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女子不寻常

邱彬

<p class="ql-block"> 张家女子不寻常</p><p class="ql-block"> 唐德宗贞元七年(公元791年),江西袁州学子彭伉赴京赶考,高中进士,随之赶赴江西任职。彭伉妻张氏盼望多日未见夫君回还,又听人说丈夫己考中进士。于是,接连写了两首诗,通过驿使寄给丈夫;字里行间,言不尽思君之苦,道不完思夫之情。</p><p class="ql-block"> 寄 夫(一)</p><p class="ql-block"> 久无音信到罗帏,</p><p class="ql-block"> 路远迢迢遣问谁;</p><p class="ql-block"> 闻君折得东堂桂,</p><p class="ql-block"> 折罢那能不暂归。</p><p class="ql-block"> 寄 夫(二)</p><p class="ql-block"> 驿使今朝过五湖,</p><p class="ql-block"> 殷勤为我报狂夫;</p><p class="ql-block"> 从来夸有龙泉剑,</p><p class="ql-block"> 试割相思能断无。</p><p class="ql-block"> 彭伉答妻书</p><p class="ql-block"> 莫讶相如献赋迟,</p><p class="ql-block"> 锦书谁道泪沾衣;</p><p class="ql-block"> 不须化作山头石,</p><p class="ql-block"> 待我东堂折桂枝。</p><p class="ql-block"> 从诗中可以看到一千多年以前的"情书",感人肺腑,催人泪下。一个充满才情、才气、矜持的女子形象跃然纸上。</p><p class="ql-block">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明伦闺媛典.闺藻部第334卷第十篇收录了彭伉妻张氏的《寄夫二首》,《全唐诗》中的闺嫒部也收录了此诗,《四库全书》也收录了此诗。</p><p class="ql-block"> 《寄夫二首》反映了封建社会中男子追求功名与妻子追求爱情的矛盾,男子获得了功名,往往造成妻子独守空房的痛苦;在封建社会中,这也是一种普通的社会现象。</p><p class="ql-block"> 在《寄夫》诗的背后,还有一个非常令人深思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  彭伉高中进士那年是唐贞元七年(公元791年),时年19岁。如此年轻就进士及第,除了他有一个好家世(其祖父彭构云、唐玄宗时著名道学家、哲学家、隐士),又娶了一个好妻子;其岳父张家也是当地有名望的乡绅。在连连接到妻子的家书之后,彭伉随即返回宜春。少年得志,进士及第,名望、名气、名声都有了,不免有点趾高气扬。</p><p class="ql-block"> 在岳父为其举办的贺宴上,本地士绅、官宦同仁、家族豪戚等济济一堂,唯独将其妻妹夫(连襟)湛贲安排在后阁与下人们一同坐席。本来湛贲凭着连襟的身份,是有资格坐大堂,甚至首桌也应有其一席之位的,但彭伉欺其仅是县衙的一个普通文员,很是看他不起,特地将湛贲安排在后阁与下人同席。</p><p class="ql-block"> 湛贲的妻子见到这种状况,感到很没面子、丢人,就指着湛贲说:"男子不能自励,以至窘辱至此,亦复何颜"。湛贲感到妻子所说的话很有道理,于是就奋力求学,孜孜不倦,头悬梁、锥刺股;在五年之后唐贞元十二年(796年),果然一举登科,进士及第,而且是名列前矛,比彭伉的名次高多了,而此时湛贲也仅仅才23岁。</p><p class="ql-block"> 《弟子规》前十篇文章内即有《湛妻激贲》一文,诗曰:</p><p class="ql-block"> 贲妻一语,激耻攻书;</p><p class="ql-block"> 湛郎及弟,彭伉落驴。</p><p class="ql-block">(家乡人一直习惯叫湛贲为湛郎),中华传统美德故事第11篇也记载了此事。</p><p class="ql-block"> 湛贲及第的消息传到宜春,彭伉正带着下人骑着驴在郊外游玩,当走到一个叫赤板桥的地方,听到家人送来的消息时,自惭过去狂妄过甚,顿感羞愧交加,惊叹一声,从驴背上滚落桥上。当时有好事者戏称:"湛郎及第,彭伉落驴",其笑谈从古传到今;当地乡民索性将彭伉跌落驴下的赤板桥改为"落驴桥",还将城东附近一条小巷改为"落驴巷"。后来,为纪念刻苦攻读的清贫志士湛贲,又将此桥改为"湛郎桥",其叫法一直沿袭至今。</p><p class="ql-block"> 彭伉,宜春下浦厚田人,进士及第后,任石泉县令,后任岳州录事。</p><p class="ql-block"> 湛贲,其祖上原为毗陵人(江苏常州),后迁入宜春,家住城东葛家岭西麓,门口为珠泉河,湛郎桥就横贯在珠泉河上。进土及第后,任江阴主簿,权知无锡县令,后迁毗陵大守。</p><p class="ql-block"> 彭伉和湛贲,接连考取宜春历史上的第一进士和第二进士,其实也是江西历史上的第一进士和第二进士;为宜春的文人、学子指明了一条鱼跃龙门的仕途之路,也为宜春其后的良好学风和文人氛围打下了优越的基础;至今仍是宜春学子、街坊居民、村夫农妇茶余饭后的美谈。</p><p class="ql-block"> 作为两位进士及第的夫人一一张家姐妹,以其良好的家风、常人难及的才华、审时度势的学识、独出心裁的见解,在弱冠之年,为宜春、为中国妇女,在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尽管在历史长河中仅仅是惊鸿一瞥,有如夜空中划过的一道流星,但张家姐妹用自己的言行,却留下了深深的痕迹,在长河里激起了一朵小小浪花,以至涟漪无限,让后人浮想连翩。 这真是:</p><p class="ql-block"> 张家女子不寻常,</p><p class="ql-block"> 远见卓识心胸广;</p><p class="ql-block"> 大姐寄夫送温馨,</p><p class="ql-block"> 莫待霜风侵衣裳;</p><p class="ql-block"> 二丫激贲雪耻辱,</p><p class="ql-block"> 登龙及第耀荣光;</p><p class="ql-block"> 历史长河逐浪翻,</p><p class="ql-block"> 不朽人生看端详。</p><p class="ql-block"> (图片网传、谢谢!)</p><p class="ql-block"> 写于2021年4月24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