溪口、雪窦山和镇海游记

坤飒漫天

<h3>2021年4月7日,春风宜人,一家人驾车前往浙江宁波去探古踏青。第一站溪口和雪窦山,第二站镇海。</h3> <h3>溪口,浙江省宁波市奉化区下辖镇。它是千年古镇,依山“四明山”傍水“剡溪”,风景十分秀丽,剡溪穿镇而过,三里长街人文厚重,附近有幽谷飞瀑的雪窦山,规模宏伟的雪窦寺,更有中国历史名人蒋介石、蒋经国父子的传说,成为国家级旅游胜地。</h3> <h3>下榻之酒店~夜泊君亭。</h3> <h3>孙中山写就的历史名句“天下为公”。</h3> <h3>酒店大堂。</h3> <h3>傍晚武岭门灯光。武岭门原址武岭庵,1930年蒋介石拆除旧庵,在此兴建了一座武关式城楼。城门正面由国民党元老于右任手笔,背面由蒋介石亲题。</h3> <h3>乐亭。它左靠小白楼,右傍文昌阁,面对剡溪,是一处观景佳处。</h3> <h3>剡溪大桥。</h3> <h3>夜幕下的文昌阁。</h3> <h3>蒋氏祠庙。</h3> <h3>丰镐房夜色。</h3> <h3>路过镇上照相店,店中佈置,让人恍惚。</h3> <h3>到酒店休息了。</h3> <h3>剡溪中,早起的居民在水中洗涮。</h3> <h3>文昌阁前碑。文昌阁曾被日机炸毁,后由蒋介石出资重修而成。</h3> <h3>文昌阁,建于清1731年,是文人雅士拜祭文昌帝及雅谈之处,阁下武岭潭,潭深水碧,游鱼历历。1924年,蒋介石回乡扫墓,见文昌阁年久失修:,遂出资托其兄重建。1927年,蒋宋完婚,文昌阁成为其住地和藏书阁。1939年,文昌阁被日机炸毁,1986年由政府出资按民国原貌复建。</h3> <h3>文昌阁底层会客厅。</h3> <h3>二楼会客厅。</h3> <h3>蒋宋夫妇寝室。宋美玲棋琴书画俱精,其夫妇曾在此度过一段甜蜜时光。</h3> <h3>武岭学校,1929年蒋介石尊母训兴建,並自任校长。以让族人及他人子弟受到教育。</h3> <h3>学校大礼堂,中西合壁,高大宽敞。二楼兼作高级官员招待所,一楼大厅曾作为蒋家寿庆、演戏、礼拜的场所。</h3> <h3>蒋氏宗祠,是溪口蒋姓进行宗族活动的地方。门额“忠孝传家”由蒋介石亲题。蒋介石曾在此宴请族人,拜祭祖先,观看演出等,留下许多轶闻。</h3> <h3>戏台。</h3> <h3>蒋介石最后一次在宗祠祭祖。</h3> <h3>蒋介石最后离开故乡时与族人纷纷告别。</h3> <h3>周顺房与丰稿房相联,蒋介石扩建丰镐房时曾想购买,因周不同意,蒋也未强买,至今仍由周家后代居住,由此成就了一段佳话。</h3> <h3>丰镐房,蒋介石故居。是蔣原配妻毛福梅居所,蒋经国出生此地,宋美玲也曾在此住过。</h3> <h3>蒋介石,曾任中华民国总统,国民党总裁。1887年10月31日出生在溪口,1975年4月5日逝于台湾。曾追随孙中山加入同盟会,参加北伐,建立南京国民政府。在溪口任武岭学校校长,奉化孤儿院院长。1949年4月25日离开溪口,12月离开大陆前往台湾。</h3> <h3>蒋介石驻留故居时召开会议房间。</h3> <h3>蒋经国生母毛福梅遭日机轰炸,逃之后门处遭难。蒋经国曾在此立下“以血洗血”碑,誓报血仇。现按“领导意见”移至小白楼安放。</h3> <h3>蒋介石1963年67岁生日时自题字。</h3> <h3>小洋楼,1930年建,位文昌阁东面,南临剡溪,背负山脊。1937年4月,蒋经国携妻儿从苏联回到溪口,成了他们一家住所。并遵循父命在此研读中文,撰写“旅俄报告”,以后蒋经国多次回乡也都住此。</h3> <h3>拾级而下,是一处紧临剡溪大平台,经国夫妇曾在此休闲、游泳。</h3> <h3>蒋经国书房。</h3> <h3>蒋经国夫妇卧室。</h3> <h3>“似血洗血”碑。以前立在丰镐房。</h3> <h3>蒋经国1910年生于丰镐房,1922年后在上海读书,1925年底赴苏联学习工作生活12年,1937年回国。曾担任多项军政工作。1949年去台湾,曾任国民党主席、总统。1988年1月13日在台北逝世。</h3> <h3>玉泰盐铺,蒋介石祖父曾在此开设商铺,蒋介石出生于此。1948年蒋重修了盐铺。</h3> <h3>盐铺柜台。</h3> <h3>溪口街面。</h3> <h3>雪窦山,位于四明山脉东缘,海拔600余米,山岙灵秀,瀑布绚丽,林泉幽深,山中乳峰呈窦,故名“雪窦山”。山中犹以“三隐泉”、“千丈岩”、“妙高台”、“雪窦寺”引人嘱目。</h3> <h3>进入接待大厅。</h3> <h3>坐巴士上山。</h3> <h3>俯瞰隐潭。</h3> <h3>上隐潭。</h3> <h3>中隐潭。</h3> <h3>龙王庙。</h3> <h3>鸳鸯泉。</h3> <h3>下隐泉。</h3> <h3>1928年,蒋宋夫妇游三隐潭,在三隐潭附近见一似石笋般巨石,宋遥指巨石言“此介石也”。可见夫妻恩爱。图为石笋峰。</h3> <h3>蒋介石题词“雪山名胜夸东,不到三潭不见”。</h3> <h3>坐小火车到千丈岩底部仰看。</h3> <h3>千丈岩。</h3> <h3>仰止桥。</h3> <h3>坐缆车上妙高台,途中拍千丈岩瀑布。</h3> <h3>妙高台俯瞰。</h3> <h3>千丈岩西侧妙高台,三面深渊,为雪窦登高览胜和避暑胜地。1927年,蒋介石在此修筑一幢中西合壁别墅,每次回乡都来小住。</h3> <h3>蒋介石与民国要员在三隐潭合印。</h3> <h3>游山结束,从千丈岩大门出。好累!</h3> <h3>雪窦寺,始建于晋朝,后屡建屡毁,唐朝重建。是天下禅宗十刹之一,弥勒道场。西边有当年蒋介石幽禁張学良旧址。</h3> <h3>金光闪耀,高大宏伟又笑容可掬的弥勒菩萨座像。</h3> <h3>当天傍晚抵达镇海,入住“宁波十七房开元观堂”。乍一看名字有些糊涂,是佛堂否?</h3> <h3>接待室。再看门口服务员笑脸相迎,前台小妹热情接待,才明白是所占地很大的度假村。</h3> <h3>这是我们住的别墅小院。度假树分一、二期,一期是以郑氏十七房的明清老建筑为主,修缮改造成客房。二期以新建小别墅群为主,我们住的是二期新房,事先去比较过两类房型,才选择此的。</h3> <h3>米宽小巷。</h3> <h3>郑氏大院大门。</h3> <h3>一期老房子距今有400余年历史,以清朝房子居多,院落分布很广,但很规整,中心是一座湖,边上有座五进大院,高高的两根旗杆矗立,大门楣上书“郑府”,据说郑家祖上可追溯到春秋时期郑国后裔,从北方迁移至镇海落户至今。</h3> <h3>老房子夜景</h3> <h3>看到两旁斑驳高墙,寂寥、笔真又灯光摇曳的长长小巷,心中有些许发颤。是拍风高月夜或聊斋电影的绝佳取景地。</h3> <h3>中心湖四周及喷泉。</h3> <h3>郑氏议事广场。</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