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西厢记》的定兴方言<br> ——由定兴广场王实甫雕塑谈起<br> 胡学兰<br> 定兴文化广场有一个高大的人物雕塑,关于面朝北方、手持书本、背手耸立的雕塑,我在广场问过好多中学生:“知道他是谁吗?”大多数人说不知道。他就是中国文学史上最优秀的元代戏曲作家——王实甫。关于王实甫的介绍,好多书籍都说是元代大都人。1953年著名学者孙楷第教授和1956年冯沅君教授等人考证后,认定王实甫就是河北定兴人。我们再具体说,他就是定兴究室村人,约生于1255—1260年间。王实甫生存年代之时,定兴属于大都。这是河北师院教授张月中考定的。<br> 王实甫的戏剧代表作《西厢记》,是古代爱情故事很高的艺术成就之作,古称“天下夺魁”令人叹为观止。<br>关于《西厢记》的作者曾出现好多分歧。陈中凡先生在《江海学刊》二月号发表《关于西厢记的创作年代及其作者》一稿,后来,《文学遗产》第三四九期也有陈中凡和杨晦同志讨论《西厢记》作者问题的文章。<br> 我认为,《西厢记》的作者就是定兴人王实甫。这从《西厢记》里夹带的一些定兴方言可以看出来。<br> 《西厢记》写莺莺和张生的爱情故事,有一番的周折,受到莺莺母亲的阻挠,受到孙飞虎的干扰,也受到郑恒的破坏,但在主要人物红娘的帮助下,莺莺终于和张生走到一起。“愿普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属”的口号就明确了《西厢记》的主题。共五本二十一折,是元杂剧兴盛的一个创举。但剧本内容有好多定兴方言。<br>“颠不剌的见了万千,似这般可喜娘的庞儿罕会见”,这里“颠不剌”方言,意思是:没头脑没正经的样子。<br> 末言:“头房里下,先撒和那马者!”“撒和”,去除马的羁勒,任其徐行自适,让其蹓跶,以防停食。也就是洒脱的意思。“聪云:他父母的勾当,如何不来。”方言“勾当”,是事情意思,是中性词。还有“姐姐,你不知,我对你一件好笑的勾当。”现在我们还用这词,如:我干了一天的勾当,累死我了!<br>红云:“姐姐,有人,咱家去来,怕夫人嗔着。”“嗔着”是介意之意。“黄昏这一回,白日那一觉,窗儿外,那会镬铎。到晚来回书帏里比及睡着,千万声长吁捱到晓。”“镬铎”是喧闹之意,一般写作“嚄啧”,是大呼小叫的意思。<br> “昨宵个锦囊佳制明勾引,今日个玉堂人物难亲近。这些时坐又不安,睡又不稳,我欲待登临又不快,闲行又闷。每日价情思睡昏昏。”这里又充分体现了定兴的方言。“今日个”就是今天。“每日价”是每日之意,“价”是词语尾音,无意。这个口语不是我们常用吗?比如:他每日价唱歌去,唱得很好。又如:他整天价干重活,累弯了腰。“价”是词语尾音,没意义。<br> “搭伏定鲛绡枕头儿上盹”,定兴话就是多爱带“儿”,这里“枕头儿”很典型。还有,“吟得句儿匀,念得字儿真,咏月新诗,煞强似织锦回文。谁肯把针儿将线引,向东邻通个殷勤。”定兴话就是儿化韵多,这里“句儿”“字儿”“针儿”都是我们常说的儿化韵。<br>“你那里问小僧敢去也那不敢,我这里启大师用咱也不用咱。”这里的“也”字与“或”“抑”字用法相同,是表选择的连词,是说:你问小僧敢去还是不敢去,我这里启问大师用咱还是不用咱。<br> “我身子有些不停当,来不得。”“不停当”是不舒服的意思。“门儿外,簾儿前,将小脚儿那。我恰待目转秋波,谁想那识空便的灵心儿早瞧破。”这里“将小脚儿那”里“那”通作“挪”字,移动之意。<br> “小生为小姐,昼夜忘餐废寝,魂劳梦断,常忽如有所失。自寺中一见,隔墙酬和,迎风待月,受无限之苦楚。甫能得成就婚姻,夫人变了卦,使小生智竭思穷,此事几时是了!小娘子怎生可怜见小生,将此意申与小姐,知小生之心。”“可怜见”此是宋元人习语,值得可怜的意思。<br> “在湖山下,我问你咱,真个着你来哩?”“真个”是“真正的”意思。“只你那夹被儿时当奋发,指头儿告了消乏;打叠起嗟呀,毕罢了牵挂,收拾了忧愁,准备着撑达。”“撑达”常用,如:从前这孩子多撑达,如今三言换不出一语来。这里都是活泼意思。定兴话里也有贬义,如:撑达他没勾当干,老去随便打架,怎么样,这回他被别人打了。<br> “忌的是‘知母’未寝,怕的是‘红娘’撒沁。”“撒沁”是撒娇、撒赖意思。撒,就是人之某种情状。<br> “似这等辰勾空把佳期盼,我将这角门儿世不曾牢拴,只愿你做夫妻无危难。我向这筵席头上整扮,做一个缝了口的撮合山。”“辰勾”是水星。“整扮”是打扮整齐。“撮合山”是媒人。撮合,是从中介绍促成。如:他们搞对象没有媒人,你给他们撮合撮合去吧。这是现在常用的。<br> 《西厢记》里用定兴方言的例子还有好多,不再赘述。希望大家走到文化广场,知道塑像是王实甫,所作杂剧十四种。知道他的杂剧代表作是《西厢记》。塑像的后面曾把明初贾仲明续编《录鬼簿》时,写了一首追吊王实甫的凌波仙词:风月营密匝匝列旌旗,莺花寨明飚飚排剑戟,翠红乡雄赳赳施谋智。作词章风韵美,士林中等辈伏低。新杂剧,旧传奇,西厢记天下夺魁。</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