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古刹(福州西禅寺)

珍珍惜惜

<p class="ql-block">  福州派江吻海,山清水秀,风光绮丽,山中有城,城中有山,山水相依,气候宜人,地理环境十分优渥,素有“榕城”、“茉莉花城”之称谓,更有“江南胜地”之美誉。</p><p class="ql-block"> 福州是一座历史文化古韵悠长的千年古城,夏代属扬州地域,殷商为七闽之地,战国时归越国,秦时为闽中郡,汉高祖封闽越王,唐玄宗时设福州都督府,自历史历朝历代为福州命名之开端, 福州的佛教文化就风靡盛行,枝繁叶荗,其内涵博大精深,深厚悠远,渊源流长……不愧为“佛国”之称号。</p><p class="ql-block"> 在福州市内重点佛教寺院有6座,可堪称为全国城市之首,福州名山、名寺、名园、名居……众多,才构成福州成为千年“特色古城”的要素之一。更值得惊赞的绝是遐迩闻名海内外的福州五大禅林之首……千年古刹福州西褝寺。</p> <p class="ql-block">  今日天气晴朗,阳光柔和,微风和昫,湛蓝的天空清澈透明,高挂的云彩,云卷云舒,变幻莫测,神秘而悠然,如此美妙的天空景色莫过最适合拍照了,随性约上朋友姗姗来到离家最近的西禅寺走走,玩玩,拍拍照。</p><p class="ql-block"> 对于我这个老福州人来说,这座家门口的名古刹,应是耳熟能详,但若要让我真正能说清这座名古刹的来龙去脉与何特色,还是感到既熟悉又陌生!此时,顺应天气晴好,心情舒畅,再来一探这座千年古刹西禅寺的神妙所在吧!</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西禅寺,名列福州五大禅林之一,为全国重点寺庙,位于西郊怡山之麓,工业路西边南侧。古刹大门坊柱上镌刻一副楹联:“荔树四朝传宋代,钟声千古响唐音。”这是清代周莲撰写的联句,点明“西禅寺”是唐朝的古寺。</p><p class="ql-block"> 在大门口售票处买了门票,每张门票20元,(只是象征性地收费,还算便宜啦)随后移步进入寺院内,落入眼帘的正是寺院内环境清幽宁静,红墙碧瓦,古色古韵,建筑宏伟,整座寺庙显得非常壮观有灵性,既有绿树成荫,古木参天,又有小桥流水,鸟语花香……</p><p class="ql-block"> 在这里不仅可以欣赏西禅古刹的美景,还可以为家人祈福,也是每一个来福州旅游的善男信女们不容错过的景点……</p> <p class="ql-block">  西禅寺,属于福州西郊地盘儿,占地7.7公顷,是一座庞大的集北方园林宏伟壮观。与南方庭院精巧秀丽于一体的佛地园林。</p><p class="ql-block"> 四院内古建筑与新殿宇分布四处,天王殿大雄宝殿,法堂,藏经阁,玉佛楼,观音楼等等大小建筑38座。</p><p class="ql-block"> 西禅寺,唐咸通八年重建,定名为“清禅寺”,后改"延寿寺”、“怡山西禅长庆寺”俗称“西禅寺”。</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唐朝时,西禅寺的高僧有大安和慧稜等。大安禅师(793-883年),又称懒安,福建福清县人,据寺内保存下来的唐代碑刻《塔内真身记》载,大安法师是在黄檗山出家,24岁时在浦城县乾元寺受戒,后至江西参拜百丈怀海禅师,又在湖南沩山居住30年,接任沩山密印寺住持。</p><p class="ql-block"> 兴建西禅寺时,大安回到怡山,从者甚众。咸通十四年(873年),唐懿宗赐其号延圣大师,并赐紫袈裟和开元藏经给西禅寺。在大安禅师的住持下,西禅寺有僧三千人,规模宏大。</p><p class="ql-block"> 大安圆寂后,谥号圆智大师,骨葬于楞伽山(今祭酒岭),塔内有唐刻《塔内真身记》石碑。</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五代后唐长兴四年(公元933年)改名长庆寺。后遭战乱破坏,唯大殿、藏经阁、法堂、西僧堂尚存。宋天圣年间(公元1023-1032年)复建。</p><p class="ql-block"> 景祐五年(公元1038年)敕号“怡山长庆寺”。请顺治七年粤东空隐禅师来访懒安旧迹,巡远佟国鼎延请住持,捐金重建,未几复驰。</p><p class="ql-block"> 清光绪间,微妙禅师,渡洋募金,兴废举坠,今之殿宇田园,皆其遗泽,寺周围垣内地一顷余,垣外同。</p><p class="ql-block"> 福州旧时东西南北四郊均有禅寺,而长庆寺在西郊,故俗称“西禅寺”。</p> <p class="ql-block">  30年代作家郁达夫的《西禅唆荔》,以“陈紫方红供大嚼,此行真为荔枝来”名句,轰动一时。</p><p class="ql-block">西禅寺荔枝诗会,形成禅地的独特文化氛围,驰名远近。</p> <p class="ql-block">  西禅古寺当前最为宏伟壮观,具有标志意义的建筑应该是方圆百里,一目可见的那座著名的“报恩塔”。</p><p class="ql-block"> 这座宝塔是1990年落成的,高67米、计15层的报恩塔,为全省寺宇佛庙最高,由新加坡双林寺主持谈禅法师募资建造。谈禅法师从1983年起,被西禅寺委派为双林寺继任主持,为答谢祖寺培育之恩,故命名为“报恩塔”。</p><p class="ql-block"> 报恩塔以钢筋水泥为骨,贴上色质高雅的花岗石,每层塔壁镶嵌精心雕刻的佛像和佛教故事,并以飞禽走兽、花草虫鱼的图案装饰其间,是一座庄严美丽的艺术石塔。</p> <p class="ql-block">  塔旁新筑一座罗汉阁,塑有500罗汉,各具神态,栩栩如生。</p><p class="ql-block"> 西禅寺有白龟吐泉的遗址、唐代开山祖师懒安禅师塔内真心铭碑、五代慧棱法师塔、唐代七星井,还有弘一法师放生池碑......都是福州历史文化名城的见证。</p> <p class="ql-block">  顺着林间石砌南道,入山门,步进天王殿,穿廊历庑,来到大雄宝殿。这里佛相庄严,画梁雕栋,尤增金光辉煌:大柱刻有一副楹联:“宝刹镇怕山,溯当年初辟荆棒,七源通斗极;法轮转瀛海,喜此日重装龙象,上方钟梵迦陵。”署名“三品卿衔候补道淡水林维源敬题”。林维是清代台湾巨富,居淡水县。</p> <p class="ql-block">  出了法堂,绕过后墙,新建一座华严三圣佛殿,与西禅古寺3殿坐落在一个中轴线上。佛宪新铸3尊大佛,左文殊骑狮,右普贤驮象,形象逼真。</p> <p class="ql-block">  从这里左行几十步,便进玉佛楼,径登阶石,步入观音阁。</p><p class="ql-block">阁厅正中新塑一尊千手千眼观世音佛像,纯用黄铜铸成,重达29吨,为全国仅见。</p><p class="ql-block"> 阁前玉佛楼,柱刻:“宏法大雄,胜迹重开存宋荔;安禅贞志,空门高讽隐诗僧。”概述“胜迹重开”的艰辛和“宏法大雄”的盛况。</p><p class="ql-block"> 重修古寺的诗僧梵辉,著有《福建名山大寺丛谈》、《西禅古寺》等书行世。楼内有两尊玉雕佛像,全由海外侨胞捐赠。</p><p class="ql-block"> 一在楼下,坐佛,身高2.3米,为释迎牟尼正面坐像;一在楼上卧佛,身长4米,重10吨,为释迎牟尼卧像,居全国最大的玉佛之一。 附近还有一座藏经楼,藏有清康熙御笔的《药师经》、刺血缮写的《法华经》等,属于珍贵文物的经卷。</p> <p class="ql-block">  在拱桥上观赏景致,塔影湖光,红梅翠竹,与数百本大小不一荔枝树相映,秀色宜人。另有“寄园”遗,荔木稀疏,假山嶙峋,刻石昭示:“宋荔”。</p><p class="ql-block"> 附近有一座明远阁,是历代名家应邀映荔吟唱的所在。史有韵事,其中有清代朱彝尊、吴震、查慎行等《咏荔》联吟和黄宰田的“荔支风点佛宪灯”传世,广布佳话。</p> <p class="ql-block"> 始于唐朝的福州西禅寺,在建寺之初就遍植荔枝,千年来“怡山啖荔”的风俗一直流传。据《西禅小记》中记载,“最多时有荔枝树四五百株,其中多名种,核小、肉厚、汁多、香甜异常。”自明朝开始,寺僧每年均举办荔枝会,邀请地方人士参加,寺里拿出保存的古今字画,请人赏析。每年盛夏蝉声高鸣荔枝红熟之际,福州文人雅士就应邀莅寺,开园采摘品尝荔枝。击钵擘笺斗韵,或挥毫书画,堪称盛事,留下许多轶事与诗词,成为福州一大传统民俗文化。</p> <p class="ql-block">  夕阳西下,伴随着暮鼓声声。往寺院东北角上的五百罗汉大殿,沿着步梯登上顶层观光回廊,极目远眺,夕阳把余辉洒落在寺院的红墙玉瓦上,寺院建筑更显的金碧辉煌,光彩夺目,雄伟壮观。</p><p class="ql-block"> 向南展望报恩塔,巍然耸立,辉映四方。向西俯瞰殿宇群,荔翠檐叠,灯明烟渺。向东可以观赏日新月异的福州城市的新建设,高楼林立,霓虹璀璨。</p><p class="ql-block"> 这里,水榭楼阁之间,昂首仰望佛像尊严,吟誦千古名联诗句。莫言静心,感怀禅林净土的空灵,放下烦恼,四大皆空。这正是纷繁世界,浮躁时代,治愈心灵,升华智慧的圣洁秘境……</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