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熙安:百岁老人话沧桑

池阳隐士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font-size: 15px;">本文作者彭熙安看望高凤清老人,并赠送老人池州老年大学专刊。后左边是老人小儿子朱小明</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2021年3月18日,是一个连绵春雨而放晴的日子。春风和煦,山城透绿,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我与贵池区摄影家协会的高满芳老师,乘车来到青阳县朱小明家中,看望百岁寿星高凤清老人。老人素衣青衿,文质清瘦,满头鹤发,风骨峻节,除听力有些障碍外,视力很好,思维敏捷,语言流畅,声音亲和。朱小明是老人的小儿子,在他引导下,老人叙说了她不平凡和跌宕起伏的一生,酸楚与甘甜一起涌来。</p><p class="ql-block"> 高凤清老人1922年9月出生在安徽当涂县,籍贯安徽贵池,是她祖父从贵池棠溪石门高迁住当涂的。她祖父在石门高只是一般农户,靠自己的聪明打拼,并节衣缩食,供子女读书,三个儿子都学有所成。风清老人父亲高运初是家中长子,上海震旦大学俄语系毕业,曾任黄埔军校俄文和政治教官,与老一辈革命家周恩来、叶剑英住在一栋楼上,高运初住二楼。高运初后转任南京国防部参议和六安专员等职,解放前病亡。风清老人二叔当过国民政府灵璧县县长和安徽省国大代表。其儿子高维智1949年进入中国人民解放军二野南京军政大学,后随军进军西南转业在四川工作和生活,有二女高平和高英一子高凡。高凡曾在原成都军区工作,大校军衔,现已退休。前几年曾携家人回石门高祭祖。三叔解放前任过南京某军队大队长,因吸食鸦片,解放后不久病故。</p><p class="ql-block"> 高凤清老人是家中独女,无有兄弟,小时是在蜜罐中长大的。她在当涂读完小学、初中后,考入芜湖女中读高中。1938年12月,芜湖沦陷。就读高中二年级的高凤清,被父亲送回老家贵池石门高避难。18岁那年,经亲友介绍,认识了同乡柳絮才高的大学生曹必鸿,并结为秦晋之好,有了琴瑟和鸣的婚姻。可谓“彩云追明月,才子配佳人。”</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15px; color: rgb(1, 1, 1);">本文作者采访老人,寻问贵池革命历史情况,</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15px; color: rgb(1, 1, 1);">后面是老人儿子儿媳妇</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15px; color: rgb(1, 1, 1);">图中“一支手枪 三发子弹 发动机厂送给必鸿的”,是老人的亲笔字,必鸿是老人丈夫的名字</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曹必鸿,1915年正月出生,贵池棠溪曹村人,1937年毕业于金陵大学化学工业系。青少年时代抱着科学实业立国思想专攻工科。平生酷爱文学,在中学时即有贵中文章数二曹之誉。大学时代所著诗文在金陵大学学报上屡有发表,作品曾获文学院金奖。金陵大学毕业后,赴贵州国民政府中央炮兵学校(都匀)当教师,这所学校是黄埔军校的分校,后来曹必鸿又兼任炮校子弟中学教导主任。</p><p class="ql-block"> 高凤清婚后一年是在老家曹村度过的,但由于从小读书,加上家中条件优渥,不擅长劳动,故不受婆母的待见。1941年随丈夫到都匀炮校生活。1942年,长子贵云出生,贵字,既有贵州的贵的意思,也有家乡贵池“贵”的涵义,云取用都匀的“云”字,表示纪念之意。1943年,曹必鸿调入贵州毕节大定县(现大方县)空军飞机发动机制造厂,任工程师,高凤清随夫到大定。在大定,女儿燕子和二子贵定相继出生。</p><p class="ql-block"> 抗战期间,中国空军力量薄弱,战事吃紧,“航空救国”的呼声渐高。1939年,面对抗日的严峻形势,国民政府航空委员会决定兴办我国航空工业,筹建我国第一个航空发动机制造厂。最初选址在昆明,筹备期间就被日军狂轰滥炸于襁褓之中。后选址于贵州省大定县羊场坝的乌鸦洞中。第一任厂长是清华留美高材生李柏龄,第二任厂长王士倬是清华大学教授、钱学森的导师。1941年1月1日正式成立发动机制造厂(公开名称为云发贸易公司),1942年底开始投入生产。这个设在溶洞里的巨大车间共分为三层,底层面积900平方米,为器材库;二层面积800平方米,为加工车间;三层面积700平方米,为装配、检验车间等。洞口有石砌护墙,上边还有成排的机枪射孔,洞内设有通风设备。当年守备森严,为国家重器之所在。全厂职工有2300人,办公楼、宿舍楼、合作社、邮局、银行、旅馆、职工俱乐部和子弟学校一应俱全。1943年3月20日,中国抗战领袖蒋介石曾来厂视察。1944年装配试车,完成第一批发动机,为抗战作出了贡献。新中国成立后,这里作为共和国的航空基地之一,继续发挥着它的作用。</p><p class="ql-block"> 曹必鸿先生在任飞机发动机制造厂工程师期间,厂方量才器使对他很是重用,他还为厂里创作了厂歌,现仍保存在乌鸦洞内。乌鸦洞是中国宝贵的现代工业遗产和珍贵的抗战文化遗产;云发贸易公司是中国航空工业发展史上的里程碑!</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15px; color: rgb(1, 1, 1);">图中老人翻看贵池棠溪革命历史像册</span></p> <p class="ql-block">  由于客里思家,1947年曹必鸿便携妻子儿女返乡探亲。当时国共内战已爆发,加之妻子恋乡,就未返回贵州厂里,在曹村山清水秀的老家河对面村庄开起了油坊,当了一名乡村“卖油郎。”当年的一天夜里,皖南新四军游击队高维国、陈爱民带领战士来到曹村。经过交谈,他们认为曹必鸿是个人才,就动员他参加新四军。曹必鸿被说得动了心,要不是考虑妻子和三个年幼子女,可能就跟游击队走了。因凤清老人耳朵听力不太好,当老人儿子朱小明用字条写了“给新四军什么东西”时,老人当即写下:“一支手枪 三发子弹 发动机制造厂送给必鸿的”字样,字体遒劲妍美。那是曹必鸿先生敬重新四军,将飞机发动机厂送他的一支手枪和三发子弹,送给了新四军。当晚,曹必鸿和妻子用熬豆腐的大锅煮面条,招待了游击队员。&nbsp;</p><p class="ql-block"> 瓜众乡民“三竿红日炊烟起,四邻门开农业忙”的生活,也使曹必鸿有了一份“知分心自足,委顺身常安”的恬静,他在油坊门前贴的对联是“仁里蹴居,全为商隐;太风成物,喜益农歌。”在人生的高光时刻抛弃个人前途,于纷乱时局中急流勇退,也反映了曹必鸿的洞明与睿智。但从对联可以看出,他胸怀抱负,只是隐忍待发而已。只可惜到1951年正月,就赍志而没于一场本村的长时间关押和政治审查。真是“人事纷纷难料,世事悠悠难说,何处问苍穹”?说到此,高凤清老人不禁悲从心来,泪流满面。在她的心目中,丈夫天赋凛然,忠诚寸心,追求科学,醉心专业,攻坚化学,为抗日尽力,对国家是有贡献的。对于曲为之防之外的打击,感到茫然、沮丧和无助,古人言“畏途终可选,无路实可悲”,最后丈夫宁赴湘流,不蒙尘垢,一代才俊就此殒命。高凤清老人还认为,曹家上代虽开油坊攒了点薄财,但救济乡民,善根于众,于福报因果,后代人不应遭此厄运。“不陷人间情,谁知其中泪”?</p><p class="ql-block"> 哀逝者既矣,叹生者多艰。从此,高凤清独自撑起了家庭。在管好小孩的同时,还要经营油坊。她的记忆力是惊人的,当地百姓十几人一道送柴来,她一起过称不用记账,结账时谁多少一清二楚。这样相安无事的过了几年。1955年严冬之际,她到贵池城里开会,三个小孩在家烧柴取暖,因弄不着火,就把油坊脚子油洒在柴上引火。有人看见就举报她家瞒产和偷税漏税,一下子被查处罚款150元。这在当时是一笔不小的数目。高凤清无力偿款,家中两个长辈卖了一头牛,得款50元资助她,才慢慢还清了款子,但油坊是无力开下去了。面对困境,通过开油坊的熟人施家千的介绍,她将9岁的二儿子贵定,过继到了里山四联村一户人家。这户曹姓本家忠厚待人,高凤清也宽慰了许多。1956年底,在政府的安排下,她担任了贵池郊城孔井小学教员,参加工作,生活才有了起色。</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15px; color: rgb(1, 1, 1);">图片是贵州毕节飞机发动机厂厂歌,</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15px; color: rgb(1, 1, 1);">歌词是凤清老人丈夫曹必鸿先生创作,</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15px; color: rgb(1, 1, 1);">现仍保留在发动机厂乌鸦洞内</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1958年高凤清迎来第二段婚姻,丈夫姓朱,是一名市场管理干部,延安抗日军政大学毕业后,被派回老家枞阳县参加新四军,属于罗炳辉师长的部队。1948年至49年,任过贵池殷汇镇镇长。解放后在税务和烟草部门工作。1958年被划为“右派”,回原籍参加劳动,高凤清也不得不随夫来到枞阳观桥农村生活。1959年小儿子朱小明出生。因丈夫适应不了农村劳动,加之脾气不太好,1960年就病亡了。值得庆幸的是,这一年,大儿子贵云与女儿燕子都在安庆玻璃厂招了工,算是解决了生活上的燃眉之急。</p><p class="ql-block"> 为了讨生活,高凤清在亲友的帮助下,1960年底来到江西彭泽县农村,当了一名拿工分的民办教师。其长子曹贵云,芜湖重点高中毕业,招工后很快做到了玻璃厂工劳科科长。后来厂里发现他家庭成份不好,把职务免了下到车间当工人。在越来越紧张的形势下,他感到前途无望,就自动辞职到彭泽县当了农民,并在农村成立家庭。高凤清老人怕女儿也受到打击,就动员女儿辞职并嫁到了彭泽农村,这户人家成份好且在当地是大户,一来政治上有个依靠,二来生活上也相互有个照应。说起那段日子的无奈,老人内心的酸楚伤感是自不待言的。</p><p class="ql-block">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犹如春风雨露,也滋润了高凤清老人的家庭。阴霾扫去,百花盛开。1977年国家恢复高考制度,彭泽县中学师资缺乏,聘请曹贵云当了物理教师。因教学成绩出色,后来他转到行政岗位。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到退休,曹贵云一直担任彭泽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兼上十岭垦殖总厂厂长职务。该厂是彭泽县的利税大户,下设磁土矿选矿厂、农机厂、家具厂、民用爆破器材厂、养殖场、林场、农场等。</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15px; color: rgb(1, 1, 1);">图片是2019年老人携长子曹贵匀先生及家人,到贵州羊场坝飞机发动机制造厂旧址访问,</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15px;">中间拄拐杖者是曹贵匀先生</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15px;">2015年高凡率家人来看望老人</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15px;">拍于石门高</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在家乡贵池学生和社会人士的帮助下,1980年,高凤清老人的退休问题也得到解决,此时她已经是快60岁的人了。她很快回安徽贵池办理了退休手续,享受了国家退休教师待遇。二儿子曹贵定1963年池州师范肄业,这一届的学生受三年自然灾害影响,皆为肄业回乡务农。1987年贵定到彭泽国营畜牧场做小工,因工作认真、出色,一年后招工当了车间主任,后来被提拔当了畜牧场场长,现已退休。小儿子朱小明高中毕业后,招工在贵池糖烟酒公司工作,现已退休。</p><p class="ql-block"> 值得一提的是,高凤清老人和子女非常热爱家乡。上世纪九十年代,乡镇企业刚刚起步,乡村经济举步维艰,村民主要靠外出打工增加收入。高凤清老人回棠溪和曹村探亲,看到家乡面貌改变不大,就动员担任彭泽县人大领导兼厂长的长子曹贵云回来看看。曹贵云回来后,考察了村里的环境与自然条件,并与干部群众座谈,出谋划策谋发展,还邀请乡村干部到彭泽有关企业参观考察。乡村很快决定:利用原小三线火炬厂旧址和厂房,建设民用爆破器材厂。彭泽县上十岭民爆器材厂提供了技术帮助和10万元无息借款支持。贵池市政府分管工业副市长汪市长具体联系该企业。市委胡书记和池州地委季书记,亲自到省化工厅争取项目并获通过。很快生产出合格产品。后来由于兵器工业部审批等原因,加之个别村民因私人恩怨上访闹访,影响了村里工作,导致了企业停产,所借款项也几年后才还清。当时我作为棠溪乡党委班子的一员对此很惋惜,但对曹贵云先生的那份感激和敬佩之情是发自内心的。</p><p class="ql-block"> 时光清浅,似水流年。转眼间,就迎来了高凤清老人的百岁华诞。老人之所以遐龄乐享,在于对世事的看淡、看破、看开,心宽无处不桃园。正如唐李益的一首诗:“万事销身外,生涯在镜中;唯将满鬓雪,明月对秋风。”老人年轻受苦,老来享福,本只想享有一缕春风,却收获了累累硕果期颐之年的春天。</p><p class="ql-block">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在春光明媚的好时代里,百岁老人将颐养天年,尽享太平盛世之福!</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right;"> 彭熙安</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font-size: 15px;">图片是老人与家人在贵州毕节</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font-size: 15px;">羊场坝飞机发动机厂厂歌前留影</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15px;">新照片和视频由高满芳拍摄。</span></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