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1, 1, 1);"> 老KY,我太难了!我责备女儿学习喜欢磨洋工时,女儿时常这样回复我。</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1, 1, 1);"> 我太难了!这本来是一句网络热话,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女儿也学会了,竟变成了她的口头禅。要想取得好成绩,还要不停地赶超他人,难!真难!谁说不难呢?既然我们无法回避,那我们就只能直面,一起来揭露“难”的面纱。</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1, 1, 1);"> 在快节奏的社会里,作为一名普通的工薪阶层,辛苦地工作一天,晚上回家,还有很多的家务要做、孩子的作业要订正、明天的早饭要准备,等这一切匆匆忙完,人已精疲力尽,便快速地躺在床上,什么也不想动了,这时抱着手机,在X宝的世界里周游,然后开始扫荡自己钟意的宝贝,这倒是一天中唯一一件轻松惬意的事情,我想很多人都有这种幸福的体验。但突然有一天,你发现,在X宝的世界里,你什么也不想要了,尽管X宝根据你曾经搜寻过宝贝的记录,不停地向你推送类似物,你也无动于衷。到此,万能的X宝已经无法让你身体分泌多巴胺分子了。</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1, 1, 1);"> 让人害怕的是,现在的小孩子,物欲也已经开始在“退化”了。那天,我带丫头逛超市,我说你随便买,只要你喜欢吃的,你就拿出来,结果丫头在超市里转悠了半天,就买了一瓶纯净水。我诧异地问她咋就买一瓶水,是超市东西不够你选的吗?她居然这样对我说:超市的东西是多,但没有我喜欢的,所以我只能买一瓶水,不买岂不是太不给你面子了。很显然,丫头没有从逛超市中获得快乐。倒是我,真要感谢丫头了,她既帮我省钱,又给了我面子。后来,我和同事聊天,谈及此事,他们说他们的孩子有类似的行为。</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1, 1, 1);"> 难道今人所有的不悦,都要归结于物质生活过于丰富吗?</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1, 1, 1);"> 90年左右,我在农村生活,那时我们村子里,只有一家小卖铺,小卖铺的土墙上用白粉笔写着“代销店”三个字,店主是家族里面一位辈分高的老头,论辈分,我得管他叫太爷爷,我们当地的土话叫:老太。那时,最幸福的事情是家人给我一元钱零花钱,然后跑到老太的代销店买油炸麻花、多味葵花籽,一元钱能买十支麻花或者十小袋葵花籽,后来物质逐渐丰富些,能买到牛奶饼干,花生牛轧糖等零食,但一元钱的购买力就比较有限了,一元钱能买几块饼干(婴儿拳头大小),或者买几颗花生牛轧糖。</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1, 1, 1);"> 记得那时,我有个姑姑在省城读中专,有次她放假,带回来一串我从来没有见过的水果,那水果的香味和甜味,在入口的那一刻,我就醉了,心想天底下还有这样的美味,真太感谢造物主了,这是我第一次吃香蕉的感觉,现在仍然记忆犹新。不过,我最需感谢的不是什么造物主,该是我的姑姑。</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1, 1, 1);"> 那些年,我在庄稼地里干农活,远远地看到一辆轿车,沿着沙土路一路颠簸着驶来,就会听有人欢呼着大喊:小不车(土话:小轿车)来了!那时我想都不敢想,自己将来也能有一辆四个轮子的小不车。现在人呢,有了四个轮子的小不车也不见得满足,还要比车子豪不豪。我只是一个普通的工薪阶层,无法比豪,只有对我那辆已经使用7年的新款桑塔纳深深的情怀。</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1, 1, 1);"> 现在人基本不缺物质,吃穿不愁,物质追求已经接近“饱和”了。比如,你想吃什么好东西,什么天上飞的、地上跑的、水里游的野味,那种特别珍稀的物种除外,找一下小饭店,基本马上就能实现。穿衣也是一样的,除了特别高档的衣服,按照舒适得体大方的标准来选购衣服,一般人也能负担得起。在80年代之前,这些都不敢想象的事情,想吃鱼肉等过年,一件衣服补丁摞补丁,还有老大穿过以后给老二。过去人特别盼望过年,一是能吃到肉食,二是期盼换一件新衣服。现在人对过年不太期盼了,因为天天在“过年”。</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1, 1, 1);"> 有人说,凡是一直让你获得愉快的东西,将来一定让你产生痛苦,比如:毒品。举毒品的例子,似乎有点极端。就比如婚姻吧,男女恋爱时花前月下,彼此创造并享受了最美好的时光,然而,婚后生活会逐渐回归平淡无趣,更多地面对的是锅碗瓢盆,彼此都感觉自己在为对方付出,成为家庭的保姆和佣工,很快矛盾和痛苦都会接踵而至,一些家庭因此而分裂。不过好在因子女、经济、道德等因素的制约,大部分家庭还是能坚守到最后的。偶尔在街上,看到一对体态佝偻、白发苍苍的老头和老太,相互扶持着过马路,也是人生一道亮丽的风景呀。</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1, 1, 1);"> 经历了,撑到最后了,或许才懂得另外一句话:现在凡是让你一直痛苦的东西,将来或许会让你幸福。或许,我们的生活正沉浸在这种幸福已经“饱和”的不幸中,懂得这句话的哲理,还是十分有意义的。</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1, 1, 1);"> 刚看过一篇网络文章《“低欲望”社会正从日本蔓延到中国》,里面分析了低欲望的原因,低欲望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意味着人们生活观念的改变,从物质追求转变为精神追求。然而现实,能让人们当成信仰去追求的价值观少之又少。随即,我们需要大声追问:余生意义是什么?</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1, 1, 1);"> 图文:悬铃木</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