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纪假画案始末

残荷听雨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最近收到朋友通过微信发来一个帖子,讲王一平的清廉正直。</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王一平曾做过上海市委书记,担任过上海市副市长,上海市政协主席,他也曾短期兼任过上海博物馆馆长。热爱艺术的他,与林风眠丶潘天寿、刘海粟、关良、陆俨少、唐云、朱屺瞻、黄胄、谢稚柳夫妇等都有交往。他尊重艺术,尊重艺术家。在十年"文革"时期,画家都不能画画,林风眠生活困难,是他做了工作,安排林先生每年能寄八幅画到法国,以便他夫人出售后维持两边的生计。1976年林风眠提出去法国探亲,恢复市委书记的他将其申请转呈中央,得予批准。在林去国赴法前又请林吃饭,并亲自为他送行。他为人处事坚持实事求是,在反胡风运动中,他负责彭柏山一案,因不同意上面的处理意见,宁愿辞职也不违心。他自己爱收藏书画,但他把自己收藏的古画最后都捐赠给了国家。</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他的事迹令人敬佩,但这里我想说的,是另一件事。</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2007年4月我因事赴京,抽时间去看望吴冠中先生,聊到他与朵云轩的官司。</span></p> <p class="ql-block">2007年3月27日,笔者在京访吴冠中先生,右为杭州画家徐君陶。</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吴冠中与朵云轩、香港永成拍卖公司打过一场官司,社会影响大,涉及面广,有人称其世纪假画奇案。</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案由是有人画了一幅《炮打司令部》的水墨画,而署了吴冠中的名。这幅画交由永成拍卖公司,由永成和朵云轩在香港联合拍卖,拍出了52.8万港元的高价。为此,吴先生起诉朵云轩、香港永成拍卖公司侵权。</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此案经过曲折,从1994年7月16日诉至上海市二中院,至1996年3月11日上海高院裁定,维持二中院原判结案,前后历时近两年。</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这事是吴先生写信给我,历陈假画上拍经过,并附来《伪作吴冠中"毛泽东肖像"拍卖前后》复印件,及《毛泽东炮打司令部》一画复印件各一份。据此写成题为《"炮打司令部"是幅冒名作》的报道,于11月14日在文汇报发表。</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进入法律程序后,我对官司详情便不甚了解,趁此机会聊起。吴先生说到,官司之后,在一个书画展的招待会上,王一平特地走到他面前自我介绍,说:"我叫王一平,那年与朵云轩的官司,让你受委屈了⋯我现在敬您一杯!"对此吴先生很感安慰,说,当年全国政协主席李瑞环为此同上海也打过招呼,但这么明显的假画案,却得不到公正解决。后来虽然判朵云轩和永成败诉,被告又不执行,还是由法院在光明日报等媒体登了个法院公告了事,至于经济赔偿,只是象征意思。</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这公告内容,概括说,就是三条:</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一,被告严重侵害原告著作权,应停止侵害;</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二,二被告在人民日报(海外版)、光明日报载文,向原告赔礼道歉;</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三,赔偿原告损失73000元(朵云轩27000元,永成46000元),</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诉讼费,朵云轩2000元,永成3400元。</span></p> <p class="ql-block">  王一平(1914,12一一2007,2,28)</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其实,冒吴冠中名的画作并不鲜见,这次拍卖会的另一件第228号拍品风景画也是冒吴冠中名的伪作,因为这幅"《炮打司令部》非同一般伪作,高价拍出,后果恶劣,吴冠中先生不能容忍,起而维权诉诸法律。据说在庭审中,原告代理人,年轻律师声言,"冒名画作和其拍卖行为是对吴先生的一种政治迫害!"被告辯护人郑律师不理解,当庭反驳,那位年轻律师一时无言以对。</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这话呢,应该另有别意在。</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根据我与吴冠中先生多年交往的了解,吴先生一直以来主张创作要耐得住寂寞,他说过,不要为迎合某种意图,以为那样能成为力作,或者受不住经济大潮的冲击,为追求经济效益动搖信念。要保持艺术贞节,坚定艺术初衷,坚持不变心念。他行事、为文、作画都是遵从自己内心意愿,不应时俯仰,随人短长。</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新闻日报资深记者居思基在他的回忆文章里,有这么一段话:</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案件终于分清了是非,有了圆满结果,这是令人高兴的。起初我不能理解的是吴老为什么一定要将如此"平凡"的一件画作造假案视为一场"政治迫害",又不惜以"黄金万两付官司"呢?⋯因为,人人熟知的那场"史无前例"⋯我终于明白,说这一幅画作造假是"政治迫害",恐怕未必,但它却实实在在是一件有损吴老名节的大事。(见2007年5月出版上海老新闻工作者回忆录第六辑《我们的脚印一一国画𡿨炮打司令部〉的真伪》)</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结案后,有人问吴先生,这次官司给他本人带来什么影响?吴先生说:"这个案子是中国第一例用法律来解决假画侵权的,我个人的确受了很大损失,但是亮起了第一盏红灯,还是值得的。我只希望有了红灯,将来的‘交通’能够正规起来。"</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吴冠中先生的希望如能遂愿,书画艺术品拍卖市场便得以风清气正!</span></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