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木铎杯”教学基本功大赛硬笔字书写练习指导(二)

北师海附美术组

为加强我校教师队伍建设,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夯实教师教学基本功,促使教师自觉参加基本功训练,学校进行 “三字”即粉笔字,硬笔字、软笔字比赛。为了配合此次比赛有效的开展,校教科研室联合美术教研组共同编写了《硬笔字书写练习指导》,供教师们观看学习。 <br> 上期推送了硬笔练习指导的前三篇,本期推送最后两篇,分别为:第四篇《硬笔楷书的临摹》、第五篇《硬笔书法的创作与书写形式》。<br>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br></b></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第四篇——硬笔楷书的临摹</b></h3> “察之者尚精,拟之者贵似。”这是对书法临帖最好的阐释,意思是说,临帖时观察要精细,写的时候要相似。临帖可以说是书法学习中的重中之重,就像是房子的地基一样,又如同树木的根。房子的地基如果不牢固,就会倒塌,树木的根如果扎得不深,就长不成参天大树。<div> 书法临帖可以分为以下三个阶段:对临,背临和意临。</div> 1.对临,是追求形似,尽可能地弱化临写者的个人书法特点而逼近原帖。<br> 临习可精临(即单字临习或单个基本笔画的临习。)也可以通临,初学者可以先从自己感兴趣的单字精临开始。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临王羲之《乐毅论》</h3> 2.背临,把临帖时学到的东西背写下来,不看帖,尽量去还原它。<br> 这是一个学以致用的过渡阶段,也是为了更好的深化记忆,把先人的优处化为己有。所以选帖尤为重要,选贴古人今人字帖均可,但考虑到今人都是取法古人,所以建议选古贴为宜。 3. 意临,即临摹一件作品,不要求酷似,而是学其一部分,或取笔法,或取墨法,或取章法,或取风格,或取意境,这种临摹的好处是比较自由,可以摆脱形似上的羁绊,追求神似,真正把某家的长处融入自己的作品中来,这也是创作的开始。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意临钟繇小楷《宣示表》1</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意临钟繇小楷《宣示表》2<br></h3> 初学阶段,应当多下对临、背临的功夫,等到积累了相当的功夫,便不妨进行意临的尝试。许多人刚一开始就想形成自己的风格,结果却适得其反,这个是因为没有临帖基础而妄谈创作是无益的。楷书的临摹要看清自己处于哪个阶段而有针对性学习,否则便会误入歧途,事倍功半。行百里者半九十,书法的学习,贵在坚持。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br></b></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第五篇——硬笔书法的创作与书写形式</b></h3> 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相信老师们对于硬笔字的书写都有了自己独到的见解与体会。那么,本期的推送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硬笔书法的创作与书写的形式。 在这期硬笔字培训中我们以楷书为主,但对于有一定基础的老师,也可以多向精典古帖汲取营养,在创作字体的选择上也可以适当关注篆书、隶书和行草书,不需要仅仅局限于楷书。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硬笔楷书作品</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硬笔篆书作品</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硬笔隶书作品</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硬笔行草书作品</h3> 在书写习惯上,通常情况下会沿用古人从上至下,从右到左的纵写格式。这是自甲骨文起到简牍书时代,遗留下来的传统规范,直到1956年1月1日《人民日报》执行汉字横排印刷,标志着中国汉字由竖写走向横排,数千年的传统规范被全面替代。现在我们在书写硬笔作品时,可以效仿古人竖式书写,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灵活运用。 硬笔书法作品相较于毛笔作品而言,其幅面通常较小,但常用的作品形式基本相同,如条幅、条屏、横幅、扇面、楹联、长卷、册页等。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横幅</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四条屏</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册页</h3> 正文是作品的主体,占据了作品的大部分位置,需作妥善安排,书写时注意以下各点:<div> (1)注意章法安排。字距、行距的大小,正文的字体和款式,要根据使用作品纸的不同与内容的多少,安排得当。<br> (2)注意字形的正确和风格的统一。既可以写规范简体字,也可写繁体字,但不可繁简体混杂使用。<br> (3)关于标点符号。可以不用标点符号,也不采用起首低头、空格和提段的书写规范;若采用打标点符号的格式,则所用标点符号既要正确又要以不损害幅面的完整、美观为原则。</div> 题款就是指书法作品正文以外的其它文字,它主要是用来说明书写作品的作者、书写时间、地点等。款式按长短分为长款和穷款;按位置分为上款和下款。落款位置没有固定格式,也无绝对的位置,它是与正文互为关联的。落款内容视情形可长可短,但字体不能大小悬殊,要有相应比例,款字的大小应与正文字的大小相协调。题款所用字体,可以遵循“文古款今”、“文正款活”的原则。 钤印是硬笔书法作品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之一,所用印章大小应与款字及正文字的大小相协调。在传统纵写的书法作品中,名章一般盖在书写者署名的下面或者左侧,闲章又在名章之下。或者姓与名分作两印,姓在前,名在后。制成椭圆形或长方形的年号章、雅趣章、斋馆章等引首章,盖在正文开头的第一、二字之间的虚空处。当然了,这是最常见的盖印方法,我们在实际应用中,完全可根据作品的形式进行调节。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名家作品欣赏</b></h3> 文征明(1470-1559),原名壁,字征明。曾官翰林待诏,长州(今江苏苏州)人。生于明宣宗成化六年,卒于明世宗嘉靖三十八年,年九十岁。在诗文上,与祝允明、唐寅、徐真卿并称“吴中四才子”。文徵明的小楷造诣最高。主要师法传为王羲之的《黄庭经》、《乐毅论》以及钟繇《宣示表》,王献之《十三行》等,又能融入唐人小楷笔法于一炉,形成“温纯精绝”的自家风貌。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文征明画像</h3> 文徵明小楷《琴赋》,字大1.5厘米左右,74岁时作,自题:“余老眼昏蒙,无足观者。 文徵明小楷《草堂十志》,纵23.2厘米,横28.4厘米,现藏于故宫博物院。 文:盛东亮 李孟<br>图:盛东亮 李孟

硬笔

书写

作品

临帖

硬笔书法

或取

楷书

小楷

临摹

标点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