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院见闻感悟

马文

<p class="ql-block">  由于膝痹,今年冬春之际曾两次先后入住省中医院推拿科治疗。住院二十多天不算长,却给了我不少在日常生活中体会不到的人生感悟。今利用养病的闲暇,将这些触动我心灵的点点滴滴记录下来,与亲人朋友们共勉。 </p> <p class="ql-block">一、 病房中的亲情</p><p class="ql-block"> 在推拿科住院的大部分是腰腿、肩肘和颈椎等久治不愈的老年人或中风病人。他们行动不便,甚至长期需要人照料。可这里请护工的却很少见,大部分都是亲人照料。有儿子照顾父亲的,有女儿照顾母亲的,也有老夫妇一起住院互相照顾的,但最多的还是老两口中一方照顾另一方的。他们夜以继日的为生病的亲人梳洗翻身、喂饭喂药、端屎端尿;甚至从轮椅上抱上抱下、推着轮椅一个项目接着一个项目的做治疗。可以说是吃不好、睡不好、体力精力消耗大,还要有足够的耐心。</p><p class="ql-block"> 是什么力量支撑着他们呢?是亲情和爱心!他们的精神一次又一次的感动了我。</p> <p class="ql-block">  由于病房紧张,我在刚入院时暂住走廊。于是有机会去接触更多的人。在这人群中,偶见一位四十出头的女性在悉心照料一位与其年龄相仿的中风男病人,惯性思维大家都认为他们是夫妻。可实际上,病人是她至今未婚的弟弟。她带着弟弟在半年中转辗了数家医院。为了照顾弟弟,她连自己刚满十二岁的女儿都顾不上了!还有一位六十多岁的女性告诉我,她的姐姐中风后卧床不起、丧失自理能力,全靠她照料。白天劳累、夜晚失眠也只能咬牙撑着。同病房的一位中风老太婆,除老伴长期照料外,还有女儿、侄女等轮流值班。</p><p class="ql-block">在这里,我体会到了浓浓的亲情。同时也认识到:一定要保护好、照顾好自己,少给亲人添麻烦就是对亲人的关爱。</p> <p class="ql-block">二 良好的医患关系</p><p class="ql-block"> 在社会上医患纠纷频发的当下,中医院推拿科的医患关系犹如一股清泉,滌荡着那些世间的污秽。由于老年患者较多,而医生又都是些70后、80后,所以医生一般都称呼病人为叔叔、阿姨。在治疗中不但耐心倾听老人们的“啰嗦”,还给予耐心解释和的疏导。患者随时可以跟医生沟通交流,得到医生的指导。</p> <p class="ql-block">  每天早晨,设有几十张治疗床和各种治疗仪器的大厅里,人满为患。这也是医生们最忙碌的时候。尤其是推拿医生,每位医生每天要为几十位患者做推拿。这可是“重体力劳动”哦,我不免心疼这些“孩子们”。我的主治医生是个高高帅帅的小伙子。他医术精湛、态度亲和、温文尔雅,得到病人的一致首肯。</p> <p class="ql-block">  老年病、慢性病治疗的周期长,又容易反复发作,所以很多患者都是“二进宫”、“三进宫”、甚至“五进宫”、“六进宫”。时间长了,老人们也会把医生当成朋友,加微信、通电话,逐步形成良好的医患关系。</p><p class="ql-block"> 在这里,病人有自己应有的尊严,医生得到了应有的尊重,大家有一个共同的目标,就是治病!这种简单又纯粹的医患关系与那些污浊的金钱至上、坑宰患者、敷衍了事的医疗作风形成了鲜明的对比。</p> <p class="ql-block">三 生命真的很脆弱</p><p class="ql-block"> 现在流行一句很经典的句子,叫做“意外和明天不知哪个先到来”。这次住院确实让我体会到了那惊悚的一刻!</p><p class="ql-block"> 一位与我同龄的老先生在医院照顾膝痹的老伴。他每天打水买饭、忙出忙进,还经常与病友们聊天,辛劳并快乐、善良而谦恭。据他自己说,十几年来一直在带外孙,直至老伴住院之前。可是一天下午,在等待老伴做治疗时突然倒地、不治身亡。而且就在他倒地之前十分钟,还和我闲聊了两句,没有任何不祥征兆。他倒地后,医院马上就地紧急抢救,但最终还是未能挽救他的生命。这件事使得众病友们唏嘘不已、久久不能平静。毕竟太突然了,而且就发生在我们身边。</p> <p class="ql-block">  生命是宝贵的,每个人的生命只有一次。</p><p class="ql-block"> “意外和明天不知哪个先到来。”老年人“意外”的概率会更高一些,我们更要万分珍惜这生命的最后阶段。想做的事,赶快去做;想见的人,赶快去见;想买的东西,别犹豫;想说的话,别久存心里。快快乐乐过好每一天。</p> <p class="ql-block">马文 摄影 撰稿</p><p class="ql-block"> 2021.4</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