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为落实《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基本理念和要求,探讨提高学生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和培养创新人才的教学模式,总结和推广课程改革中广大教师的优秀教学经验,使高中地理教研员深入理解人教版普通高中地理教材,人民教育出版社于2021年4月21日—24日在江西省南昌市举办了人教版普通高中地理课标教材经验交流暨培训会,来自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近400名地理教研员和地理教师代表等参加了会议。在宁夏黄河出版传媒集团的精心组织下,宁夏回族自治区地理教研室马学梅老师以及宁夏各地市地理教研员和教师代表等7人参加了本次会议。</p> <p class="ql-block"> 此次培训内容从上层价值观格局,到具体落实方法;从新课标改革,到新教材变化,涵盖了新课程教育教学的方方面面, 地理大咖云集,干货满满,精彩纷呈,是老师们享用的一场饕餮盛宴。各册教材主编亲临现场解读了新教材编写思路、编写结构、栏目设置、教材内容及教学建议等,既有理论引领、又有实践指导,内容丰富且实用。</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人教版必修第一册主编李秀彬研究员做了《本土思维的局限》专题报告,报告中提到的对本土思维的突破如贸易隐含碳排放、虚拟水贸易、生态足迹、人地关系远程耦合等分析、看待世界的视角让与会教师耳目一新,让大家从一个不一样的角度理解了这个高度互联世界的人地关系,为世界观的构建提供了一个新视角,即人类对水、土等自然资源的消费及其他生态系统服务的占用,并非仅仅局限于本土,而是通过地区间的贸易隐含在最终的消费品中的。</span></p> <p class="ql-block"> 人民教育出版社原总编辑、地理课标组组长韦志榕做了题为《对地理教学的再思考》专题报告,报告中提到地理课程育人价值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其重要抓手就是“核心素养”,即地理课程的育人价值在于通过培养学生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使他们成为有阳光心态、生活智慧和行动能力的人。对于地理课程目标,从曾经的“双基”到现在的核心素养体现了课程目标正在向综合育人的方向转变,这也要求地理教师要改进地理教学方式,如加深对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地理教材的理解、积极探索适应核心素养培养的教学方式等。针对一线教师关心的实践性问题:如何在学科教学中体现学科素养的培育路径,给予了很好的指导,即设计情境—提出问题—设定任务——提升学科素养。</p> <p class="ql-block"> 东北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教授、选择性必修1主编袁孝亭做了《人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1使用的几点建议》专题报告。袁教授从编写者的角度向大家强调了新教材着力阐明基本概念、原理和规律,人教版高中地理教材选择性必修1《自然地理基础》是必修教材第一册内容的深化与提升,在编写上较多地继承了2004年人教版必修1教材的特色,在栏目内容和区域选择上有所创新。内容上抓住地理学科本质,通过大气过程、水文过程、地貌过程等的解析,结合典型区域剖析景观演变,归纳景观特征,引导学生探讨自然地理过程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袁教授建议地理教师在教材使用过程中要关注新教材的章首语、自学窗,通过理解章首语点明的逻辑关系对地理大概念进行凝练,通过自学窗呈现的地理思想及其迁移渗透地理学思想,并要深度分析挖掘新地理教材所蕴含的核心素养成分。</p> <p class="ql-block"> 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部教授、选择性必修3主编方修琦对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3教材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进行了解析。方教授提到,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3是以资源、环境的影响为线索帮助学生学习自然环境与人类社会的关系,最终落脚到资源安全和环境安全对国家安全的影响。根据课程标准的具体内容要求,理解“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包括三个维度,即自然环境影响因子维度分析影响国家安全的“资源”和“环境”问题的因素、人地相互作用过程维度搞清楚“资源”和“环境”影响国家安全的机制、区域维度认识到“资源”和“环境”通过国家内部的尺度转换和国家间的区域关联影响国家安全。通过对从资源、环境到国家安全过程的学习认知,理解在自然环境所允许的空间内发展是人地和谐的自然基础,是认识“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的关系”的重要目的,对学生构建人地协调观有至关重要的作用。</p> <p class="ql-block"> 人民教育出版社副编审、选择性必修2主编覃燕飞对《选择性必修2区域发展》教材的编写从教材编写的背景、课程标准的理解、教材编写的特点、各章内容结构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说明。覃燕飞主编特别提到新教材在内容编排上更加注重对典型案例的分析,并从为什么选择用典型案例分析方法、怎么选择典型案例、怎么开展典型案例分析步步深入地为大家做了剖析和解答,强调在展开典型案例分析过程中要能做到“进得去,跳出来”,即详细展开案例分析,但着眼点不在案例本身,而能迁移、拓展运用到其他区域。</p> <p class="ql-block"> 人民教育出版社副编审庞玲向与会教师交流了如何在”宽而浅“的内容要求下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对高中地理必修教材一些常见的问题提出了具体而有效的建议。庞玲副编审提到教师需要处理好几个关系即必修第一册与选择性必修1的关系、高中必修教材与初中教材的关系、同册教材前后内容的关系、碎片化知识和学科逻辑的关系、教材中的活动设计与实际操作的关系,强调教师在新教材的使用过程中,面对知识点本身需要放松心态,因为它是无穷尽的,重点关注对地理素养的培养,有了好的思维品质和行为习惯,才能从容面对一切新情境。</p> <p class="ql-block"> 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审、高中地理总主编高俊昌对人教版高中地理教材的情境设计及教学、自主学习设计及教学给出了相关的建议。人教版新教材延续原教材的设计,在每章的首页,紧扣课标的内容要求,以设问的形式提出若干问题,这样,学生在本章的学习过程中,既能事先明确学习目标,又具有解决问题的心理驱动。新教材中的每项“活动”,都以行为动词加主题内容的形式明确了其主题,以便教学时把握“活动”的实施目标。“本章要点”是以教材内容为基础而提炼的内容要点,比课标的内容要求更宽、更具体,既有利于教师把握教学,又有利于学生学习。在编写新教材时,编者力求使情境设计新颖、有趣、有吸引力。最后高老师提出几个值得思考的问题——教学生什么最重要?学生怎么样才能达到会学地理?什么是地理素养,如何培养?这些问题,值得地理教育人不断探索和思考。</p> <p class="ql-block"> 通过学习和会后的组内讨论,宁夏与会代表对于新教材编写有了更加整体的认知,更加明确了地理核心素养的基本要求,从宏观上把握各册教材的编写意图、结构框架与编写体例,明确了教学重点难点,掌握了具体教学建议、案例探究方法。本次培训内容丰富,对新教材的讲解详实具体,对宁夏秋季新学期的教学起到了引领和指导作用,为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领悟和研究新课标、新教材,深化课程改革,落实地理核心素养指明了方向。</p> <p class="ql-block">文字:郝亚杰</p><p class="ql-block">图片:马学梅 郝亚杰</p><p class="ql-block">审核:马学梅</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