踩 荸 荠

玉玺

<p class="ql-block"> (少小趣事)</p><p class="ql-block"> 春节前后,菜场的荸荠上市了,个头扁圆有红褐色和黑褐色之分,格外令人驻歩。一问价格六块一斤,换个摊位问下八块一斤!唉……,价格有点贵,但还是挡不住的诱惑,忍不住掏钱买下了几斤,回家不仅是尝尝鲜,更是对儿时的一种回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小时候我家就住在武林门,现在的省广电中心边上的机关大院内。 </p><p class="ql-block"> 那时大院围墙外的周边,还都是农村的大片稻田,以及不多的部分经济作物,记忆中有田耦、荸荠、油菜和鱼塘,池塘边还有柿子树和竹园地。阡陌曲径,渠水淙淙,夏日蛙叫虫呜,深秋柿子高悬,硕果累累。</p><p class="ql-block"> 那时农民住的大都是草棚房和少许的一层木结构的瓦房。但给我感觉他们的日子过得比我们还充实,尽管衣服穿的有点旧、有点破,就因为他们有吃不完的美食和瓜果。而我嘴馋了就只能借着胆子去偷摘,嫩毛豆、嫩婉豆、嫩长缸豆、嫩蚕豆、嫩皎白等等。生嚼在嘴里有点甜味和清香,而这些都是边上的同学教会了我,尽管如此,也是仅敢生嚼几粒润润舌头而已就吐掉了,万万不敢咽下肚的,只怪那时的物质太贫乏。</p><p class="ql-block"> 当然这些举动一旦被农民看见了,那就只有逃跑的份。反应慢半拍的和行动太专注的同学,如被农民抓住就会被送学校,挨了老师的训后还得写检查。检讨不深刻,老师还会押解着你把你送回家,那回家后的结局就可想而知了,免不了家父的棍棒侍候。</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那时就读的小学在现在的莫干山路与武林巷交叉口的位置。莫干山路那时还叫104国道,是沙石路面,我们上学和放学就沿着这沙石路戴着红领巾排着队而行。汽车开过来时,车尾紧跟着一大团扬起的尘埃,行人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见识过车厢上树了个烟囱烧木炭的货车,也见到过车上顶着个大黑橡皮袋,烧煤气的大客车。更亲眼见到很多解放军叔叔种行道树绿化环境。</p><p class="ql-block"> 下午放学了,有时就借故躲在厕所里,等别的同学列队沿莫干山路回家。那我就可以脱离团队的约束,沿着乡村的田间小道回家。信马由缰、自由自在地开始放飞自己了。</p> <p class="ql-block">  沿莫干山路回家,是喧嚷城市的味道,行人多车流急,喇叭声声灰尘扑面而来,躲都躲不开,你想走慢点都不行。而从学校边门出,则是截然不同的静谧乡村景色。迎面就是一个竹园,双手抓住相邻的二颗竹子,双脚发力一蹬,就是一个后空翻,很爽、也很有成就感。</p><p class="ql-block"> 竹园前面就是个村庄,我们班上有个女生叫小秋的就住在这里。小秋自小患上了小儿麻痹症,双手勾缕着,走起路来一脚高一脚低地蹦跳着的,虽然身有残疾,但她仍坚持每天来上学,老师号召我们向她学习,并要大家发扬友爱精神去帮助她。尽管她是女生,帮忙轮不上我,但我打心底里对她很敬佩。</p><p class="ql-block"> 为了避免碰到她,担心她会去老师那告状,因此我常常绕过村庄走,尽管没有路,但我还是另僻捷径,穿挿在荒草林木间,毅然地绕过村庄而行。</p> <p class="ql-block">  过了村庄,就是赏心悦目的大片农田。小学一年级启蒙教育,父母把我送到外婆家去读乡村小学的,第二学年才把我转回了杭州读书。一年的乡村生活,让我喜欢上了农村,那里有山有水,有水田、山地,有猪羊鸡鸭,还有令男孩心动的耕牛和小狗,更有享用不完的各种美食,有烤玉米、锅巴、煨红薯、煨土豆、麦饼等,数都数不清。</p><p class="ql-block">喜欢骑在牛背上牧牛;</p><p class="ql-block">喜欢带上小狗在山地追逐;</p><p class="ql-block">喜欢在沟渠内抓鱼、摸蚌;</p><p class="ql-block">喜欢在山野采食野果;</p><p class="ql-block">喜欢田园的旖旎风光;</p><p class="ql-block">更喜欢农村人的纯朴和热情!</p><p class="ql-block"> 尽管回到了城市,但外婆家一年的经历,却让我时时眷恋,难以割舍。也许所谓的乡愁就由此而来,从这时起就深深地印入了脑海,挥之不去。也许㝠㝠之中有因果,果不其然,初中毕业后赶上了上山下乡运动,终于又回到老家当了五年农民,终于了却了心愿!当然这是后话了。</p> <p class="ql-block">  沿着乡间小道,呼着农村的芬芳乡野气息,一切都是那么的心旷神怡,仿佛又有回到了外婆家的感觉。</p><p class="ql-block"> 这一切对我来说是多么的诱人,路边小沟有水在静静地缓缓的流淌,小鱼、泥鳅在溯水跳跃。沟上岸坡是桑树,黄绿色的小叶子,已从芽苞中挣扎着挤了出来。田地里满是金灿灿的油菜花,尽管花色很美但散发出来的味却有点难闻。周围很静,能见闻到蜜蜂嗡嗡地扇动着双翅穿梭在花丛中,不停地忙碌也不知疲倦。</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沿着小路再往前走,终于听到有人说话的声音,走近才看到,原来是有好多农民,男的用象铁耙样的农具在翻土,女的座着T字形的凳子在捡拾着什么,不时有农村小孩冲上前去而遭到农民的大声地驱赶。</p><p class="ql-block"> 好奇心终于按捺不住了,也凑上前去观看,小伙伴们不时地从口袋中掏出一颗扁红色的东西,随手一擦就直接用牙齿把表皮啃掉,然后就咀嚼起来,看着他们很享受的样子,就问,这是什么东西?怎么可以生吃的?</p><p class="ql-block"> 他们告诉我,这东西叫荸荠,就是生吃的,我很惊愕,地底下挖起来的东西能马上生吃?家人不一直教育我们要讲卫生不能生食食物,不然会拉肚子的啊。</p><p class="ql-block"> 怪不得以前经过这块田时,看见长有近一尺多高的深绿色象葱样的梗叶一根根地直立着,里面是空的,用手一掐会发出啪的破裂声,当时也不知道是什么。天冷了梗叶枯萎会倒伏,现在才知道是荸荠。</p><p class="ql-block"> 禁不住地向他们讨要,谁知他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谁也不肯给我一粒!正在我不知所措时,终于有位大方的,从口袋中掏出了几个,掂量一番后,选了最小的一颗给了我。</p> <p class="ql-block">  学着他们的样,用手一擦就用牙齿啃去表皮。当牙齿和表皮接触的瞬间,一股清香带点甜味的汁水已流到了嘴里,啃掉外皮塞进嘴里,咀嚼起来是脆脆的、甜甜的多汁,满口生津,感觉太好了。尽管只有一颗,却有一粒荸荠,足以慰风尘之感悟。</p><p class="ql-block"> 尽管荸荠味道如此美味,但要我象他们那样乘人不备,冷不防地偷拿,而不惜被大人斥责。那我一时半会儿还是接受不了,天色已显昏暗,只得悻悻而归。</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又过了几天,由我负责出黑板报,就故意磨磨蹭蹭地写。看到同学列队回家了,就立马三下五除二地把黑板报完成后,急忙从学校边门闪出,一晃又来到了荸荠田。</p><p class="ql-block"> 这时的荸荠田已被农民翻整过并灌满了水,但见好几个小孩在田里走来走去地寻找着什么,又时不时地弯腰捡拾着。好奇地在田边注视良久,才发现他们在捡荸荠。</p><p class="ql-block"> 放下书包、脱下鞋祙,也加入了他们的行列。走在田里,深一脚浅一脚地,晃晃悠悠地找寻着,目光所及之处那有什么荸荠?正思索着突然脚下踩到了一个生硬硌脚的硬东西,弯腰把手伸入泥田掏出来一看,是颗荸荠!这才知道,荸荠是不用眼睛去找的,而是要用脚去踩的。后来的找寻速度就快多了,动作也熟练了。</p><p class="ql-block"> 直到身上的口袋装不下了才万般不舍地从田里上来,手上还不忘抓捏几颗呢。趟到田埂上这才发现大部分人都已走了,还把我的鞋祙也顺便也带走了,幸好书包还在。只好光着脚背上书包回家。</p><p class="ql-block"> 到家后,母亲看到我大冷天光着脚,一身泥泞地回来。一脸惊愕地赶忙问我咋回事?我一边把荸荠从口袋中一一掏出来,一边解释说是我在田里捡来的!</p> <p class="ql-block"> 母亲打来热水,帮我洗了脚,换了衣裤,还不停地叨唠着、教育着我,就是捡也要经人家同意才行!换了双布鞋。儿时父母很重视对子女的心智和品质的教育,长大了才知道,这是多么的重要,他们的教诲一直伴随着我,耳闻目睹他们的言行,使我懂得做人的道理,在以后的成长中塑造了自己的品行和人生观、价值观。母亲帮忙把荸荠洗干净,这时才坐了下来慢慢地开始享用自己的劳动果实。晚饭时家人也尝了几颗,都说味道不错!</p><p class="ql-block"> 几天后放学我又以各种借口,推迟回家,(以至后来仅一个学期,老师就把我的中队长职务也给免了,理由是中队长经常放学不组织带队回家)悄悄地又从边门溜出从农村走。</p><p class="ql-block"> 走到那块田时,已有个妇女在那看着,田里水也已放干了,不充许小孩再下田了。原来农民翻整了土地后大概又种上了荸荠?而我们上次踩的荸荠正是人家新种上的种子?这性质比偷还严重呢,匆匆走过再也不敢停留,害怕人家认出我,回家也不敢和母亲讲了。</p> <p class="ql-block">  印象中,家里后来也买来吃过,也从父母的聊天中知道,荸荠以塘栖荸荠最有名。也知道了荸荠以鲜红褐色适合生吃,嫩甜、汁水多,且渣质少;黑褐色渣质多适合煮熟吃,煮荸荠的水喝了还能消火。还可以去皮切片,用肉丝、咸菜炒来当菜吃呢。记得过年时父亲还亲手用荸荠和鸡爪做了碗酸甜羹,很清口家人抢着吃呢。年前买点荸荠洗净后,竹篮存放挂在通风的地方,让它自然风干表皮起皱后拿来吃,味道更好更甜!难怪被喻为:江南人参呢。</p><p class="ql-block"> 后来很长一段时间不敢从农村走了,再后来父亲工作调动我们搬了家,我也又转了学。但这段踩荸荠的经历,却让我记住了,忘不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2020年4月</p><p class="ql-block"> ( 二张照片来自网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