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记:苏州薄醉起灵感

行云流水

<h3><strong>(一)</strong></h3></br><h3>老友当向导,去了趟江苏昆剧院。院地处苏州闹市,周边几条小巷,汽车、电动车、三轮车、行人、卖菜摊贩等堵塞得行走都不太方便。不过,穿过这些巷子,走进剧院的大门,似乎打开了另一扇窗。这种格局,有点像西湖边灵隐寺,穿过飞来峰,边上有一块“咫尺西天”的碑,看见碑,就是告诉你,世界变了。</h3></br><h3>周树人某篇文章里说在某寺庙喝一杯茶,可抵十年尘梦,这说法有点太夸张。但是若在人少的下午,到这里盘桓半个下午,喝杯茶,看看道具和窗外的风景,听听收音机里的曲子,应该是非常有意思的一件事。</h3></br><h3>据说有些下午,有时候某些省里市里的“圣物”会带了随从来听昆曲,就会给他们来场小唱。我若是有心情和时间,有时候想带了相同意趣的朋友圈来院内变装,有时候呢,找个微雨的下午,独坐在院外巷头的小酒馆,静静地听那时有时无的小曲。</h3></br><h3><strong>(二)</strong></h3></br><h3>拙政园,狮子林,网师园,怡园,西园等小时候都去过,当时自己没有岁月的洗练,看不出什么精致,倒觉得和杭州的山水或公园相比,除西园外,都显得有点局促。几年前到苏州工作后,有时候想那些园子若是自己来住的话,肯定很不错,就有了结合居住再去看看苏州园子的想法。</h3></br><h3> <h3>有个周日下午,我独自重游了留园和拙政园。具体结构来历什么的我就不说了,大家可参照别的介绍。</h3></br><h3>留园不大,却又分隔成了很多小院子。透过圆圆的墙门,能看到很多绿的芭蕉树,灰白的墙上爬着葡萄藤。也许是没有受过很好的建筑教育之故,我觉得留园虽然精致却还是局促,远比不上我在扬州看的何园之大气雅致。加上天气热,游人挤来挤去的,看了一会儿我就准备出园。</h3></br><h3>这时候却听到一阵歌声,放眼看去小池对面一个小亭子里,一个盛装女子正在唱苏州评弹,声音抑扬顿挫,绕梁不绝。我拿了包,隔了墙坐着树荫里,虽然听不懂,却感觉每个字都听得清清楚楚,非常舒服,就坐着一直听她唱完了才出园。</h3></br><h3>这么一个炎热的下午,坐在林荫下,听一段苏州评弹,真是值得。我似乎明白了苏州园林为何久享盛名的原因。</h3></br><h3>苏州的园子,若比喻成一幅没有完成的画,苏州评弹就是那最后的一笔点睛。沪杭的名园也多,最后为何还是苏州园林独享盛名,我想是因为没有适合的音乐之故。独角戏(上海)、沪剧、小热昏(杭州)、越剧(杭、沪、绍等),较适合在剧场或广场或亭子里大家围着看,大多以剧情取胜,不像听评弹,可以一个人拿了杯茶,远远地坐了,悠悠地听,慢慢地想些事情。(评弹之外,文士雅趣,可以诗酒风流的还数昆曲。看上海旧闻,当初上海康脑脱路上(现康定路)的名园—徐园,本来默默无闻,后来园名远扬,也是因为昆曲“传家班”之故)。</h3></br><h3> <h3>出了留园后,又去了拙政园。</h3></br><h3>拙政园的结构是苏州园子里我最喜欢的,精致之外,还显得疏朗。秋意浓时,坐在湖边,赏桂吃蟹看月,是人生快事。若拥雪来个羊肉火锅,更加不得了。</h3></br><h3><strong>(三)</strong></h3></br><h3>虎丘除了历史,景色一般,寒山寺淹没在闹市中。贺铸的“凌波不过横塘路”现在变成了工业开发区。范成大的石湖边架起了环城高速。</h3></br><h3>大名鼎鼎的观前街,则和上海城隍庙、北京东安市场、南京夫子庙一样,变成了卖杂货、小吃、古玩以及烧香拜佛等的大杂烩……</h3></br><h3> <h3>有一天下午看报纸上介绍七里山塘,就出门打了出租车,司机自称苏州人却不知道山塘是什么东西。下车重新换一辆,司机二话没说直接就把我拉到七里山塘口子上。山塘是一条河,两旁建了两层楼的木建筑房子。沿河都开了窗,小船划了来卖东西的话,居民从窗里垂了篮子放了钱就可以成交了。</h3></br><h3>现在已经建设成了一个风景区,房子的前面都挂了大大的红灯笼,看上去非常好看。听说现在其实也是有很多的买卖是在船和窗之间进行的。农历四月十四的“轧神仙”(相当于北京的庙会)时,这里“东风夜放花千树”,非常热闹。</h3></br><h3>穿过三四百米的七里山塘,又回到了闹市。路口叫了一辆人力车,让车夫给推荐一个地方,他带我去了平江街道。</h3></br><h3> <p class="ql-block">平江街道是我较喜欢的一个苏州侧面,体现了活生生的“苏州人家尽枕河”的味道。街道一边是房子,也是和山塘一样是临河建的,只是都是普通人家,没有挂任何装饰。另外一边是寺庙、道观、钱庄和杂树等,前面有条两米宽的石板路,人力车可以拉过去,人可以坐在车上舒服地看对岸的风景。每隔几十米,两岸之间就有一座小小的石拱桥,桥边往往有几个农民拿了菜和居民做买卖。有些居民骑了车刚回家,有些则大约已经安顿好了,坐在河边椅子上看报纸。</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过了平江街道,我让车夫拉到了葑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听朋友说,平江街道,也是越来越同质化了,最好的地方,就是葑门直街,史料记载,宋朝时这一带河泊交错,长满了野生的茭白。</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想,长满野茭白的河边的小酒馆,我是永远也找不到了,但是让我薄醉的闹市小酒馆,说不定还有吧。我想想体会点古意,找一家小酒店点一盘茭白肉丝,喝点黄酒,但找了半天,都是些服装衣帽店。</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苏州,请让我薄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著作权归作者所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