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原著 学原文 悟原理--海口十中党总支第一支部党史学习教育专题学习实录

张海峰

<div> 根据党中央要求,为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断引向深入,我校党支部于2021年4月19日,在学校三楼会议室组织第一支部全体党员集中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问答》。</div><div>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问答》紧跟实践发展步伐,聚焦理论热点难点,回应干部群众关切,以问答体的形式全面系统展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大意义、科学体系、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内容通俗易懂、形式新颖活泼,是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指定学习材料,是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辅助读物。</div> 我校第一支部书记陈小玲老师带领大家一起学习研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问答》。该书精心筛选出党员干部普遍关心的100个热点问题,比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新在哪里?”、“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变在何处?”、“如何理解‘中国之治’背后的制度密码?”、“如何理解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的一场深刻革命?”、“为什么要旗帜鲜明反对西方所谓的‘普世价值’?”等,用问和答的形式展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丰富内涵,力求问的鲜明、答的精准,进而阐明正是这一思想引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新发展,推动中华民族复兴实现大跨越。<div> 陈小玲老师认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问答》,是我们党员干部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辅助读物,是党支部深入开展党的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的基本教材。它用问和答的形式展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丰富内涵,问的鲜明、答的精准,生动阐明正是这一思想,引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新发展,推动中华民族复兴实现大跨越。<br> 我们广大党员干部要认真研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问答》,用好这一主要教材,进一步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真正学深悟透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真经”。<br> 理论的重大作用是解疑释惑。我们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特别关心的问题和迫切需要了解领悟的问题,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问答》中都进行了清晰明了的解答。所以我们要学以致用,要用新思想武装头脑,把内在理论力量转化为推动实践创造的现实力量。<br> 总而言之,我们只有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才能承担起立德树人的重任,才能更好地肩负起培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历史使命。<br><div> <br></div></div>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明确指出,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把脉之准,真正说到了人民的心坎里。找准了问题所在,才会对症下药。所以开出药方,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br> “民惟邦本,本固邦宁”,“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这正是坚持以问题为导向的结果。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增进民生福祉,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在发展中补齐民生短板、促进社会公平正义,让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取得新进展,保证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的获得感。<div> “打铁还须自身硬”。“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全面全严治党。管党治党,是我们党最鲜明的品格。必须以党章为根本,思想建党和制度建党同时发力,抓住“关键少数”,坚持“三严三实”,坚持民主集中,严明党纪,强化党内监督,不断增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的能力。<br> 必须坚持底线思维,坚持历史担当。一切工作都要制定一条不可逾越的“底线”,坚持底线不可破思维,这是做好一切工作的重要策略。事业越前进、越发展,新情况新问题就越多。要把底线思维贯穿工作始终。历史担当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一个鲜明理论品格,对重大问题、战略问题作出深刻的历史比较和分析,体现出强烈的历史担当精神。坚持历史担当,就要率先垂范,不断提高历史思维能力,不断增强责任意识、使命意识和进取意识。<br></div> <div> </div><div><br></div> 各位党员也纷纷发表自己的学习心得体会。 实践没有止境,理论没有止境。世界在发生变化,中国也每时每刻在发生变化,我们共产党人必须紧跟时代,不断认识规律,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将奋斗目标同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结合起来,勇于担当,奋勇前进,社会主义事业必定会取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