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游召稼楼古镇

清风无痕

<p class="ql-block">  召稼楼位于上海市闵行区浦江镇,是上海最早垦荒种地的地区,召稼楼文化是上海农耕文化的起源。</p><p class="ql-block"> 上海召稼楼古镇拥有五百年的人文历史,源于元初,横跨元明清三个朝代,保留众多明清古建筑如“礼耕堂”、“梅园”等。“召楼三宝”有召楼大曲、召楼羊肉、召楼拆蹄。</p> <p class="ql-block">  古镇以东街、南街、西街及姚家浜为架构,散落了不少如“礼耕堂”、“五进大院”、“梅园”等清代建筑,还有“报恩桥”、“复兴桥”等遗址。</p> <p class="ql-block">  召稼楼当地于元大德年间形成村落,兴起于明嘉靖、万历年间。明代工部右侍郞谈伦为激励父老不误农时,勤耕细作,多产丰收,特意命长子谈田在朋寿园东首建造了一座钟楼。从此,每日清晨鸣钟不止,逢天气有变时即鸣钟告示。钟楼题名召稼楼,以示重农礼耕。这一带就此人勤田丰,赢得四乡好评,因此人们将这里呼作“召稼楼”。</p> <p class="ql-block">礼园</p><p class="ql-block"> 在这秀美的仿古园林里,乡人们特意为两位改写上海历史进程的先贤建造了纪念馆。秦裕伯纪念馆的中央,安置着著名雕像家创作的高2.6米的馆主铜像。明初,秦裕伯被朱元璋封为城隍,成了上海的保护神,<span style="font-size: 18px;">中外游人看上海,一定会去上海之根——城隍庙。君不见,城隍老爷秦裕伯的故里就是召稼楼。</span></p><p class="ql-block">叶馆</p><p class="ql-block">迎面也是一座铜像。据记载,叶宗行的最大功绩在于疏浚范家浜、汇并吴淞江、接通上海浦、使江浦得以合流,为数百年后的上海成为东方大港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有专家说:有黄浦江才有今天的大上海,叶宗行功莫大焉。纪念馆门口挂有高式熊先生书写的对联:“论议开江功百世、廉勤敬德品千秋”。此时此刻,我们为先贤的开拓精神和历史功绩肃然起敬。</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去的太晚了,多数店铺都已关门,只能看个大概。江南水乡的韵味十足。</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