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镇乌镇

<p class="ql-block">  一个春天的日子,来到乌镇,来到江南水乡,重新在心里温习文人笔下的乌镇:小桥、流水、粉墙、黛瓦、石板路、乌篷船、窄雨巷……</p> <p class="ql-block">  在现代,乌镇走出的最大作家是茅盾。现在中国有个最高文学成就奖:茅盾文学奖,可见茅盾在中国文学界的地位。乌镇的茅盾是这样写他的《可爱的故乡》的:“我的家乡乌镇,历史悠久,春秋时,吴曾在此屯兵以防越,故名乌戍,何以名‘乌’,说法不一,唐朝咸通年间改称乌镇。”……“我为故乡写的一首《西江月》中有两句:‘唐代银杏宛在,昭明书室依稀’。梁昭明太子曾在此读书。”</p><p class="ql-block"> 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文脉深厚,这就是茅盾心里的故乡,也是我私心里将乌镇排名江南六大古镇之首的原因。</p> <p class="ql-block">  从草本染坊经过,不远,就是昭明书院。进入书院,里面有些空旷,一座明代万历年间的石牌坊孤零零地矗立着,上面书写“六朝遗胜”四个大字,下面又书写一行字“梁昭明太子同沈尚书读书处”。这座石牌坊“文革”期间曾被人涂上石灰掩盖,才得以留存至今,可谓不幸中之万幸。</p><p class="ql-block"> 昭明太子箫统和他的《昭明文选》是中学时代了解和学习的,当时只知道他是南朝时期的文学家,《昭明文选》是最早的诗文总集。长大后读了更多的书,方才得知,他是那个“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梁武帝箫衍的长子,曾被册立为太子,可惜没有活过他那个长寿的父皇,30岁英年早逝,死后谥号昭明,后世就称他“昭明太子”。</p> <p class="ql-block">  历史的诡异处就在于,总是出乎人们的想象。一岁多就被册封为皇太子的箫统,后来因为蜡鹅厌祷事件被父皇厌恶,导致他抑郁早逝。这是第一个意料不到。他的父皇一辈子文韬武略,又笃信佛教,最终却在耄耋之年饿死于叛军之手。这是第二个意料不到。梁朝覆灭五年后,他的儿子萧詧当上了西梁的皇帝,他被儿子追赠为昭明皇帝。活着没有当上皇帝,当太子也战战兢兢,死后却被追赠了皇帝。这是第三个意料不到。所谓“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箫统终其一生没有实现政治抱负,却因业余爱好编纂了《昭明文选》,留下了历史英名。这是第四个意料不到。自昭明太子和他的老师、另一个大文学家沈约在此传道授业,乌镇的文脉得以昌盛,自宋至清,乌镇走出了161名举人,读书作文成为乌镇学子的自觉追求:“文章本贞雅,道义守中和”。这是第五个意料不到。</p><p class="ql-block"> 昭明书院坐北朝南,是一个半回廊二层硬山式古建筑群,除了建筑,前方庭院中有四眼水池,周围古树参天,浓荫密布。如果时间有余,可以坐在已经做了图书馆的主楼里,寻一本心仪的书,慢慢喝着茶,静静读着书,深深体会一把当年昭明太子和沈约在这里读书、悟道、谈论的光阴。</p> <p class="ql-block">  走出书院,信步在西市河岸的西栅大街上漫游,抬头看见一匾额上“雨读桥”三个大字。这是一座廊桥,长约十几米,宽只容两三人,南临西市河,北砌粉墙,墙上砌窗,窗花精美。有些许游人坐在廊桥里休憩,竟真有人在拥挤喧闹的桥内坐着读书。江南多雨,去昭明书院读书的学子路过雨读桥,在躲雨的时候,坐在桥内读书,伴着桥外河水上沙沙的雨声,真是一幅极好的读书图。“闻说向时湾下路,沿街不断读书声”,这是诗人对乌镇人文经脉的最好写实。</p> <p class="ql-block">  走出雨读桥,走上定升桥,在人来人往中,看河上一艘艘挂着红灯笼的乌篷船慢慢摇荡着,里面坐着游客,有时一船连着一船,仿佛一支浩荡的船队逶迤而来,甚是壮观。河边的树木和青草绿油油的,和河水的绿色相映衬。街上的房屋粉墙黛瓦,黛瓦将小镇的街顶衬出一片青乌,乌篷船的蓬也是青乌色的,它们也互相映衬。粉墙却是和全镇30多座古桥的黄白色互衬。现存的30多座古桥,最早的建于南宋,更多的建于明清两朝,这是乌镇人经年累月以建桥为功德善举而成就的。</p><p class="ql-block"> 除了桥多,乌镇建筑里另一个特色是马头墙。这些分散高低的马头墙,有层叠的也有三叠的,最高的可达五叠。五叠的俗称“五山朝天”。乌镇现有的古建筑中,最有名的是朱家厅。朱家厅是一个朱姓大户人家的宅院,砖木结构的房子,建筑风格别致,厅堂雕刻精美。朱家厅在二楼楼板上铺设了一层青砖,既可避免烛火引发的火灾,又可以避免楼上走路声音影响楼下的珠宝生意。这种“厅上厅”的建筑十分罕见,所以乌镇人将朱家厅称为“厅上厅”。朱家厅建筑中,有一排长长的窗户,窗户上雕刻着岳飞传故事和花卉设计,这些雕刻精美生动,虽然有些残破,细节仍清晰可见。</p> <p class="ql-block">  乌镇建筑还有一个独特之处,就是将沿河的一部分建筑延伸到河面,河床底部的木桩或者石柱打在河床中,上架横梁,搁上木板,被称为“水阁”。这是江南真正的“枕河”,三面有窗,凭窗可观河面风光。茅盾曾这样描述家乡的水阁:“后门外面是河流,站在后门(即水阁门口),你可以用吊桶打水,午夜梦回,可以听得撸声欸乃,飘然而过……”</p> <p class="ql-block">  以乌镇为根脉,写下中国文学史上许多不朽作品的茅盾,生长在乌镇东栅,最后却安葬在他笔下写得最多的西栅。茅盾陵园临水而建在山坡上,是西大街最高的地方,居高而望,先生可以安详地每日看着他笔下的街景和生活在这里的人们。陵园建造十分用心,布局采用“子”字型,取自先生代表作《子夜》,这种独辟蹊径的巧思创意,让整个建筑在美感中见寓意。</p><p class="ql-block"> 华灯初上,西市河两岸的店家和摊铺依次点亮了灯火。桨声灯影里的乌镇如梦似幻,乌篷船张挂着红红的灯笼还在咿呀欸乃,饭店里水乡特色的佳肴飘出诱人的香气,参天的古树默默地向天空伸出了宽大的阔叶,枕河的水阁静静地伫立在碧流上静等你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