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四十年前高师毕业集体照</p> <p class="ql-block">黄未末师兄40多年前在嘉兴师专门前的留影。</p> <p class="ql-block">高师毕业27年后,在恩师陈一民老师的精心组织下,我们举行了第一次师生聚会,拍摄了这张毕业后仅有的一张师生合影留念。</p> <p class="ql-block">时隔十年后,我们又举行了第二次同学聚会。</p> <p class="ql-block">2021年4月15日早上九点半,原嘉兴师专80中文班的同学陆续来到春暉公园门口,参加笫二次同学聚会。</p> <p class="ql-block">好久不见,朱老师与李老师今日相见分外亲切。</p> <p class="ql-block">蔡老师擅长创作,四十年不见了,家住嘉兴的他,早上乘高铁赶来参加聚会。</p> <p class="ql-block">黄老师与蔡老师在交谈中,两位都是大作家,交谈甚欢。黄师兄是班里的旅游大家,周游世界,见识广博。他每游一处,必有记录,整理成文,佳作问世。他赠送我数本记录旅游历程的大作,如《萍踪》等书,仔细拜读,如亲临其境,不胜感慨,钦佩不已。</p> <p class="ql-block">新市的三位同学,是最小的师弟沈老师自告奋勇驾车从客运中心接来的,他们是卞老师、赵老师和吴老师。赵兄一见黄兄,亲热得不停握手。</p> <p class="ql-block">年已86岁的大师兄卞老师来了,精气神十足,不象奔九的人哪!</p> <p class="ql-block">老同学们列队欢迎哦!</p> <p class="ql-block">争相上前问好</p> <p class="ql-block">八十二岁的美女吴大姐神采奕奕,也兴高采烈前来赴会。</p> <p class="ql-block">黄兄代表男生欢迎女同学</p> <p class="ql-block">徐老师在介绍拍鸟的经验吗?他是位喜欢专拍鸟类的摄影师。</p> <p class="ql-block">我班年龄最小的师弟是沈建荣老师,这次聚会他出力最多!</p> <p class="ql-block">蔡兄和钟弟的合影,笑得多开心啊!</p> <p class="ql-block">尹老师和李老师,老同事相见格外亲切。</p> <p class="ql-block">同学们到齐了,先在大门口拍张集体照,再进入景区游览吧。</p> <p class="ql-block">倪老师与卞兄在一起</p> <p class="ql-block">荷花池前合个影吧。</p> <p class="ql-block">姐妹俩说悄悄话</p> <p class="ql-block">大风车转呀转,摄影师朱老师让我们在此来个合影。</p> <p class="ql-block">班里仅有的三位女生笑在一起</p> <p class="ql-block">当年的同事相聚一起。</p> <p class="ql-block">这儿风光不错,坐着观赏一会儿。</p> <p class="ql-block">潘老师的一支烟,赛过活神仙,多悠闲自得哪!杨老师有烟吗?请猜一猜!</p> <p class="ql-block">摄影大师朱大哥,曾是教育界叱咤风云的校长,这次活动的照片都出自他手的大作。</p> <p class="ql-block">笑在一起</p> <p class="ql-block">到了凉亭,休息一会吧。</p> <p class="ql-block">与梅花鹿相伴</p> <p class="ql-block">朱兄与沈兄是老乡,哥俩是班里的才子帅哥,是教育界的精英!</p> <p class="ql-block">游完公园,让我们再来张合影留念!</p> <p class="ql-block">中午11点,我们到乡村大院酒店用餐。</p> <p class="ql-block">就餐期间,谈笑风生,同学们纷纷回忆求学期间的许多趣事。蔡大作家诗兴大发,以作诗一首纪念此次聚会。</p> <p class="ql-block">钟师弟即作诗酬和,展现出中文专业的特色。两首诗作,使我们这次聚会具有了文人氛围,诗意浓浓,情意融融……</p> <p class="ql-block">卞老师的画作</p> <p class="ql-block">第四次同学欢乐聚会</p><p class="ql-block">——纪念高师毕业四十周年</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2024年6月3日,我们80中文班17位同学相聚东大方酒店308包厢,纪念高师毕业四十周年!这次聚会的主题是回忆那高师学习的日子里,我们一起学习的动人故事……怀念已故的恩师陈一民老师!</p> <p class="ql-block">上午十点,同学们陆陆续续到达餐厅,开始了互相问候和交流……</p> <p class="ql-block">沈建荣老师正在认真地记录学友们的电话号码,为编辑班级通讯录和召开下一次的聚会作准备。</p> <p class="ql-block">为了照顾高龄的同学,我们就在餐厅拍集体照留念。大师兄卞老师与80岁以上的师兄师姐坐第一排,年纪尚小一点的站后排。</p> <p class="ql-block">十点半,座谈会开始了。这次聚会的主持人是朱欣老师,他代表大家对筹委会的工作表示肯定和感谢!並提出这次聚会的主题是“怀念高师学习的日子里”,让大家用切身体会和点点滴滴的趣事来说明学习进修的重要性。</p> <p class="ql-block">黄未末老师第一个作中心发言:今年正值毕业40周年,我们作为“文革”后首届函授班,一切都比照全日制教学大纲要求实施;学制长考试严质量高;毕业后大多成为学校的教学骨干,不少还担任了县和乡镇中学的领导。当然也想起了去湖卅面授的不便和生活的艰苦:开始时自带行李,后来虽然安排住宿,但也是每天两块钱的单位招待所……应该永远感激已经年迈的陈一民辅导老师,每个寒暑假日跟随我们面授听课、刻印讲义和复习提纲;经常走访学员的家庭和单位,勉励大家克服学教矛盾,坚持完成学业;最后我班30个学员除一名外藉学员辍学,全部顺利毕业。陈老师为人真诚、工作负责、道德高尚,既是我们的良师益友也是值得大家终身学习的标杆和楷模。</p> <p class="ql-block">姚秀琴深有同感地说:我非常感谢高师函授,由于进修才结识了在座的师兄师姐师弟们,大家一起在高师课堂聆听沈泽宜,沈光海等老师的讲课,提高了汉语言文学的知识和水平。我们一起度过了四年的学习时光。我们四个女同学情如姐妹,一起听课,互抄听课笔记,讨论学习难题。每次考试分数出来,考试分数谁高谁请客,请客的大餐是每人丁莲方千张包一碗。</p><p class="ql-block">我们中文函授学习人人如期毕业,饮水思源,这要感谢恩师陈一民老师。他为我们这个班付出了不少心血,不管寒冬腊月,还是酷暑难耐的盛夏,总是陪着我们一起听课,辅导我们的作业,批改作业一丝不苟。为了让我们考出好成绩,还费尽心思出模拟卷。为了提高我们的学习信心,还到单位看望我们学员,鼓励我们好好学习。高师函授提高了我们的知识水平,为我们的事业发展打好了基础。如果没有高师函授,我也就不可能到浙江教育学院进行本科进修。高师函授成了我事业发展的一个台阶,使我从教小学一年级开始起步,到成为高中教师,退休前最后一届学生竟是00中文大专班,他们来自全省各县,班里的学生成绩优异,林卓还专升本,考上了浙师大汉语言文学本科,桂金莲在我县技校任教,还担任了领导职务。其他学生毕业后在全省各县学校任教,成绩骄人。2019年我把教学经历以《与共同成长》为题写成文章,刋登于《中国教师报上》。</p> <p class="ql-block">蔡泉海老师也大家一起回忆了当年求学的历程和趣事。</p> <p class="ql-block">沈示春老师也深有感触地说:没有当年高师的刻苦求学,也不会有后来教学的傲人收获和成就。</p> <p class="ql-block">80中文班30位同学,通过四年苦读奋进,除一位外地同学外,29人皆以优异成绩如期毕业。然后就奋战于全县语文教学线上,人人都是教育骨干,个个获得不俗的成就,为德清县的教育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我们还通过不断学习,考入本科进修,提高学历,做到了学高为师,行正为范。中学中高级教师,教育明星,名校校长不少出自我们80中文班。我们为80中文班自豪,德清的教育史上留下了我们光辉灿烂的一页!</p> <p class="ql-block">十一点半,愉快的午餐开始了,大家频频举杯敬酒。</p> <p class="ql-block">这次同学聚会能如期举行,並获得圆满成功,全仗全班最年轻的小师弟沈建荣老师的大给力,驱车一个小时的路程回老家寻找班级通讯录,按电话号码逐个邀请学友参加聚会。聚会前亲自驾车前往高铁站接蔡泉海老师。蔡老师为此专写一文以表谢意!</p> <p class="ql-block">蔡泉海老师撰写的文稿</p> <p class="ql-block">愉快的聚会结束后,小师弟沈建荣老师亲自驾车送师兄卞定耀和师姐吴国珍两位老师回新市,这种无私奉献精神,真的感人之深。</p><p class="ql-block"> 会后,师兄黄未末老师以《欢乐的聚会》为题,写了一篇纪念文章。文章写得真好!情真意切,道出了我们的心声。四年同学情似海,没齿难忘记心怀,愿我们的友谊长存吧!</p> <p class="ql-block"> 附文:</p><p class="ql-block"> 欢乐的聚会</p><p class="ql-block">——纪念高师毕业四十周年</p><p class="ql-block"> 暮春初夏的六月三日上午,我们高师函授80中文班翘首以盼多年能夠参加的17位学友终于在姚秀琴、沈建荣两人的发起组织下在“东大方”酒店举办了毕业后的第四次聚会。蔡泉海老师从嘉兴赶来聚会,卞定耀和吴国珍俩老师也不顾自己高龄,克服困难欣然赴会,都很让人感动,真的体现出了情谊无价。这次聚会得到卞老师儿子的大力支持,派专车送老父亲参加活动,孝心可嘉。老同学的几年不见,都已步入花甲古稀耄耋之年的老人无不为所见的银发皱脸而唏嘘不已,岁月不饶人啊!但个个脸上洋溢着满满的喜悦和幸福。寒喧问候之后,迅速转入拍照合影入座,面对一大桌的美味佳肴,纷纷谈及当年高师面授的难忘情景。今年正值毕业40周年,交谈中都兴奋地说,想当年我们作为“文革”后首届函授班,一切都比照全日制教学大纲要求实施;学制长、考试严、质量高;毕业后大多成为学校的教学骨干,不少还担任了县和乡镇中学的领导。当然也想起了去湖卅面授的不便和生活的艰苦:开始时自带行李,后来虽然安排住宿,但也是每天两块钱的单位招待所……应该永远感激已经年迈的陈一民辅导老师,每个寒暑假日跟随我们面授听课、刻印讲义和复习提纲;经常走访学员的家庭和单位,勉励大家克服学教矛盾,坚持完成学业;最后我班30个学员除一名外藉学员辍学,全部顺利毕业。陈老师为人真诚、工作负责、道德高尚,既是我们的良师益友也是值得大家终身学习的标杆和楷模。两个多小时的短短聚会,言不尽、叙不完,告不完的别,年事渐高的诸君啊!何日再相见?仅以为记、不胜感慨万千!</p><p class="ql-block">德清技校黄未末</p><p class="ql-block">2024年6月4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