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约桂林(三)——侗族村寨

岁月

<p class="ql-block">相约桂林(三)——侗族村寨</p><p class="ql-block"> 今天上午两个景点,侗族村寨和银子岩溶洞。一出门天气就不好,可能又是冒雨旅游。</p><p class="ql-block"> 壮、苗、侗、瑶是广西较大的四个少数民族,2000年人口普查时侗族有296万人口,分布在广西、贵州和湖南三省。侗族人的祖先最早可追溯到周成王,也有说是出至黄帝的姫姓。总之侗族也是一个很古老的民族。侗族人勤劳勇敢,在长期的民族生存和进化过程中,他们慢慢形成一套适合于自己的生产生活习惯,传承了老一辈的手工技艺,今天我们就是去荔浦县马岭镇鼓寨见证他们的传统文化和手工技艺以及聆听他们的故事!首先导游介绍侗族同胞有三宝:鼓楼、风雨桥,侗族大歌,侗族人的手工艺(如建房手艺、刺绣腊染工艺和芦笙制作等)。鼓楼和风雨桥都是纯木结构建筑,用传统的卯榫结构,不用一根钉子;侗族大歌是侗族人能歌善舞的传统文化他们只有语言没有文字;刺绣和腊染也是他们过去生活中必须的传统手艺。但随着时代的发展,他们的传统也面临的无人传承和失传的囧况。侗族人的传统银器制作很有名气,他们人人身上带银,这也是几千年来的迁徙和战争生活形成的习惯。荔浦县马岭鼓寨新寨座落在一片山坡之上,地势比较开扩,鼓寨村是一个扶贫搬迁村,三十多户村民全部住进政府新建的木结构楼房中,也是桂林市扶贫模范村。原寨在更深的深山老林,至今还有二十多户居民不愿迁出大山,原因是要守着家园守着田地。进入寨子后地陪阿嫂讲,该寨是广西第二个长寿村,其原因就是其长期生活养成的好习惯,其中生活中保养保健十分重要,刮痧排毒很重要,使用银器也是其日常必不可少。子女婚嫁陪嫁也使用银器。导游说,侗族人时兴的是女婚男嫁,女孩守家,而男孩子长成后要“出嫁”到女方家生活,而且“娘家”还要陪嫁不匪的嫁妆。 不管是风俗也好,习惯也吧,如今的侗族同胞在党的富民政策扶持下走出了深山过上了好日子,在党和政府的帮助下他们兴起了旅游业、还建起了经济合作社,当地的手工银器制品和山里的土特产也能通过经济合作社和兴办旅游畅销外地,增加他们的收入,改善侗族同胞生活,使他们也走向共同富裕、奔向全民小康!</p><p class="ql-block"> 银子岩——号称是“世界级溶洞奇观”。有2000多米长,串连地面上十多座山峰,开发于1996年,开放于1999年,2000年获国家四A级景区。洞内钟乳林立,怪石嶙峋,幽幽深深,曲折迂回,现被称为桂林地区旅游景点之明珠。不同地质年代的钟乳石汇聚成“雄、奇、怪、幽”等独特景观,导游说观看溶洞“三分景像,七分想像”,你想像的美,景观就美,旅游就美!因此溶洞内分出“音乐石屏、瑶池仙境、雪山飞瀑”称为“三绝”;另辟“佛主论经、独柱擎天、混元珍珠伞”称为“三宝”等吸引游客注意,让游人发挥其想像力,以此达到吸引更丰厚的回报。当我们游到长寿池附近,听得身傍的一位老太对另一位老太说:“你看前面这根钟乳石长得有多快,我上次和我老公来时还没有这么高,这次就发现长了一米多高。”看来这位老太不仅想像丰富,而且还很长寿呢!</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2021.4.16.于桂林</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