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我和蒋平畴老师的合影。</span></p> <p class="ql-block"> 我学习书法的兴趣始于中学时代,1972年我进入福建省闽侯县南屿中学读初中,那时正是文革后期,学校经常有人贴“大字报”,我也跟着凑热闹,曾写过一篇名为《该悬崖勒马了》的“大字报”,1975年吴其煊老师在我班(高一(5)班)当班主任,他负责学校宣传栏工作,他看到我的毛笔字写得比其他同学略好一些,就叫我负责学校宣传栏的毛笔抄写事务,经过一年半的胡乱涂写,我的毛笔字有了一些些进步。</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林其潭老师</span></p> <p class="ql-block"> 我的第一个书法老师是闽侯县上街镇新峰村的林其潭老先生,他是我二姐夫的堂伯父,1996年2月我到二姐家做客,就去林老师家闲聊,看到他家里挂着他写的书法作品,颇为欣赏,林老师还拿出他的其他书法作品给我参观,让我羡慕不已,他当时给我讲他写的一幅字曾经卖过三百元,对我触动很大,心想学书法不仅精神上可以愉悦,而且还有物质上的收获(其实想卖字是太难了),所以我回家后就开始学习书法,每两周就将自己写的字给林老师批改,他非常认真地进行修改和评说,经过近一年的学习,我的书法有些进步,多亏了林老师的悉心指敎!1997年后由于工作忙就没去林老师那里了。</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蒋平畴老师</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蒋平畴老师作品之一</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蒋平畴老师作品之二</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蒋平畴老师作品之三</span></p> <p class="ql-block"> 1999年通过朋友介绍认识了蒋平畴老师(曾任福建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那年3月份蒋老师在福州大学开设晚间书法课,那是我第一次听专业书法老师讲课,经过三个月的听课,对书法理论有些粗浅的认识,从1999年至2006之间,我也偶尔把自己写的字请蒋老师批改,从蒋老师的批改中也有诸多收获,2006年我辞去工作后到福建省老年大学系统地听蒋老师讲课,每学期听蒋老师的两门课,听完蒋老师讲的篆隶楷行草的书法课程。2010年至2013年又听了蒋老师三十多次的《书法心解》的系列讲座,由于自己悟性差,听了8年蒋老师的书法课程和讲座,虽然从书法理论上掌握一定的知识,但在许多问题上还是很朦胧的,在实践上书写的字还比较差。在上述学习期间,我专心听课,认真做笔记,将老师所讲的内容都尽可能地记录下来,可惜的是,事后没有认真地去复习,所以对蒋老师讲的内容,有些至今都还没弄明白,孺子不可教也!蒋老师讲课很受老年学员的喜欢,我的同班同学80岁的我的姑姑林美玉每天从仓山赶到五四北听课,几年来没有特殊情况都坚持来听课,班上许多象我姑姑那样80多岁的学员喜欢听蒋老师的课,有一次学校想把蒋老师换掉,但班上同学不答应,结果准备试讲的老师无法上讲台上课。</p><p class="ql-block"> 2006年我才48岁,是“破格”进入老年大学学习的,当时班上大部分同学都是六十岁以上的老同学,我在他们之中是年轻的一辈,加上我外向的个性,所以在班上比较活跃,经常向胡贤枝、谢雅添、程道干等几位字写得比较好的老同学请教书法问题,同时也时常与自己基础差不多的同学探讨书法学习中的问题,虽然自己只有半桶水,但还是愿意洒出一点点,我觉得如果能给别人一点点帮助,也是体现我们自己价值所在。可能是这个原因,在2007年9月班长陈鎏叫我担任班级学习委员,我组织楷书、行书、篆隶、草书四个业余学习小组,组织大家进行学习上的互帮互助,主要开展专题讨论和习作互评,许多同学通过参加学习小组活动,在书法上有一些收获。我还关注省市书画院的书展活动,每次都将书展信息通知大家。所以2008年我被老年大学评为优秀学员。</p><p class="ql-block"> 蒋老师除了每周上课外,每周的星期二上午8到12点义务为同学们批改作业。蒋老师每次都非常认真地评改作业,在作业上画了许多圈圈,写了一些评语,还说了与作业有关的书法知识,有时因为作业比较多批改时间都超过十二点,但他还是饿着肚子坚持批改完才回家吃饭。每周二都有二十多位同学拿了许多作业来请蒋老师评改。我几乎每周都带作业去参加,在批改作业的那天我很早就去排队了,搬张凳子坐在老师身边,认真听讲评,有时还做些记录,自己的作业批改完后,只要家里没什么特别急的事,我都坚持听完所有作业的讲评才依依不舍地离开。通过几年的听作业讲评,我的书法眼光提高了不少,可惜的是手上的功夫却进步缓慢,到现在还是眼高手低。听老师讲评作业是一种提高自己鉴赏水平的一个很重要的方法,看别人作业中的优缺点,可以见贤思齐又可见恶改之。</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贝威扬老师</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贝威扬老师的作品</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贝威扬老师的著作</span></p> <p class="ql-block"> 2001年我购到贝威扬老师写的《书法创作奥秘》一书,阅后收益匪浅。该书提出了一套新颖有效的书写技法,如“大小章法二十字方针”、“五步数码法”、“轴线章法“、”气运贯通法”等,对书法爱好者等都有指导作用。但因我当时书法知识知之甚少,对书中的观点不太理解,现在才有些明白。书中的许多观点是符合中国书法的内在规律,值得一读。贝威扬老师是中国书协会员,是中国“无极书法”的创始人,“无极书法”值得提倡。“无极书法”对我的书法有较深的影响。得到一本好书,精读一本好书都是你人生中的机缘。对书法探索者而言,要在书海中多淘宝,争取淘到对自己有用的好书,并努力摄取出书中的精华,才能丰富自己的作品。</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程天琦老师</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程天琦老师作品之一</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程天琦老师作品之二</span></p> <p class="ql-block">程天琦老师作品之三</p> <p class="ql-block"> 从2011年至2014年我听了福建省老年大学的蔡康美、黄勇、王金龙、马启雄、程天琦等几位老师的书法课,重点听了程天琦老师(福建省书法家协会会员)的行、草、楷的三门课,收获颇多,程老师讲课的特点是:理论与实践紧密相连,对书法理论的讲解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对书法实践(书写)的指导比较好,可操作性强。最难能可贵的是程老师克服年纪大(77岁)、身体有病的困难(他子女不让他上课),一直坚持为同学讲课,而且全身心地毫无保留地把自己的所学所有的知识都传授给同学们,连他的讲稿都复印给同学们学习。</p><p class="ql-block"> 2011年4月我插班到程老师班学习行书。程老师年纪大了,耳朵听力不灵敏,经常听不到学校的下课铃声,我担心老师连续讲课很辛苦,也担心同学们课间没休息,所以每次听到下课铃声就举手报告提醒老师,上程老师课时,在上课之前在班级教室的后面墙上都挂有同学们的习作,老师如有早来就请老师点评,没有老师时同学们就互相点评,我也经常将习作挂上去,而且我还主动点评同学们的习作,积极和同学们进行书法学习上的互动。可能鉴于上述的两件事,班上的一些同学觉得我比较热心,印象比较好。2013年9月,这个班的班长家里有事不来上课了,有一天班主任林果老师在班上说,请大家推荐班长人选,有人推荐我,有人推荐原副班长黄细英同学,林果老师叫大家举手表决,表决结果我当选班长。我当班长后组建了新的班委会,请黄细英、陈翀、秦陆美、江珠玉等几位热心班级工作、书法基础较好的同学担任班委,并进行了分工,制定岀班级工作计划,在2013年度中班委为同学们代购了书法书籍,传递了省市画院等几家展览单位的书画展览信息,召开了本班同学参加的学书经验座谈会,协助老师做好班级教室后面墙习作的点评工作,组织同学们参观书画展览,把同学们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及时与老师沟通等等工作。程老师因身体原因退出教学后,我还组织了一个书法学习小组,不定时地请程老师为我们十几位同学开小灶,地点设在洪山桥林国生同学家,感谢林国生同学给大家提供良好的学习场所。</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除了向老师学习外,我还从书本上、电脑上学习书法知识。1996年购买第一本书法字帖是《柳体结构九十二法》,从1996年至今购有各种书法书籍近三百本。1998年开始订阅《书法报》和《书法欣赏》。平时经常上纲络查找各种书法资料 。从1999年起至2014年,我经常去福建省图书馆阅览室阅览各种书法报纸和杂志,如《书法报》、《书法》、《书法导报》、《书法欣赏》等,还经常去借书室借各类书法书籍,可以说福建省图书馆有相当部分书法书籍都被我借过,可惜的是,看了不少,却收获不多,因为理论上的东西是不容易转化为实践上的收获。</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学书二十多年来的体会和教训。一、毅力不够。在学书的早期,虽然每月每日都订有学习计划,但很多时候都是计划落空,没有真正执行下去,事后发现总是找各种理由原谅自己。所以自我监督是一件非常难的事,还是外部的监督有力量。二、复习时间太少。多年来虽然记录了大部分老师的讲课内容,大约有六本笔记本,还有三本摘录记录,但基本上没有花时间去复习、去消化、去理解,处于一知半解状态。三、怕苦怕累的思想。学习书法是一件很枯燥和很累的活,当岀现困难时,总有退却的思想。学书前几年还有些动力,越学越感到学习书法太困难,越没有干劲学,只好随波逐流,以快乐书法聊以自慰。四、勤劳很重要,方法最重要。过去我花了很多时间学习书法,但收效甚微,原因是没有掌握到好的学习方法。在任何学习中,学习方法都是至关重要的,只有善于动脑,善于向他人请教,才能掌握各种书体的内在规律,才能学习到和总结到好的学习方法,才能事半功倍。而自己平时经常没有很好地思考就胡乱徐鸦、信笔书写,浪费了许多宝贵的时间和笔墨纸砚。五、基础没打牢固。没有意识到“学书先学楷书”这句话的重要性,以前也学过柳体,《张黑女》《张猛龙》等楷书,但都没学好又学其他书体,学了不少都不精,都是蜻蜓点水,学些皮毛,后来对魏碑有所倚重,但亦未学深学透。六、急于求成的思想。不想下苦功夫临摹,就想走捷径,希望一口吃个大胖子,没东西就想变,结果越变越差。实际上要有突破就必须有积累,厚积才能薄发,积累多了,加上勤于思索,到一定的时间,必然会融会贯通、水到渠成、瓜熟蒂落。</p><p class="ql-block"> 学书后有两好处:一、在书法海洋漫游中感觉岁月静好,愉悦地度过二十多年的时光。二、书法理论和书写技巧都有一定的进步,自我感觉还是有一点点的成就感。人生的意义是对得起自己对得起社会。从学书的两好处看是对得起自己的,但对社会就做得不够了,当时只是为老年大学的同学提供一些帮助,后来帮助过一些书法爱好者,帮助过一些要求写广告写春联写婚联写书法作品的乡亲、亲戚、朋友,只是做了这些小事,但没为社会做更多有益的事,大部分时间都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多读书法书”,用在书法的时间比较多,必然少关心国家大事,少关弱势群体,真是“玩物丧志”啊!</p><p class="ql-block"> 今天我能写出过得去的毛笔字,是上述诸位老师和同道们指导和帮助的结果!谢谢!</p><p class="ql-block"> 辛丑暮春善清撰于悠斋</p><p class="ql-block">我的拙作如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