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温军人荣光

岁月如歌

<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重温军人荣光</p><p class="ql-block"> 解甲归田数十年了。一批向来无人问津的在企退役参战军官,承蒙江岸区退役军人事务局组织,前往位于江岸区的二.七纪念馆、金口中山舰博物馆等处参观游览,从而首次开启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红色革命历史传统教育活动。</p><p class="ql-block"> 连日来,为了重拾参战军人神圣的荣誉感,增强群体凝聚力,大家曾东奔西走购置军服,翻箱倒柜寻找军功、纪念章,为积极参加教育活动很是费了一番功夫。</p><p class="ql-block"> 终于再次戎装出发了。我们这些退役到企业后一直为生计、生存苦苦奔波的参战老兵们,重又披掛上久违的战袍,不免稍感别扭和深深的失落。但终归曾是铁血军人,还真不难再次走入那激情燃烧岁月中的军人角色。</p><p class="ql-block"> 令人颇感慰藉的是,在参观中山舰过程中,偶遇的两队中学学生、幼儿园小朋友们,皆向我们投来了崇敬的目光,并报之以灿烂的微笑。而孩子们的频频招手致意,让我们又一次领尝到了四十多年前被誉为“最可爱的人”之难能可贵的温暖!</p><p class="ql-block"> 是啊!仿佛时光在倒流——</p><p class="ql-block"> 看眼前这一群从战火硝烟中走来的勇士,依然精神抖擞,雄风不减。老兵们在神采奕奕中,似乎再次昂首穿越了自卫还击作战的凯旋门,重又置身于昔日那火热的军营大熔炉!这在世俗低下与物欲横流的当今社会里,真的让人觉得难能可贵和惊异:竟然还存留着这么一缕清新稚嫩、崇尚军人的宝贵晨光!</p><p class="ql-block"> 岁月悠长,人生苦短。</p><p class="ql-block"> 处在市场经济大潮下,原企业的参战退役军官们或收入低微,或因在长期的军旅中“摸爬滚打”而身心留下疾痛,生活的艰辛自比常人更多难以忍受的煎熬!可喜的是社会在发展进步。但愿军人曾经用鲜血与生命的奉献换来的珍贵荣誉得到社会的普遍承认和认可;但愿已在耄耋之年的参战退役军官们晚年生活能得到应有的改善与保障;但愿时代不负曾经为共和国流血牺牲的守卫者!</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2021.4.23</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中山舰,原名永丰舰。1910年由清政府向日本订购,1912年6月建成下水。1913年加入中国北洋政府海军第一舰队。1922年6月孙中山先生在“广州蒙难”时登临该舰,指挥平叛斗争长达50余天。1925年3月,孙中山先生去世后,为纪念孙中山改名为中山舰。1938年10月,在“武汉保卫战”中于长江金口水域被日机炸沉。中山舰自加入中国海军以来,历经“护国运动”“护法运动”“孙中山广州蒙难”事件、“中山舰事件”和“武汉保卫战”等五大历史事件,是中国近现代史特别是国民革命史上重要的历史见证物。</p> <p class="ql-block">  军人的付出不仅是自身的流血牺牲,也有家庭、军嫂的支持与艰辛!正如《十五的月亮》歌词所唱:“军功章有我的一半,也有你的一半”……</p> <p class="ql-block">  二.七纪念碑是为纪念1923年在“二七”大-(即京汉铁路大-)中牺牲的烈士而立。碑用花岗石砌成,碑身为圭形方锥体,置于束腰石座之上,通高12.6米,碑正面镌毛泽东手书“二七烈士纪念碑”七字。</p><p class="ql-block"> 碑座四面,镶嵌着白色大理石的浮雕艺术装饰,前面为象征工农团结、高举革命火炬的图案,左右两侧嵌有浮雕画图,生动地再现了武汉各工团声援-和铁路工人赤手空拳与全副武装的反动-英勇搏斗的壮烈场面。座后刻有碑文,记述“二七”大-斗争中的英雄事迹,碑后纪念馆内还陈列有“二七”革命斗争史料和烈士遗物,周围繁花簇拥,青松环抱,瑰伟壮观。</p><p class="ql-block"> 1923年2月2日,京汉铁路总工会从郑州迁至汉口江岸,2月4日三万多铁路工人大-,1200多公里长的京汉铁路陷入瘫痪。2月6日,军阀向工人举起了屠刀。</p><p class="ql-block"> 当晚,江岸分工会委员长林祥谦和数十名工人被捕,捆绑在江岸车站电线杆上,林祥谦宁死不屈,献出了宝贵的生命,牺牲时年仅31岁。同时,多年积极参加工人运动,抨击军阀暴行,被工人誉为“劳工律师”的施洋,也在汉口被非法逮捕,2月15日被秘密杀害于武昌洪山。</p><p class="ql-block"> 在这次京汉铁路总同盟大-斗争中,被杀害的有52人,受伤的300余人,造成历史上有名的“二七”惨案。这是由中国0成立后领导的第一次工人运动热潮。</p><p class="ql-block"> 5月19日,参加二七大-的0员周天元之子、80岁的周家学老人回忆,为纪念这一伟大的历史事件,1958年,在江岸二七路建立了二七烈士纪念碑。</p><p class="ql-block"> 从1923年到解放后的1953年的30年间,二七大-的发起地——江岸并没有纪念二七-的任何建筑。1951年,逮捕了制造“二七惨案”的原京汉铁路局局长赵继贤,就在现二七路老纪念馆地址临时搭建审判法庭,宣布处死。</p><p class="ql-block"> 新落成的“二七纪念碑”高27米,碑体正面镶嵌的汉白玉大理石上,镌刻着毛泽东题写的“二七烈士纪念碑”7个镏金大字;基座为钢轨造型,正面是钴铜汽笛浮雕。碑的顶端是取自一级文物江岸京汉铁路工会会徽图案的锻铜大鹏飞轮。纪念碑两侧为花岗岩弧形雕塑群,艺术地再现了“二七”革命斗争的重大史实和代表人物。</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