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玉读林黛玉诗歌,为之泪下,众人为何要笑?

宋大毛

<p class="ql-block">《红楼梦》中黛玉一首《桃花行》写得好,众人纷纷夸赞。</p><p class="ql-block">宝玉读罢,却并不夸奖,而是流下泪来。</p><p class="ql-block">众人夸奖,是从欣赏艺术作品的角度来赞赏林黛玉的才华,一代才女情感真挚、文思卓绝,字字句句动人。</p><p class="ql-block">宝玉哭泣,是从身世、命运的角度来叹息林黛玉的不幸,因为曾经离丧、寄人篱下、孤苦伶仃,声声如同泣血。</p> <p class="ql-block">读诗之前,并无人告诉贾宝玉这是林黛玉所写,但他当然能一眼看出这是林黛玉的作品。</p><p class="ql-block">以这二人相知相许相惜的程度,这种程度的问题、贾宝玉自然不会看错。</p><p class="ql-block">值得注意的是,此后众人的态度。</p><p class="ql-block">薛宝琴、薛宝钗先后出来混淆视听、开玩笑说是薛宝琴所写。</p> <p class="ql-block">宝玉讲出“比不得林妹妹曾经离丧、作此哀音”,书中紧跟着的一句是“众人听说,都笑了”。</p><p class="ql-block">明明在讨论这样伤感的一首诗、明明说出“曾经离丧、作此哀音”这样叫人伤感绝望的话语,为何众人的反应是“笑”?</p><p class="ql-block">是否众人都冷心冷面,绝情如此?对痛苦毫无怜悯之心?</p><p class="ql-block">当然不是,这是一个“长期悲感”和“瞬间氛围”的问题。</p> <p class="ql-block">林黛玉个性悲观,常年郁郁寡欢;</p><p class="ql-block">贾府势利小人多,表面巴结背后嫌弃她的人很多。</p><p class="ql-block">若说有谁真心想为她排解、希望她开心,除却贾母贾宝玉之外,大概只有大观园里的这些姐妹们。</p> <p class="ql-block">但纵使是她们,纵使敬佩林黛玉的才华、心疼林黛玉的处境,也不可能一年三百六十五天每天什么事都不做、专门安慰林黛玉;</p><p class="ql-block">不可能把大大小小的诗会、词会,最后都变成“林黛玉心理疏导专场活动”。</p><p class="ql-block">这一点林黛玉本人也知悉,所以诸多姐妹活动中她的表现也很活跃,经常主动讲段子、打趣、活跃气氛。</p> <p class="ql-block">千万别误会林黛玉是一个永远哭哭啼啼的形象,熟悉《红楼梦》的朋友都知道她时常表现像个段子手,很有梗。</p><p class="ql-block">此时面对林黛玉这首《桃花行》,薛宝琴之外的众人,大概都是类似于“活跃社交氛围”的心态。</p><p class="ql-block">至于薛宝琴,她身份特殊,混进这个小圈子的时间也短,心态略有不同。</p> <p class="ql-block">薛宝琴之所以追问,开玩笑说是自己所写,第一点或许是因为清楚道林黛玉贾宝玉知己的感情深厚程度。</p><p class="ql-block">她当然能感觉到宝玉黛玉之间不同寻常,但究竟心有灵犀到什么地步,她恐怕并不清楚。</p> <p class="ql-block">第二点可能是她对自己才华能力的期待肯定心理。</p><p class="ql-block">这首诗人人称好,为何就不能是自己所写?</p><p class="ql-block">这样的玩笑显然透露出她对才女名号的喜好、期待。</p> <p class="ql-block">第三点或许是因为薛宝琴个性不够成熟,很有些爱玩的孩子气。</p><p class="ql-block">重点在于,薛宝琴看见的是这首诗里的才情,而贾宝玉看见的是才情背后的苦楚和凄凉。</p><p class="ql-block">所谓知音,大概如是。</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