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遇见更好的自己

人在旅途

<p class="ql-block">“读书,可以遇见更好的自己。”我特别喜欢这句话。</p> <p class="ql-block">少年时代无书可读,青年时代无暇读书,是我人生最大的憾事。</p><p class="ql-block">初入职场,我只读与工作相关的文章,数量也少得可怜。工作、生活的压力如同两座大山,压得我喘不过气儿,或许再加一根稻草,就会让我轰然倒下。十几年前,我开始坚持读书学习(包括纸质和非纸质的)、做笔记、写随笔……一路走来,磕磕绊绊,倒是成长了许多,更惊喜的是遇到一个全新的自己。</p> <p class="ql-block">我几乎读完了毕淑敏所有的作品。毕淑敏最初的身份只是一个医生,后来成为职业作家,媒体上能找到的她的所有照片,无一例外地展示了她就是一个善良可亲的中年大妈的形象。读着她那的一本本的书,才知道什么叫“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才看见她那朴实的外表包裹的是一颗何其冷静睿智而华美高贵的灵魂。读她的小说《女心理师》、《红处方》、《血玲珑》,《昆仑殇》、《预约死亡》,读她的散文集《婚姻鞋》、《素面朝天》、《保持惊奇》、《提醒幸福》……原来,她的美丽都蕴藏在静默的文字里,她华贵的灵魂安放在自己的精神家园里!</p><p class="ql-block">与书为伴的日子里,一点儿也不孤单。缕缕墨香裹着丝丝春雨,浸润着似乎干涸了百年的心田,宁静与平和抚摸着我那曾无处安放的灵魂。</p><p class="ql-block">修心理咨询课程,读心理学作品,听心理学讲座,看心理学影视剧……认识自己、找到自己、做好自己……我的心理能量得到前所未有的增强,获得了全新的自我,破茧成蝶的蜕变,凤凰涅槃的重生,都曾是一段段刻骨铭心的记忆。能用平和的心态看待周围的一切人和事,能高效的处理生活中的各种事,越来越爱自己,越来越喜欢这个世界。</p><p class="ql-block">一个人学会了从心理学角度看待这个世界,就会明白“存在即合理”,心态就变得平和而冷静,不会再总是站在总在道德的制高点义愤填膺地评审,也不会总带着个人的好恶去莽撞行事。一人之见并不代表世界,不太在意别人的眼光与评价,做好自己就足够。</p><p class="ql-block">“一枝一叶总关情,一沙一粒一世界”。我记得当年明月的洒脱“成功只有一种,按照自己的方式去活。”武志红的《拥有一个自己说了算的人生》也总是陪伴左右。</p> <p class="ql-block">我读的书不仅局限于心理学,更是涉猎文史类。仅2020年我听的讲座有:《中国近代史纲要》、《简明中国史》、《CCTV朗读者》、《诸子的智慧》、《世界经典文学鉴赏》、《中国现代女性文学研究》、《中华明相之管仲》《评说&lt;资治通鉴&gt;》、《曾国藩家训》、《大明名臣》;小说有《大秦帝国》(系列丛书共六部),《红星照耀中国》……看过的影视作品有《阳光普照》、《我们与恶的距离》、《隐秘的角落》、《寻梦环游记》、《东周列国》、《平凡的荣耀》、《大明王朝1566》……</p><p class="ql-block">读文学作品使人体味百态人生,读历史作品使人变得通达明理,读心理学作品使人变得冷静深邃…尤其是一个人能用历史的眼光来看待自己的前世今生,就会觉得自己只是沧海一粟,尘埃一粒。即便是面对生死,也会想起毕淑敏的精辟论述“生和死是人生的一对翅膀,只有都思考了,才能飞翔。”</p> <p class="ql-block">读书是吸收,可以让一个人的精神世界丰盈而饱满,惊喜地遇见那个更好的自己;写作是表达,可以让一个人的灵魂找到安宁的家园,永远不会孤独而无依。</p><p class="ql-block">在2021年这个“世界读书日”里,借用卡夫卡的一段话,送给所有的热爱读书和爱写文章的人:</p><p class="ql-block">“所谓书,必须是砍向我们内心冰封大海的斧头,这样的书会深入我们的眼里心里。而我常写文章,因为有想要表达、倾诉的欲望,也是为了追求一种和解,让自己内心世界和外部世界和平相处。</p><p class="ql-block">文章中一定有个场景、细节或形状,让我们从中获取对生命的顿悟,并抽离于当下,从而将目光投向更远的地方,在那里构筑意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