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士兵的对越作战亲历记(10)

张玉军(潍坊)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纪念对越自卫还击战胜利42周年!纪念参加对越防御作战36周年!</span></p> <p class="ql-block">作者:马玉章 张玉军</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18px; color: rgb(237, 35, 8);">第10篇:</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18px; color: rgb(237, 35, 8);">铲除“心病”开良方 运筹帷幄谋战局</span></p><p class="ql-block"><br></p> <p>“7.19”战斗的胜利,给了敌人沉痛的打击,也赢得了595团是 “打硬仗团队”的美名。同时军、师、团也对整个战局进行反复研究,认真总结自“5.31”战斗以来的经验和教训,要想保持战场的有利局面,就必须要让敌人多地区多点面开花,分散敌人兵力部署,打乱他们的作战方案,缓解那拉口战场被动局面。</p><p><br></p><p>可是对“211”高地表面阵地失控和1、2号哨位失守仍“如梗在喉”不除不快。各级督战又象一块大石头压在595团的指战员的头上,而“211”更像一块心病,亟待解决。</p><p><br></p><p>经过军、师、团多次研究,一个夺取211高地“新建二号工程”方案形成。</p><p><br></p><p>一、兵力使用: 侦察兵夺取,工兵防护,步兵坚守。</p><p>二、战斗预案:(1)夺取“211”高地,同时夺取167、小土山阵地,稳定那拉口整个防御态势。 (2)小土山、167不打,夺取211同时把227洞子炸了,所有工事破坏,撤回。 (3)只夺“211”一二号哨位。</p><p><br></p><p>这次战斗要采取精兵奇袭的战法,出奇不意,攻其不备,不打无把握之仗,不打无准备之仗,不定什么时间,不管雨天雾天,不管拂晓凌晨,由一线指挥根据现场情况定。同时,所有重武器做好待命准备。这种经过总结教训,深思熟虑的作战方案很快得到指挥人员的认可。</p><p><br></p><p>如何组建突击队,如何选对一线指挥人员?为确保英雄的大功团旗帜不倒, 595团官兵主动请缨,夺回211。</p><p><br></p><p>经过师联合作战室的多次研究,形成如下作战方案: 实行第三套作战方案收复211高地1、2号哨位,洗掉耻辱。组建新建2号工程突击队,任命595团作训股长张建华为二号工程一线指挥,师侦察科高参谋为副指挥,师侦察连抽调精干人员组成第一战斗组,要出其不意攻其不备以智取胜。595团7连挑选精兵为第二突击队,要英勇善战、强攻取胜、巩固战果、守好阵地。第三突击队,从相关连队抽调人员做好保障,确保弹药食品送上、伤亡人员及时撤离。</p><p><br></p><p>做为负责一线指挥的张建华责任大、压力大、信心更大。主动给首长写了军令状。</p><p><br></p><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师首长:</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在这次收复“211”作战指挥失误,任听发落。</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令状人:张建华</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七月十四日</span></p><p><br></p><p>同时,张建华向师首长表示,这一仗出现任何失误,一不向团施压,二不向上级推,由我张建华一人承担责任;我张建华一旦阵亡,命令军工抢回尸体即可。同时,他自己准备了“无声手枪和光荣弹”,立誓“不成功便成仁”。</p><p><br></p><p>他这种大无畏的精神,让战士们从内心发出“师长万岁”的199师师长郑广臣知道后,非常感动。爱兵如子的他,动情地告诉张建华:“一、不准你离开指挥位置,更不能带着突击队冲;二、这次作战中,不管出现任何问题,我郑老头子在,我承担。三、希望你完完整整地回来”。</p><p><br></p><p>首长深情的关爱,感动得张建华眼含热泪地给师长敬了一个军礼……</p><p><br></p><p>为确保任务完成,各突击分队按照方案组织了模拟训练。</p> <p>7月26日-8月25日,对我来说是最艰苦的一个月,每天都在阵地上跑上跑下,连回去写日记的时间都没有,我带领全班多次完成军工任务,并在火线上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实现了我的夙愿。</p><p><br></p><p>在这个月里,我班每个同志分别完成的任务是:</p><p><br></p><p>王贤新18次,杨月平15次,刘贞文20次,我完成20次。</p><p><br></p><p>8月15日,排长彭德群找我谈话,按照上级要求,我连一部分同志要下去休整,留下一部分同志成立突击队,参加战斗,担当军工任务,副连长王宜民任突击队长。我班让我和王贤新留下,让我任突击队的班长,我听后表示“坚决完成任务”。</p><p><br></p><p>晚上,我没有一点睡意,思绪万千。每天在炮火中枪口上转,侥幸生还,这次留下参加突击队能不能活着回去就很难讲了。</p><p><br></p><p>经过多次考虑,8月16日,我约了彭德群排长汇报思想,主要内容是:一、我坚决完成任务,争取立功。二、如果我光荣了,一定要到我家看看,并将我的骨灰送回家。三、我牺牲后叫杨月平任班长,他虽然脾气不好,但有组织能力。</p><p><br></p><p>我这种遗言似的汇报,排长听后,对我一阵子大骂,说留下就会牺牲?怕死了?……从他的骂声中,我体会到了无限的信任和关爱。</p><p><br></p><p>排长是1979年参加过战斗的老兵,对战争的残酷应该比我理解得更深刻,对战友的关爱只能在内心祈祷,炮火连天、弹雨横飞的战场,伤亡是不可避免的,一旦真的提到这个问题,心理难免有无奈的伤痛。</p><p><br></p><p>休整的同志已经陆续下去,我们留下的同志自知危险,就留下了照片给他们做纪念。</p><p><br></p><p>我们每天几次上阵地送食品、弹药、抬伤员和烈士,太辛苦了。我的双脚都磨出了血泡,平时只能穿拖鞋,上阵地时才穿鞋子。</p><p><br></p><p>由于阵地上看地形人员多,流动量较大,引起了敌人的注意,每天都打很多的炮,再加上新上来的同志对阵地不熟悉,伤亡也不断增加,所以军工的任务特别重。每天都要上阵地,有时下去几个小时又要上阵地。我没有时间坚持每天记日记,而遗漏这段艰苦的战斗历程,也是我最大的遗憾。</p><p><br></p><p>8月26日雨止雾不散。阵地上的战斗依然激烈,一线的伤亡每天都在发生。</p><p><br></p><p>27日,我们三机连很多战友在做好撤回休整的准备,只有我们留下的同志,仍随时待命。</p><p><br></p><p>晚餐我们改善伙食,我一连吃了三碗饭,只有强壮的身体才能保证战斗的胜利。</p><p><br></p><p>晚上刚睡下又接到通知,要赶到147高地抬伤员,还要背一些食品上去。</p><p><br></p><p>我们到147高地看到这位伤员整个头都是用急救绷带缠着,如果手不动,我们还认为他是烈士呢。阵地上的同志告诉我们,这个战士伤得很重,让我们尽快将他送回去。我们迅速将他绑在担架上,抬起就走。从147高地往回走有一段战壕全是水和泥,而且窄,不好走。为节约时间,尽快将伤员运回,我们不顾危险,从战壕的沿上抬着伤员走,速度是快了,但是被一路上,上阵地的人员比较多,从着装比较整齐看,他们都是刚上阵地,或者是侦察兵看地形的。看来大仗很快就要来了。</p><p><br></p><p>我们在紧张的准备战斗,一个十分好的消息传到了阵地。</p><p><br></p><p>我方接到越方通知,为庆祝国庆,他们愿从8月25日到9月5日停止炮击。并在10月1日我方国庆期间也同样停止炮击。由于双方停止炮击,阵地上人员伤亡也减少了,我方每天都有人频繁上阵地看地形。同时,军工任务也在不断地减少。每天两次上阵地送弹药。</p><p><br></p><p>为完成“新建2号”工程,夺取211高地的战斗全胜,担任第二突击队七连任务是在师侦察连拿下211高地后,接替防御,坚守7-10天。</p><p><br></p><p>为保证完成这次任务,战友们多次进行模拟训练和沙盘演练,并对七连战术进行部署。</p><p><br></p><p>7连3排为第一战斗组,坚守1、2号哨位。1排为第二战斗组,坚守3号哨位和前运后送任务,2排编为第三战斗组,坚守255高地,并随时为1、2、3号哨位添油,增强一线防御。</p><p><br></p><p>我连抽6名重机枪手参加这次战斗,主要是保障211高地的火力问题。分工是2人在168阵地,用一挺重机枪控制211-227接合部;另2人在166无名高地,用一挺重机枪控制211-166之间的间隙地,保障北侧安全;还有2人在146阵地,控制227东侧和南侧的斜面,防敌偷袭和反扑。</p><p><br></p><p>同时,82连抽4名无坐力炮手。一门无坐力炮在147阵地,进行机动射击,发现目标将其消灭;一门无坐力炮在168阵地,用火力控制227顶端和227-211结合部,控制敌人的行动。</p><p><br></p><p>8月31日,留下参加战斗的营部战友和我们都在改善伙食,战前会餐宴,并且允许喝酒。说这是收复211高地的出征宴。</p><p><br></p><p>虽然大战在即,我却没有丝毫恐惧心理,我感到我的命不会这么苦吧,从小就是苦命,难道打仗我会有事?我就不信这个邪!不愿多言的我,只能在心中嘀咕。</p><p><br></p><p>下午5点多,我们开始出发了。这次出发有点怪,每人只背几瓶罐头,带着几个人上阵地,并说必须保证安全。由于东西少上阵地比较快, 8点左右就到了147高地,看看也没有其他事,我们就下阵地了。后来才知道是我们营长等几个人上阵地了。</p><p><br></p><p>指挥人员上一线,看来残酷的战斗很快就会来了。</p> <p>595团在那拉口战场的拼命厮杀,奋勇决战的紧张局面,演绎着官兵们英勇顽强的生死绝唱。但是,几个月的不停战斗,战场严重减员和恶劣的战场环境也使守卫的战士身体素质急剧下降。身体消瘦,衣冠不整,长发长须、烂裆股癣、脚烂腿肿的战友们依然在坚持战斗。</p><p><br></p><p>从整个战场看,那拉口四周高,像锅底一样在敌人的监视下被动挨打,不改变现状就不可能扭转战局。军、师首长们迅速采取措施。一是重新布置那拉口兵力部署,抽调138师414团一个营坚守在那拉口东部阵地,换下172、168、166等高地的595团防御官兵,抽调597团一个营的兵力,换下262、147、255、146、145、142、111等高地上的595团官兵。这两个团的其他连队做好战场增援的准备。595团全力以赴做好夺取211战斗准备工作,对换防下去的连队做好添油的战斗准备。</p><p><br></p><p>为打击敌人的嚣张气焰,加强炮火协同,集中火力对敌人阵地和重要目标进行火力拔点。一时间,在八里河东山的敌人黄泥巴一线阵地、小青山一线的清水河周边阵地、松毛岭防线和老山防御区敌人大青山脚下的阵地和重要设施,炮火轰鸣、硝烟弥漫,弹雨横飞,敌人一些阵地和设施被浓浓的硝烟笼罩着,瞬间随着炮弹的爆炸声飞起。在我军不间断的强大炮火打击下,摧毁了部分敌人的指挥所、观察哨、掩体、炮阵地等,使敌人元气大伤。</p><p><br></p><p>由于连续多日炮火拔点迷惑敌人,搞得敌人惶惶不可终日,日夜防我进攻,根本搞不清我军意图,也找不准防御的重点,部署上举棋不定,为我军下一步突击作战打下了坚实基础。</p><p><br></p><p>突击队员经过连续多日的模拟训练和战术研究,已经全部做好了战斗准备。</p> <p>从1985年9月1日-7日,新建“二号工程”突击队员到阵地紧急集结,找准时机准备作战。</p><p><br></p><p>周边战区的阵地在不间断地进行炮战,而那拉口战区,双方的炮火打得却比较少。一边对人员进行换防,一边突击队员到阵地集结,每天都有人上下阵地,流动性较大,敌人根本想不到会有突击作战。</p><p><br></p><p>9月1日晚,侦察连第一队10人由副连长原明带领侦察兵,经147到255,最后到211高地3号哨位囤兵。我们军工23人到255、211阵地待命。211、227高地的敌人均没有大的反应,只打了一些流弹和小炮,情况基本正常,但我们上了阵地却不让下去,说是待命。</p><p><br></p><p>晚上166高地之敌以一个排的兵力分多次向166偷袭,均被我军击退。</p><p><br></p><p>9月2日,侦察连第二批突击队14人上阵地,军工20人上255、211、147等阵地。虽然人员流动较大,因为是双方停火的“安全期”,所以安全没有发生问题。到今天侦察连2个突击队全部安全囤兵完毕。</p><p><br></p><p>9月3日晚,7连第一突击队20名队员上255高地囤兵。</p><p><br></p><p>9月4日夜间,前沿阵地上小炮打得较多,7连第二队由王瑞华带队上了255 高地待命。第三队由汤其好、武师建带队到147阵地囤兵待命。</p><p><br></p><p>到20点为止,整个“新建二号工程”准备工作全部结束。</p><p><br></p><p>虽然,这几天阵地上人员流动大,批次多,但未造成一个伤亡,全部安全顺利到达指定地点。</p><p><br></p><p>囤兵期间,在211至255至147之间人员流动达187人次,敌人未发现我军企图,未伤亡一人,应该说非常不容易。这主要得益于战前我们对敌情掌握和对地形、战场情况的了解。</p><p><br></p><p>9月5日晚上8点30分,敌人炮击我211、166、168阵地,并以2个排的兵力向我142、111阵地攻击,以小股兵力偷袭我166高地,均被击退,其中敌人两个排的兵力被我们歼灭在142阵地前。</p><p><br></p><p>9月6日双方炮击了一夜,一直到早上6点30分结束。我方147高地的坑道塌方,险些砸伤友军的人员。</p><p><br></p><p>9月7日,我们三机连参加突击作战的人员全部到255高地待命,并分成三个组,每人一个塑料袋装上土,准备上前线。我被周玉柱安排在255高地洞外的一个小石缝内隐蔽起来,等待命令。</p><p><br></p><p>此时,外面的炮火特别多,我在石洞里全身发冷,并很快睡着了。天亮时,突然被人叫醒,并告诉说,我军的一名同志突然失去联系,叫我快速到211高地看看。我接受任务后,询问211高地的位置,被人带到255高地的背面一个炮哨位上,有个战士告诉我,翻过哨位的一条路就到了211高地。我了解情况后,快速翻过哨位,就向前跑,在255高地的正面,有一条明显被人踩出的下坡小路,在路的两边到处丢的工字钢。由于是下坡,我一口气跑到山脚下,一名战士躲在路边的波纹钢下面,我说:“你在下面干吗?”他向我摇摇手,就是不说话。我想可能是在潜伏吧?我跑到一个大石头边,上面的人对我喊:“你在那干啥?不要命了?”我连忙回答:“我是军工,领导叫我问问你们有没有丢人?”。“没有,你快回去。”我快速跑了回来,刚到半山腰,在我刚才呆的山脚下,就落下好多的炮弹,阵阵的爆炸声,在山脚下掀起层层的气浪,在浓浓硝烟笼罩的阵地。我拼命向回狂奔,刚回到255哨位,就遇到7班长周玉柱,他的腿部不幸被炮弹炸伤,在战友们搀扶下向后撤退。我到255洞里向首长汇报刚才情况后,抬上一名伤员返回。晚上又叫我们返回255高地待命。</p><p><br></p><p>由于这几日天天给前线送弹药,每天都往返几次,虽说不累,但我已磨烂的脚却越发严重。白天上211,在炮火中奔跑回来,夜间我几次在睡梦中惊吓的坐起……</p> <p>作者:马玉章(上图)1966年3月生,安徽人,1982年入伍。1982年至1986年陆军第67军199师595团三机连战士、班长。1985年至1986年参加中越自卫反击战,火线入党,个人荣立三等功,所在班、所在排荣立集体一等功。1987年至今先后在铁路部门从事宣传、文秘、企业管理、经营管理、人民武装部工作。</p> <p class="ql-block">作者:,1963年2月生,山东东营市人,1980年9月自地方考入济南军区军医学校。1985年3月至1986年5月参加对越防御作战,1985年5月在云南老山前线入党。2004年转业,自主择业。2015年1月参加公益组织——潍坊市奎文区徒步协会,任宣传部长,连续四年授予“最佳宣传奖”。</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