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日本农村开始免费送房送钱

风之子

<b>在日本,一个社区聚落的人口若超过一半是65岁以上的高龄人口,这样的村落便成为「极限村落」(限界集落)</b>,这种村落中基本失去了社区基本生活机能,更别说将文化传承给下一代,已接近消亡的边缘。<h3> 根据日本国土交通省2002年的统计,在当时日本<b>3,218个</b>市町村中,有775个市町村62,273个聚落处于不利条件。而经过始于1999年执行至2010年3月底的<b>平成大合并</b>后,日本市町村的数量从3,229降至1,727个 ,减并幅度将近五成。<b>到了2016年,日本的市町村合并为1,028个,其中不利条件的聚落,则增加到75,662个。</b></h3> 只剩下1户1人的宫城县七宿町稻子的山中聚落 <b>  农村人口减少、老龄少子化、年轻人外流、空闲房屋率逐年上升等问题,导致当地政府没有足够的财力维持农村的各项开支,农村社区社区功能各项配套也越来越低,更加剧了人口的外流,空心村大量出现。于是,有的地方开始。。。。。</b> <b style=""><font color="#ed2308">  有段时间,日本小城</font><font color="#39b54a"> 奥多摩町</font><font color="#ed2308">免费送钱送房的新闻刷爆了朋友圈。</font></b><br><h3> <b><font color="#39b54a">奥多摩町</font></b>,是距离东京约两个小时车程的一个小城,类似上海到湖州的距离,60年代曾是著名的木材产区,人口超过1.3万。但如今年轻人都去了大城市谋生,整个城市只剩下5177人,且以老人为主。以这样的人口衰减趋势,专家统算说奥多摩町到2040年很可能就会彻底沦为空城。为吸引年轻人,奥多摩町在2014年设立了一个“<font color="#39b54a"><b>空房库存计划</b></font>”,为空置的房产寻找潜在买家,<font color="#167efb">免费送并设置了相当丰厚的修缮补贴</font>。但同时该町又规定,获得修缮补贴和免费住房的人,年龄必须在40岁以下;或者至少有一个18岁以下的子女与其共同生活,并且夫妇中的一方年龄在50岁以下。申请人必须承诺出资对房屋进行改造,并永久定居该町。<b>政府为新落户人口提供</b><font color="#ed2308"><b>200万日元</b></font><b style="color: inherit;">翻修费补贴和60万银行贷款利息。</b></h3> <h5>2016年当地税金贡献仅占财政收入18%,其余都来自东京都的补助</h5> <h1>  <b>  <font color="#ed2308">小城的目的很是明显,给钱、给房吸引年轻人来激活、振兴当地经济,提升生育率,避免村镇消亡的厄运。</font></b></h1>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当地人口变化表</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39b54a">青年定住援助住宅</font></h3> 日本其它地区也是如此,一直以来,日本过高的城市化率,使得人口过度集中在东京、大阪和名古屋等三大都市圈周边,而日本其他地区及农村的人口越来越稀疏,房屋空置率也越来越高。<b>日本Fujitsu研究所报告显示,2013年日本有820万个空置房,空置率达13.5%,预计到2033年,考虑主动拆除的住宅,日本住房空置率仍将达到22.8%。</b><div><b> </b>这一情况导致日本不少的郊县和广大农村地区失去了赖以生存的产业支撑及税收来源;面对各种影响人口减少的不利因素,为了避免城镇和农村的日益衰败现象,日本一些乡村地区近年来相继成立“<b>空屋银行</b>”,免费赠屋给符合条件、通过审核的民众,并以提供修缮补助等优惠条件,从而吸引民众迁至农村,为乡村注入新鲜血液。但从<b>推广效果上来看还是杯水车薪,人口回流的速度永远都追不上闲置房屋增长的速度</b>。背上了高龄和少子两个包袱的日本人口,在人口减少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最后的结果就是全国空房率的逐年增高。</div> 日本地方市镇及乡村的人口流失,其实早在二战结束后就已经开始了,并且这一势头随着时间的推移被不断加快。可以说,相比于中国改革开放后才涌现出的劳动力进城热潮,日本地方人口流失问题早已经存在了近半个多世纪的时间。<div>  日本到现在为止依然留守在空心化村落,维持聚落最基本功能的人群,就<font color="#39b54a"><b>只剩下日本战后集中出生一批人</b></font>了。而且基本都是高龄化的群体,即使配备着的优良基础设施,但在时间的流逝下,又能够坚持多长的时间呢?</div> 为此,日本学界提出了“<b><font color="#39b54a">极限聚落</font></b>”和“<font color="#39b54a"><b>极点社会</b></font>”的概念,由于都市与地方在<font color="#39b54a"><b>人口年龄结构分布不均衡和土地利用情况的不平衡、资金分配不平衡</b></font>等前提条件下,地方城镇无力维持人口自然更新,同时人口、资金等外流则导致了地方财政及社会服务的基础性破坏,更加强化所谓<font color="#167efb"><b>极点城市</b></font>的形成。三大都市圈形成虹吸效应后导致的后果,就是其它地方大量地方市镇在不知不觉中走向消亡,形成<font color="#b06fbb"><b>人口黑洞</b></font>现象。 日本政府为缓解这一状况情况,也推出一系列计划,如“<b><font color="#39b54a">故乡税</font></b>”计划和“<font color="#ed2308"><b>地区支援队</b></font>”制度和安培的“<font color="#ed2308"><b>地方创生</b></font>”等计划”,来鼓励日本民众购买当地农产品,鼓励个人向偏远地区搬迁,活化村庄等;<br> “地区支援队”制度设立于2009年。主要目的是委托城市地区的居民向偏远、空心化严重的乡村地带移住,并作为“地区支援队”成员在当地通过参与劳动、辅助基层行政等支援当地建设的方式,以求实现队员定居当地、振兴地区活力的目的。成为一名“地区支援队”的队员后,你的户籍就会被转移到你即将支援的地区,接下来1到3年期间都要在当地生活和工作。很类似我们的支边及上山下乡运动。作为支持,日本政府会总计拨出每名队员400万日元(约24万元,其中一半作为工作报酬,一半用于活动开展)的经费,通过税收转移的方式分配给接受“地区支援队”队员的地区,作为支持空心地区振兴工作开展的活动费用。 <font color="#ed2308"><b>但在实际执行的过程中,地域支援队的活动影响却并不尽人意。</b></font><b>一面是不愿接纳外乡人融入、利益为主的原住乡民</b>,<b>一面是只追求可被轻易量化的地域振兴活动结果的官员</b>,<font color="#39b54a"><b>夹在两座大山中间的队员们进退两难</b></font>:顺应村民的需求就不好向行政部门交差;顺应政府部门统计的需要,那么就是直接让支援活动和面子工程划上了等号。针对自身曾开展过振兴活动地区的“活性化感”(1~4,活性化感由低向高上升)的评分选项中,2014年前全国的地区支援队队员都能为自己曾支援过的地区给出平均2.70的分数,而2015年往后,活性化感越来越低,2019年的评分降到了2.11的位置,从侧面反映了地域振兴活动效果的有限性 <b><font color="#ed2308">启示:</font></b><br> 对我国而言,启示也是十分深刻的,随着我国城市化率不断攀升,距离改革开放后涌现出的劳动力进城热潮也已过40年,同日韩等国家一样出现老龄化、少子化等现象,未富先老现象已经出现,中心都市圈虹吸作用不断加强,边远城镇及乡村人口流出也在不断加强,空心村、空心乡镇现象开始不断出现,需要极早布局。<br><b>1、村庄规划的适度超前,村庄规划布局是农村生活生产空间的基础,也是最基本治理单元</b>;原有乡村布局基本基于<b><font color="#39b54a">耕作、交通、生活半径</font></b>形成,随着时代变迁和技术进步,对生活配套也提出了越来越多要求,适度规模的村庄归并对优化乡村生产、生态、生活布局、保持乡村活力十分必要;日本经过三次大规模合村,撤掉了近2/3的村落,同步推进广域治理,一定程度上缓解乡村老龄化趋势。<br><b>2、合适的城市化率和就地城镇化</b><br> 日本韩国出现大都市黑洞,主要原因是<b>城市化率</b>远高于欧洲国家,这种情况导致产业和资本过于集中三大都市圈,导致大量的人口聚集,而未<b>能通过合理的规划将产业均匀分布在乡镇,形成分散型布局</b>;这其中一方面原因是日本特殊的地理环境和土地的私有化制度;同时也和战后日本快速的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导致规划及相关政策难以同步跟进有关。而这种“<b><font color="#39b54a">”大都市黑洞“</font></b>”<b style=""><font color="#ff8a00">带来乡村衰败的同时,也导致日本贫困人口的大量增加,以至于开始怀疑</font><font color="#167efb">我国的脱贫攻坚成果。。。</font></b><div><b style=""><font color="#167efb"><br></font></b></div> <h1><font color="#167efb"><b>再总结一下,乡村振兴,实在太难;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真实的人性都是类似,</b></font><font color="#39b54a"><b>还是要及早规划,久久为功,方有所得。</b></font></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