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抱自然 遇见美好

叮叮当

<p class="ql-block">——重庆市初等教育研究所赴铜梁区开展集体视导调研小学劳动与技术龙都小学分会场</p> <p class="ql-block">《中国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途径。各级各类学校要从实际出发,加强和改进对学生的生产劳动和实践教育,使其接触自然,了解社会,培养热爱劳动和艰苦奋斗的精神。”为了深入贯彻这一精神,龙都小学在2021年4月20日开展了课题为“制作植物身份证”的劳动与技术课程,本堂课由龙都小学青年教师孙柯执教。</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课题背景</p><p class="ql-block">漫步龙都小学校园,仿佛踱进一个诗情画意的世界。夏季是“树阴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时一声”;秋季是“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校园里的一树一木在美化环境的同时,更为我们的美好校园生活增添了多少幸福回忆。</p><p class="ql-block">植物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绿色的草地、高大的行道树、娇艳的花朵、香甜的果实等形形色色的植物不仅装点着我们的生活,更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必需之物。</p><p class="ql-block">学生们每天生活在环境优美的校园中,对校园的植物知之甚少。为了帮助学生树立热爱大自然,关心植物的意识,并培养学生热爱学校的情感,基于这一出发点,孙柯老师设计了为校园植物制作身份证的劳动与技术课程。</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主题导引</p><p class="ql-block">孙老师以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身份证为话题,激发学生探索兴趣,引出本堂课的主题——为制作植物身份证。</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实地观察,整合步骤</p><p class="ql-block">由于各方面的局限,学习学习以间接经验为主,直接经验为辅。这就使得学生不能亲身体验获得知识的过程,而是跟随书本知识,亦步亦趋。所以国家大力倡导开展实践课程,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小学生主体性发展,培养创新能力。</p><p class="ql-block">就本堂课而言,孙老师带领学生亲近自然,实地观察学校中的植物,让学生不再局限于课本上既定的知识,而是与校园的绿色植物来了一次亲密的接触。通过老师的介绍,同学们认识了校园内的植物种类,初步了解了这些植物的特征。进而,孙老师利用同学们收集的资料,向同学们展示了制作植物身份证的步骤与方法。</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动手实践,合作探究</p><p class="ql-block">劳动实践最主要的目的是发展学生动手能力、设计与制作能力,激发学生的动手兴趣,鼓励学生对知识的综合运用,重视获得知识的方法与过程。</p><p class="ql-block">孙老师为我们呈现的这堂实践课,不仅贴近生活,让同学们感受自然之美,更能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自我探究精神和创新实践精神。本堂课以学会制作植物身份证为目的,其更深层次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自我展示,交流评价</p><p class="ql-block">现代教学观主张将传统教育中以教师为主体,学生为客体的观点逐步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观点。所以教师在教育过程中,不仅要注重教师的主导性,还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这一观点贯穿于孙老师的整堂课中。孙老师带领学生自主探究、整合知识,学生在运用知识的过程中完成知识的内化,转变为自身的知识。而后让同学们亲自动手,完成植物身份证的制作,并邀请同学们展示作品。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探究活动中发挥得淋漓尽致。</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教师互动交流</p><p class="ql-block">这堂劳动与技术课圆满结束。方霞老师主持评课会议,全体听课老师参加这次会议。</p><p class="ql-block">课后孙柯老师认真听取专家和一线教师的指导意见,并从中反思本堂课的不足与缺点。从孙老师的话语中我们了解到,孙老师从开始准备这堂课到4月20日展示这堂课,期间不过几日,大到教学设计,小到细节问题,给听众带来了一场精美绝伦的现场演示。</p> <p class="ql-block">在场观看本堂课的老师也对这堂课高度评价,赞不绝口!</p><p class="ql-block">周良骏老师: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有效利用,重要的是体现在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本堂课全程使用信息技术,改变了传统教学中粉笔加黑板的单一、呆板的表现形式,能够营造生动形象,具体直观的视听环境,将抽象、陌生的知识直观化、形象化。</p><p class="ql-block">李川老师:孙柯老师的这堂课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的基本功扎实,教态亲切自然,整体课巧妙地运用了语言描述和提问等方式创设情景,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纵观这节课,学生学习如热情高涨,师生互动、配合默契,取得了较好的学习效果。</p> <p class="ql-block">重庆市初等教育研究所曹雷老师从以下几个方面谈到在小学开展劳动课程的意义。</p><p class="ql-block">(一)开展劳动实践课有利于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及个人品格</p><p class="ql-block">校内劳动实践课程能够有效的提高学生们的生活自理意识以及动手能力,使他们在劳动过程中逐步克服困难,在具体的动手实践过程中学会生活技能。</p><p class="ql-block">(二)开展劳动实践课有利于生态校园的建设</p><p class="ql-block">开展校内劳动实践课,是落实教养工程的重要举措,有助于更好地将学生素质养成教育落到实处,有助于培养爱护环境、珍惜环境的个人品质,有助于推动学生自主参与校园环境保护工作,更好地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p><p class="ql-block">(三)开展劳动实践课有利于培养学生劳动观念以及感恩意识</p><p class="ql-block">西方先进国家的高校,后勤工作几乎由学生完成。反观国内高校现状,学生的劳动习惯、吃苦耐劳精神都大不如前,通过积极开展劳动实践课,学生们在生活学习过程中以前随手乱扔垃圾的习惯明显得到改善,他们会自觉的将垃圾放置在规定的地方,同时对校内的环卫工人态度也有明显的改善,更重要的是在学校参加简单劳动,能使学生体会到长辈们的艰辛。</p> <p class="ql-block">乌申斯基说过:“大自然是教育的最强有利的手段之一,不采取这种手段,即使是最细心的教育,也是枯燥无味的、片面而不能引人入胜的。”不可置否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为人们的生活增添了更多的现代色彩,但它也是一把双刃剑。科技的发展给世人带来便利,却也剥夺了了孩子们亲近自然、探索自然的机会。教育就是要回归本质,让孩子亲身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和奇妙,促进孩子释放天性,激发自身潜能。因此在创设与教育相适应的良好环境时,我认为其中也包括自然环境。我们在安排教育活动时,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充分发挥大自然对学生的教育作用。</p> <p class="ql-block">撰稿:叶钰婷</p><p class="ql-block">审核:陆学伟</p>

学生

老师

劳动

本堂

实践

植物

这堂

校园

教育

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