宾阳县露圩镇湴塘村周氏古宅简介

湖纳百川

<p class="ql-block">  露圩镇湴塘村周氏古宅,在当地俗称“五座”叠堂。周氏古宅座落在距露圩镇驻地约3公里湴塘村内,该古宅占地约1100平方米。</p><p class="ql-block"> 周氏古宅据说是一座始建于明朝洪武年间(公元1368-1398年)的一座古宅(始建的确切时间有待查找相关文献考证),至清朝同治年间(公元1862-1875年)进行扩建,后人不断加以修缮保护,是目前露圩镇规模最大,保留最为完整的古建筑之一。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周氏家族人才辈出,三世祖周安公是明宝德七年(公元1433年)第七名举人,治学周易。据周氏族谱记载,几百年来周氏家族共产生举人3名,贡生10名,生员(秀才)27名,监生11 名。新中国成立后,周氏子弟一脉传承先辈们的优良传统,涌现出了许许多多的大中专毕业生,他们都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为祖国的发展和家乡的建设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p><p class="ql-block"> 周氏古宅出自永淳工匠之手,具有非常典型的永淳古建筑风格。永淳工匠分木匠和泥瓦匠两种,永淳能工巧匠众多,他们技艺出众、远近闻名,大到房子的建造,小到门窗、屋檐的砖瓦木头雕刻、壁画以及家具制作等无不精通。永淳木匠和泥瓦匠常常会联手共同建房,泥瓦匠负责房屋主体的垒砌和砖雕、石雕;木匠则负责木雕、 壁画和家具制作。而两者结合便能创造出独具特色的岭南建筑,细腻流畅的青砖外墙、雕梁画栋的高大建筑、装饰华美的家具,都是后人广为称赞的精品佳作。永淳木匠和泥瓦匠常常在屋顶、屋梁的浮雕、圆雕雕上各种人物、山水、花草、瓜果、虫鱼、鸟兽图案,布局繁密严整,层次分明,线条流畅自如、造型生动传神,方寸之间尽显木匠雕刻技法的娴熟高超。周氏古宅从房屋的构造,到屋顶、房梁桷椽的雕刻,无一不在展现着永淳工匠的细腻手笔。</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周氏古宅坐北向南,共由头厅、二厅、三厅、四厅、五厅组成,厅与厅之间各有一宽敞天井,头厅有一后廊室,村中族人的红白喜事基本都会到头厅操办、供奉及祭拜。三厅至五厅左右两侧各设有后室和包廊各一间,每间厅左右两侧均砌有一拱门以方便族人进出。整座古宅五厅最低,从五厅大门进入,依次往上,以头厅最高,寓意是“步步高”。五厅的大门两边墙体内各设有一个枪眼,据村中老人介绍,村中在古时还有几座土炮楼,与“五座”五厅的枪眼在当时互为犄角相得益彰形成守势,使外敌不敢轻易入侵,守护着村中族人的安宁。 </p><p class="ql-block"> 更让人称道的是,周氏古宅里的走道上、天井里的石砖铺设都很奇特,无论从哪一个方向来看,砖缝之间都是“丁”字形,这代表着人丁兴旺,多子多福。</p> <p class="ql-block">  周氏古宅尽管已有了几百年的历史,但它依然坚强地屹立于村中,它见证了湴塘村昔日的辉煌。作为后辈,我们理应传承先辈们艰苦奋斗、敢为人先的光荣传统,有义务对我们的古宅加以保护和修缮。</p><p class="ql-block">注:此文非完全原创,由湖纳百川搜集相关文献整理并加以修改辑合。</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