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暖花开时,全市地理人相约美丽的沂水,参加一年一届的地理盛会——临沂市初中地理教学与评价研讨会。会议由临沂市地理教研员卞学昌老师和沂水地理教研员李清杰老师主持。4月15日下午,是三节课的展示课,评课,4月16日上午经验交流,专题报告。流程如下:<br>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r></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课堂篇</h3><div> 第一节课曰“得心应手”——技艺纯熟,心手相应,运用自如。莒南的段友超老师《极地地区》给我们带来的就是这样一种感受,比如对地图的纯熟运用,让孩子们熟悉极地的纬度位置及海陆位置,如何定位,如何表述;再如对极地地区方向的判断,规律的总结,方法的传授,——“无他,唯手熟尔”。<br></div> 第二节课曰“循循善诱”——主线教学,设置情景,逻辑条理。蒙阴县王焕欣老师,从听《可可托海牧羊人》的歌曲引入,从牧羊人建档,区域定位西北地区的位置,到西北地区的自然环境干旱,到多彩的西北地区,西北地区的畜牧业,灌溉农业。从生活中的场景到人地关系主线,从区域差异到区域联系,从明线牧羊人的生活情境,到小暗线多彩西北“看——找——析——赞”,给学生以主体,对教材的整合能力强,体现了能力的考查,素养的培养。不仅仅是节复习课,而是一节享受课,知识容量大,节奏快,给人以震撼。 第三节课曰“深入浅出”——凝练简洁,微言大义,浅显易懂。沂水的刘永梅老师执教的专题复习课《自然环境对民居、服饰和饮食的影响》,将学生分成三组民居组、服饰组和饮食组。民居组利用《中国国家地理》推出的“漫步中国”的“走胡线”,将西南的吊脚楼,陕西山西的窑洞和东北的民居,分类剖析,分析地形、气候、材料要素对民居的影响。服饰组利用藏袍和阿拉伯长袍与气候的关系。饮食组解决我国南米北面的饮食状况影响因素,并绘制了我们心中的中国美食地图,做一枚有智慧的吃货。利用由易到难的材料,教会学生如何分析材料,获取有用信息,授人以渔,举一反三。<br>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经验组 </div><div> 临沂34中的姚高民老师的“落英缤纷因风起,硕果累累指头红”,从集体创优的角度,展现了他们学校的团队合作。<br></div> 白沙埠中学的李晶晶老师,从命题情境的理论概述,中考情境的统计分析,中考情境设置给予我们的启示三方面,小切入,大角度,引导我们看如何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br> 费县杏园中学的石少东老师从中考地理阅卷人的角度进行试题的分析,阅卷的反思,让我们对指导学生如何答题有了更深的思考。<br> 临沂35中的孙业凤老师,沂州实验的惠民老师,临沂实验的彭龙龙老师,围绕在教学中如何找规律,抓基础,提效率,促落实,围绕着精析试题,紧抓基础,系统复习,围绕着一轮,二轮,三轮复习的具体实施策略,为我们的科学备考提供了具体实在的方法,为我们的备考实战提供新动力。<br> 罗庄教研室王才之主任从命题人的角度,从三方面为我们展示了命题人的“心路历程”:命题的依据,一核四层四翼;命题的过程,积累素材,合理布局,精心设问,兼顾覆盖面;备考的建议,依托课标教材,主干夯实,学为中心。<br> 最后,市教研员卞老师以诙谐幽默,妙趣横生的语言为本次研讨会做总结。他强调区域地理的区域差异与区域联系,模拟地理情境实现地理实践力,立德树人,要帮助学生树立地理学科素养,正确的人地观念。我们地理老师要有专业的素养,专业的语言,课堂要有变化,有深度的设计,要有趣味,要有地理的韵味。<br> 中考是一场与智慧的赛跑,是一次超越和战斗。最后的最后,以王才之主任的诗结尾,在这次会议的大方向引导下,愿我们师生合力,把握现在,全力以赴,共创辉煌!<br><div><br></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