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再访桃寺儿</p> <p class="ql-block">摄影及图文编辑 遍红 遍安</p> <p class="ql-block">2021年4月18日</p> <p class="ql-block">今天天气真好,我俩踏上去桃寺的路,旅途中顺便拍一张运河新貌。</p> <p class="ql-block">路遇一位王秦庄的老乡,老王今年56岁,因为残疾,目前承担一份环境卫生的公益岗位。他说桃寺与王秦庄相距200多米,中间隔着外环线,王秦庄在外环以外,目前正在拆迁。他知道摆渡口以及摆渡的船工、桃花古寺、桃花寺村的演变,知道的还真不少!</p> <p class="ql-block">按照老乡指引的路我们边走边问,保证方向正确,路边都是拆迁用地标志,并设置了围挡。</p> <p class="ql-block"> 很快就找到了桃花寺村的原址。</p><p class="ql-block"> 这里也是围挡围着的一片空地,我们走过的那条路两侧各有一块地,都是桃花寺村的地。</p> <p class="ql-block">村里的老房如今剩下的只有这五间房。</p> <p class="ql-block">村口的那个门柱及村子标牌还在,以前村子南北就一趟道。</p> <p class="ql-block">村子旁边现在是一条新建的辅路,路边有一块新立的路标,可以知道村子距离外环北路仅100米。</p> <p class="ql-block">沿着新建路走到底就是大堤,如今的北运河已旧貌换新颜。</p> <p class="ql-block">早年间摆渡的码头还在,只是渡船及船工已无影无踪。</p> <p class="ql-block">大堤上的老树已经由园林部门做了保护措施。</p> <p class="ql-block">再向前走了约200米见到了那个久违的凉亭,可能以前整修过,雕梁画柱依然清晰。</p> <p class="ql-block">附近有个牌子,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京杭大运河。</p> <p class="ql-block">距离凉亭不远,有一个桃寺闸,是控制小新河的水。</p> <p class="ql-block">再向前我们看到了桃花古寺遗址。据《典籍中的北辰》书中记载,“桃花寺是村名,也是寺名。寺内供奉太上老君,当家人赵福元”。只有几颗老树还在,有槐树和梧桐树,也许将来会重建古寺,到那时我们再来!</p> <p class="ql-block">据《典籍中的北辰》记载,桃花寺,位于北运河右岸,明代永乐年间成村。明朝嘉庆十年(1805)进士,浙江仁和人,名蒋诗,字秋吟,由翰林院编修迁侍御,著有《秋吟诗鈔》。著有桃花寺诗曰:桃花口里桃花寺,寺里桃花报两春。桃为迎銮花特放,枝枝红眏漂榆津。</p> <p class="ql-block">在古寺遗址旁遇到一位桃花寺村民,她家的老宅就在寺院附近。据她介绍,桃花寺村就四条胡同,这个寺院曾用作小学校,后来又被食品厂占用,再后来在门口栽种的梧桐。</p><p class="ql-block"> 这位老人70多岁了,现在每月村里发300多元养老金。拆迁时,自己有证的房140平米,无证的房200多平米,她家是倒数第二搬迁的,按照政府规定和细则,自己交了10几万,分了三套楼房,一套独单,两套偏单,她还觉得不“如意”。</p><p class="ql-block"> 从这里步行到刘园地铁站大约40分钟。</p> <p class="ql-block">桃花寺小学老师办公室。</p> <p class="ql-block">桃花寺小学老师的办公室,还有彩色照片留存。</p> <p class="ql-block">这是当年桃寺老村子的平面图,清晰记载了当时村子的格局。</p> <p class="ql-block">这是村子拆迁以前的街道。</p> <p class="ql-block">坐在大堤上的石凳上,回想几十年的变迁,真是感慨万千啊!</p> <p class="ql-block">在老村旧址,我们又碰到大年初一认识的的王老,也算是缘分吧。</p><p class="ql-block"> 他说现在租75平,1000元左右。目前多数租给王秦庄的拆迁户。我们从小区侧门进入,走到上次那个正门,正遇一辆私人出租车,11元送到刘园地铁站。</p><p class="ql-block"> 一天的郊游圆满结束,了解了刘园苗圃宿舍区,了解了桃花寺村的新老位置,老村旧址,看到了桃花古寺遗址,目睹了摆渡口的码头、桃寺闸、北运河的新貌。</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两次桃花寺之行,让我们的视角跨越了几十年,也圆了心中的桃寺梦,留个念想,的确不虚此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