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标研读,常研常新——常永刚小学语文首席教师工作室开展课标再研读活动

初心

<h3> 教研——<br> 思想的碰撞,<br> 灵魂的唤醒,<br> 诗意的修行。<br><br>  2021年4月22日下午,常永刚小学语文乡村首席教师工作室的核心成员相聚一起,“分享·交流·收获”。本周活动主题依然围绕《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运用知识树的形式,体现目标的层层递进、螺旋上升的特点,分版块、分层次进行解读。学无止境,教无止境,研无止境,每次交流,大家都有如沐春风,柳暗花明的惊叹。</h3> <h3>  焦亚翠老师针对小学语文识字与写字的教学目标进行了解读:<br>  《新课程标准》明确出:“识字与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学习能力的基础,它不仅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也是文化素质养成和提高的第一步,特别是低年级学生的识字能力还关系到开发儿童的智慧潜能,发展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这就决定了识字教学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我们一直在探索研究的课题。<br>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努力激发学习兴趣,探究识字方法,拓宽识字途径,提高识字效率。</h3> <h3>  阅读是语文学习的重中之重,在学校的教育中,就必须有阅读教学,而阅读教学也会在以后的教学中会占据重要的比例。我们把阅读教学目标分为低段、中段、高段展开交流。</h3> <h3>  <br></h3> <h3>  李全美老师运用理论+课例的方法,将低段阅读教学目标清晰、明了地展现在我们面前。<br>  她认为:要想激发一、二年级学生的阅读兴趣,必须采用有趣的谜语、故事或一首歌,甚至一幅画,一段音乐等导入方式,吸引学生注意,使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进入阅读中。<br>  “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是一种有效的阅读方法,将图文结合起来,目的是通过直观的图景提供更加丰富的信息,引发学生的联想,使学生更好地了解文本语言的意思,与文本展开更加深入的对话。</h3> <h3>段良伟老师认为: <br>  中年段学生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h3> <h3>  张彦利老师对高年段阅读教学目标进行解读: <br>  高学段阅读要求学生默读要有一定的速度,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 300 字。<br>  对于默读的要求由第二学段的“初步学会&quot;变成了“有一定的速度”,要求明显有所提高。既然默读是一种技能,而技能的掌握就离不开训练,因此我们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一定要去除那些可有可无的环节,舍得时间、多给机会让学生去默读,每篇课文、每堂阅读课都让学生受到默读训练。</h3> <h3>  工作室主持人常永刚老师认真研读课标,他认为《语文课程标准》对口语交际提出了这样的要求: <br>  我们通过教学活动,应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口语交际是听与说双方的互动过程。教学活动主要应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采用灵活的形式组织教学,不必过多传授口语交际知识。鼓励教师遵循教育规律,在语文学习各板块教学活动以及日常生活中时时处处练习口语交际的能力。</h3> <h3>  孟令洁老师对于小学生写作方面的目标,有独到的见解: <br>  写作是语文课程标准五个板块中的重要一环,要求“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作文是衡量学生语文水平和语言发展能力的重要尺度,也是反映一个人语文素养的主要标杆之一。</h3> <h3>  李志欣老师针对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进行了解读: <br>  语文综合性学习是一种立足于语文课程标准之上,通过学生自主地开展语文实践活动以促进其语文素养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的学习方式,意义重大。<br>  综合性学习以其综合性、开放性、实践性、自主性等特征赋予了语文学习、语文教学新的生命力。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综合性学习是语文课程标准最大的亮点。</h3> <h3>  只要我们不断的努力和探索,小学语文教学一定会走向“柳暗花明”的境界,迎来“百般红紫斗芳菲”的春天。<br><br>编辑:李全美<br>图片:李全美<br>审核:工作室全体成员</h3> <h3>  </h3>

语文

学生

默读

阅读教学

识字

语文课程

教学

学习

阅读

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