)婴幼儿潜能诱发的两大优势</b></h1> <b>第一,省时省力,且功效特别显著。</b><div><b><br></b>婴幼儿时期是人生中可塑性最强的时期,在此阶段,孩子对于外界一切信息都具有很强的敏感性与接受力,除个别引起不适感受的信息之外,孩子几乎都不具有选择性及排斥性。因此,在此阶段的潜能诱发不但省事省力,而且功效特别显著,有时甚至还会产生一些令人意想不到的“奇效”。许多奇才、怪才大多得益于此阶段潜能的有效诱发。传说中的“千里眼”、“顺风耳”,“日行千里的草上飞”、过目不忘的记忆王、能够准确预知未来的“神算高手”等等奇才、怪才并非全都是无稽之谈。一旦人的某个(或几个)方面的潜能得到充分诱发并达到极致,一切都将成为可能,这绝非妄言,人类的进化及科技的发展正在逐步加以证实。<br></div><div><br></div><div><b>第二,具有终生效应及深远影响。</b></div><div><br>俗话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其原因在于婴幼时期是发展孩子良好的潜意识板块,培养健壮根系的敏感期、黄金期,这些都对其今后的人生会差生巨大的影响。而发展孩子良好的潜意识板块、培养健壮根系都离不开对其生理潜能及智力潜能的有效诱发。因此,婴幼时期的潜能诱发事关孩子今后的人生。除此之外,婴幼儿潜能有效而充分的诱发,又将反过来加速人类的进化及科技的发展。因此,除了必须引起家长及婴幼儿教师的高度重视与积极践行之外,还有必要引起社会的普遍关注,并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br></div> <h3><b>(2)婴幼儿潜能诱发的基本原则:“三适自然”原则</b></h3><div><b><br></b></div><div><font color="#167efb" style="">(限于篇幅,后文专题阐述,敬请期待)</font></div> <font color="#ed2308"><b>前面章节回顾:</b></font><div><a href="https://www.meipian.cn/3h6d70lf?share_depth=1" target="_blank" class="link"><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i>《根系教育概谈》第一节:什么是根系教育</a><br></div><div><a href="https://www.meipian.cn/3hblg9ju?share_depth=1" target="_blank" class="link"><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i>《根系教育概谈》第二节:人类的危机与教育的偏差</a></div><div><a href="https://www.meipian.cn/3ijom3w8?share_depth=1" target="_blank" class="link"><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i>《根系教育概谈》第三节:人生最佳期的根系教育</a></div><div><br></div>

婴幼儿

教育

根系

孩子

潜能

育儿

着力点

诱发

家长

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