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产业振兴的成功范例,——湖南省溆浦县黄茅园镇的调查

平安喜乐

<p class="ql-block"><b>  《来自溆浦龙潭文联的报告》总第172期(2021年)第50期</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神农稻香镇,理想创业园”。是溆浦县黄茅园镇党委、镇政府竖立在公路交叉路旁的一块醒目宣传招牌。招牌上还有一行字:“漫漫征途,惟有奋斗。”这块招牌,是对黄茅园镇最贴切最生动的描述,也是新时代新长征路上黄茅园镇实现乡村振兴最有力最豪迈的奋斗口号。代表了黄茅园镇干部群众的共同心声。</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中共溆浦县黄茅园镇党委书记刘辉说:我们黄茅园镇就是神农稻香镇,就是理想创业园。这是对历史的总结,对现实的概括,对未来的憧憬。刘辉是黄茅园镇本地人,他不喜张扬,可善于思考,有一股子不服输的干劲与闯劲。他说:“我在黄茅园镇为官一任,不敢说造福一方,至少不能让家乡父老乡亲指背骂娘。”如果深入对黄茅园镇进行调查,听老百姓的声音,黄茅园镇这一届党委政府,还是赢得了老百姓的好口碑。多数基层干部群众说:“黄茅园镇这几年虽然没有龙潭镇的变化大名气大,可黄茅园镇这几年依然变化很大,尤其在乡村产业振兴上,走在全县的前列,见到了明显的效果。”“变化还体现在山上和水上,体现在街上和路上,体现在校园和家园,体现在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上。”</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老百姓的眼睛是雪亮的,如数家珍说变化感党恩:“山不仅更青了,而且还建起了上千亩金秋梨基地,多处黄桃基地;水更绿了,溆水一都河黄茅园段是溆水最美最优秀的河段,自合田到紫云到镇治所在地修筑了多处河堤河坝;分水界村建起了自然风光带,金中村建起了千亩荷花园,合田村建起了百亩水产养殖园,还涌现出多个家庭农庄和专业养猪场;合田中学、黄茅园中学的硬件设施与绿化美化,合田洪庙街道与黄茅园镇治所在地的硬化美化,异地扶贫搬迁工程等,都一个个完成了;合田村成了国家林业局授牌的中国森林示范村,金中村成了国家文物局和国家住建部授牌的中国传统文化古村落,高桥村的木溪冲成了湖南历史文化名村;多个村的通村公路得以拓宽与硬化美化,山村里的夜里有了路灯;石材开发得到有效整治,社会治安与社会治理有了根本好转;溆浦白丝糯产业振兴协会落户在黄茅园,小小白丝糯,开始形成大产业,并成功申报中国地理标志农产品。”</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特别值得大写的是,溆浦白丝糯在黄茅园镇真正形成了基地化、产业化、专业化、品牌化。五年前,白丝糯这个地方优良稻种在全镇种植面积不足200亩。依然是农户自己过大年用的美味佳肴,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商品。白丝糯在龙潭辖区种植了上千年,曾经是贡品,曾经是龙潭人过年最好的年货,曾经是龙潭人最难忘的乡愁。1984年,胡耀邦同志视察溆浦,就品尝并赞美出自合田“定邦草堂”的白丝糯糍粑,并按市场价购买了几十斤带进中南海。这么一个绝好的产品,却迟迟没能发展起来。可就是短短五年时间,白丝糯糍粑开始走俏全国,开始形成规模化产业化。</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黄茅园镇党委、镇政府主要负责人刘辉和李小华瞄准了白丝糯这个产品,借着湖南省人民银行扶贫工作队在黄茅园镇树凉村扶贫的机遇,鼓励树凉村党支部书记唐启来,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主打白丝糯品牌,全村能种植白丝糯的冷浸田一律种植白丝糯,“树凉白丝糯糍粑”一炮打响,一路飘香,一鸣惊人。</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横坡村的姜中华,照样瞄准了白丝糯这个好东西。他深知白丝糯糍粑是姜家的祖传。邀伙几个农民兄弟,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注册“姜氏糍粑”商标,并大力进行户外广告宣传,还在湖南都市频道、央视农村频道进行电视宣传,姜氏糍粑生意风生水起,如今还修起了新厂房,形成专业传统生产线。产量逐年提高,去年的生产量超过十万斤。</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姜庆华从省城告老还乡后,于2015年11月3日牵头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镇党委书记与镇长出席合作社挂牌仪式。合作社主营白丝糯糍粑。注册“广公糍粑”国家商标。三年间,广公糍粑制作技艺成为市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央视财经频道《消费主张》栏目记者还对姜庆华进行了专访。2019年,溆浦县人大常委会主任刘生礼参加“广公糍粑乡村振兴文化艺术节”。湖南经视进行专题报道。“广公糍粑,真的好呷。”“广公糍粑,名扬天下。”</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广公糍粑碑记吸引许多游人</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在唐启来、姜中华、姜庆华三位白丝糯产业开拓者的引领下,在黄茅园镇党委、政府和县农业农村局的指导下,黄茅园镇白丝糯种植面积逐年扩大,由200亩到500亩,由500亩到1000亩,由1000亩到1500亩,由1500亩到2000亩,2021年的种植面积预计在3000亩左右。加工白丝糯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达到20多家,其中证照齐全、质量有保证的9家。2018年这9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发起成立“溆浦白丝糯产业振兴协会”。由姜庆华任荣誉会长,唐启来任会长,姜中华任常务副会长,粟兵亮、唐再成、姜利兴、唐方雨、王富刚、松哥等为常务理事和理事。通过三年努力,协会正式在溆浦县民政局注册登记。三年间,协会两度组团参加中国中部(湖南)农博会,白丝糯糍粑、白丝糯甜酒、白丝糯米在农博会上大出风头,各级领导、各路消费者对溆浦白丝糯交口称赞。尤其是品到了甜酒煮糍粑的味道后,消费者赞不绝口:“溆浦白丝糯,天下第一糯。昔日皇帝口中食,今朝百姓盘中餐。”“白如雪,软如棉,拉如丝,名不虚传。”</span></p> <p class="ql-block"><b>  姜庆华为溆浦白丝糯产业振兴协会首任会长(现为荣誉会长)。他对溆浦白丝糯情有独钟。白丝糯的宣传文字,多出自他之手。他还是广公糍粑制作技艺非遗传承人。</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白丝糯有了真正的娘家,因为有了溆浦白丝糯产业振兴协会,白丝糯便有了进行规模经营、专业化生产、打造品牌、行业自律的可能。在溆浦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在黄茅园镇党委、镇政府和县农业农村局的支持下,引来了省水稻专家对黄茅园镇白丝糯种植基地的现场验收,通过了省级专家对白丝糯的评审,国家农业农村部发布溆浦白丝糯“地理标志质量控制技术规范”。将黄茅园镇、龙潭镇、葛竹坪镇适合种植白丝糯的稻田全部纳入种植区域。这就是白丝糯协会的胸怀与境界,期盼“大龙潭”好,立志把白丝糯产业做大做强。“地理标志质量控制技术规范”将白丝糯纳入了国家级品牌质量标准化、规范化、法制化、国际化发展轨道。</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白丝糯产业为什么能够在短短五、六年时间在黄茅园镇兴旺起来,仅一个合田村就有7家白丝糯生产加工农民专业合作社。合田村的姜军文这样说:“我们赶上了好时代,这是价值规律起作用,白丝糯经得起市场的检验。现在是新时代是网络时代,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成为时代主题,白丝糯通过网络宣传、网络购买,很快销往全国各地,不愁没有市场。我做梦也没有想到一斤糍粑能卖到十多元。种植白丝糯,加工白丝糯,有钱可赚,当然就激发出农民群众的积极性。”</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一业带来多业兴。白丝糯需要种植,需要加工,需要运输,需要销售,需要打造文化品牌。因为白丝糯种植,几乎荒芜在半山腰上的冷浸田、擂钵田又充分利用起来了,因为白丝糯加工,建起了几十家加工厂,加工需要添置设备、需要柴火、需要大量的人手,因为销售,需要运输、需要打广告、需要文创……,这一条产业链形成之后,带动了当地农民就业农民增收。每到打白丝糯糍粑的季节,也就是每年农历十一月下旬之后至腊月底,40多天时间,全镇4万余人,几乎有一半人在忙着打糍粑、运糍粑、售糍粑。溆浦至黄茅园高速公路连接线黄茅园路段,白丝糯糍粑的广告牌一个比一个精致,公路两旁打糍粑买卖糍粑的场面格外红火。如果走进糍粑加工企业,更是热闹非凡。姜荣华是广公糍粑打粑队队长,他说:我一年种几亩白丝糯,砍几十担柴火,到山上养两头牛,要打几十天糍粑,比到沿海去打工赚钱划算。</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黄茅园镇党委副书记、镇长李小华告诉笔者:我们黄茅园镇,一年之内至少会出现几次热闹的场面:一次是杂交水稻制种赶禾花的场面。“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男男女女,老老少少,在田垅里赶禾花,喜上眉梢,乐在心头。自20世纪70年代至今,我们黄茅园镇一直是当代神农袁隆平的制种基地,华国锋同志曾派人到黄茅园参观,所以叫“神农稻香镇”。一曲《赞歌唱给袁隆平》的花灯戏在省里比赛获得银奖。二是油菜籽收割的热闹场面。黄茅园有种油菜的传统习惯,先种油菜,再种水稻,一年两季收成,农民有盼头。黄茅园自分水界到万潭,是一条长长的田垅,连绵20多里,油菜花开,蔚为壮观。杨正午当湖南省省长时来过黄茅园,看到田垅里的油菜花,甚是欢喜:“这在三湘大地是一道奇观。”三是金秋梨采摘的热闹场面。四是金中千亩荷园荷花盛开游人赏荷花的热闹场面。五是春节舞龙灯的热闹场面。我这个镇长到外面去出差或旅行,别人问是哪里人?我只要讲是袁隆平制种的地方,是产白丝糯糍粑的地区,别人大都猜出我是龙潭人,或者直接说出:你是黄茅园的。一个大人物,一个好品牌,比一个地方名气更大。一个大人物,一个好品牌,可以带动一方振兴。</span></p> <p class="ql-block"><b>  胡耀邦同志1984年视察溆浦。品尝赞美溆浦白丝糯糍粑。糍粑出自合田定邦草堂。</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合田村王家山(玉屏山)美如画卷</b></p> <p class="ql-block"><b>  湖南省水稻首席专家在黄茅园镇白丝糯示范基地(广公糍粑白丝丝糯基地)考察。李小华镇长引路陪同。考察组对溆浦白丝糯打了高分。</b></p> <p class="ql-block"><b>  怀化市副市长杨林华在农博会上与姜庆华交流。杨林华说:黄茅园是个理想创业园。小小白丝糯,可以做成大产业。</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合田雷公冲千年银杏开新枝</b></p> <p class="ql-block"><b>黄茅园镇调查笔记:</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黄茅园镇有溆浦“南大门”之称。东接溆浦龙潭镇,北邻溆浦小横垅乡,西连中方县铁坡镇与洪江市湾溪乡,南靠雪峰山脉古鄜山,古鄜山海拔1451米,与洪江市洗马乡毗邻。总面积116平方公里,是一条狭长的船形地带,四周高,中间低,属典型丘陵山区。合田溪水发源于岩坳抗乐山三角坳,景江溪水发源于古鄜山,分水界溪水流经合田,多条溪水在祖下坪汇合,为溆水之源溆水上游。</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黄茅园镇为湖南公路枢纽。在中国公路图与湖南公路图上,可以找到黄茅园。公路主干线呈十字型,交通十分便利。往北可直达溆浦高铁南站与溆浦县城,不需要一小时,往南可直上怀邵高速度,也不需一小时,往西可直达怀化(经新路河大桥),也不需2小时,往东至龙潭只有8公里,经龙潭至隆回。</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黄茅园镇历史人文厚重。合田垅是明朝永乐年间龙潭“十八军夫”屯田之地。黄茅大坪是明初粟姓与唐姓开辟的田园,故名黄茅园。黄茅园镇在新中国成立前为溆浦县第一区金鄜乡。新中国成立后属溆浦第十三区。1956年分设合田乡、黄茅园乡,1958年以后称人民公社,1984年公社改称乡。1995年合田乡、黄茅园乡合并为黄茅园镇。镇政府驻金中村月亮湾。龙潭在明代设巡检司之后,黄茅园隶属龙潭,直至20世纪90年代龙潭办事处撤销,所以黄茅园人也称自己为龙潭人。黄茅园镇是红军长征地、抗战避难地、神农制种地。唐川(又名唐杰侯),副省级,经董必武介绍去延安,著名农学专家,延安大生产运动生产委员副主任;李宗海,老红军,副军职,跟随三大元帅南征北战;谭善和,开国少将,兵团级,从茶陵逃荒落户黄茅园镇谭家院子,从黄茅园参加红军。谌鸿章,湘西地下党负责人,龙潭抗战八雄之一,姜定耀,山西抗战支队长,龙潭抗战八雄之一,皆为黄茅园镇人。湾潭王氏宗祠(抗战野战医院)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湖南省机关事务管理局原长吴松盛,国家科技部司局级干部姜小平,部队师级干部姜建忠,怀化学院首任院长夏立发,怀化学院原党委书记谭伟平,《湖南经济》原总编辑姜庆华,怀化市委党校现任校长刘克立,溆浦县原县长夏勤士,及曾经任职与现在任职的副县级以上干部百余人。解放前,就有唐氏兄弟双双考上清华大学,解放后,黄茅园镇有夏姓、姜姓、唐姓子弟再考入清华大学。黄茅园镇以古院子多而闻名,从分水界以下为:曹家院子、金桃刘家院子、萧家院子、岩垴瞿家院子、木溪冲徐家院子、夏家院子、七里湾唐家院子、横坡姜家院子、合田姜家院子、王家山姜家院子、高桥刘家院子、合中夏家院子、谭家院子、山下李家院子、白岩唐家院子、金中、树凉、艾家唐家院子、景江粟家院子、凤园、西坪唐家院子、杨家院子、粟家院子、湾潭、万寿王家院子……,几乎一个古院落就有一座古宗祠,唐姓人口在黄茅园最多,有8座古宗祠。有古村落,就有古民居、古井古树,就有古龙灯,就有传说故事,每一座古院落都古色古香,如诗如画。</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黄茅园镇是理想创业园。全镇人口超4万人。耕地面积2.6万亩,林地10万亩有多。土地肥沃,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年均气温15度,最高气温37度,最低气温零下2度,年降雨量在1200-1600毫米。这里主产稻谷,以白丝糯谷最为著名,主产油菜、油茶,主产茶叶、药材,主产水果、蔬菜,饲养生猪是这里的传统,黄茅园的地下还蕴藏瓷泥、锡矿、锰矿、煤矿、花岗石。黄茅园,宜居宜业,理想创业园,幸福好家园,美得如花园。</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这些年,黄茅园镇人民群众,凭借着党的大好政策,凭借着有利的资源与地理位置及交通条件,凭借着智慧的头脑与勤劳的双手,在乡村产业振兴上做出了许多有益的探索,有几个产业已取得初步成功。可以预见,随着乡村振兴大幕的拉开,黄茅园镇的发展前景将会越来越好,如果能再次攀上共和国勋章获得者袁隆平院士这棵大树,让隆平高科与亚华种业能扶持黄茅园,请当代神农袁隆平再回他的“制种故乡”,如果又引来湖南雪峰山旅旅司来开发黄茅园乡村旅旅产业,黄茅园镇有理由有条件成为乡村振兴的先锋。</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黄茅园镇湾潭村90岁的王姓老农说:拿着锄头劳动是最好的养生法。他坐在万寿桥上,与行人谈起红长征过万寿桥,抗战将士过万桥,解放军过万寿桥,讲得很生动。</b></p> <p class="ql-block"><b>  黄茅园镇万寿桥,是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有数不尽的过往,数不尽的故事。红军长征、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国军人都从万寿桥经过。万寿桥又被称为红军桥、抗战桥、解放桥。桥上的楹联诗画,彰显出黄茅园万寿湾潭人的文化与情怀。</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right;"><b style="font-size: 20px;">(龙潭文联)</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