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烈士临危一刹那 定格英雄壮举;爱妻坚守半世纪 成就无悔人生一一</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 22px;">最美玉兰花</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超越梦想)</span></p><p class="ql-block"> 每年清明刚过,小区里的十几棵玉兰花树便竞相开放了。以前见过的玉兰花几乎全是白色的,清新亮丽。而我家小区院子里的玉兰花竟然是色彩缤纷的。不仅有冰清玉洁的白,还有娇嫩欲滴的鹅黄、娇羞柔美的浅粉、娇媚迷人的淡紫、娇艳无比的玫红和骄傲富贵的亮紫。五颜六色,花团锦簇,甚是惹人喜爱。它的花朵像羽毛球那样大,朵朵丰满,连每个花瓣都厚墩墩的。不像杏花、李花等,小小的花朵儿,薄薄的花瓣儿,只开上十多天,便再也无力支撑。四月的阳光便晒得它蔫头耷脑;一阵急雨便浇得它七零八落;四五级风便吹得它落花满地。玉兰花则是既漂亮又顽强!还没等玉兰树的叶子冒芽儿,玉兰花便恣意怒放了。它不需要绿叶的陪伴和衬托,便异常绚丽。阳光晒不蔫它;中雨打不折它;多大的春风也吹不掉它。它会足足绽放一个多月!即使到了后期,最外层的花瓣栉风沐雨后出现了折痕,整朵花儿不再努力向上地怒放着。但正是因为有了这折痕,它更像极了风中舞动的仙鹤,反而更加美妙!每年一个多月的花季里,普通的居民小区竟能迎来一波儿又一波儿摄影爱好者的"长枪短炮"呢。</p><p class="ql-block"> 每当我看到傲立绽放的玉兰花,或是想起顽强美丽的玉兰花,便会情不自禁地想起我的二舅妈一一年已82岁的她是我的人生榜样!巧合的是,她的名字就叫玉兰。</p><p class="ql-block"> 1958年,在锦州黑山县一个偏僻的乡村里,被社员们选为生产队妇女队长的她和优秀的二舅喜结良缘。在那个大跃进的年代,年轻人大多外出炼钢,二人聚少离多。1961年,二舅光荣地参了军,走上了当时农民外出发展的唯一通道,踏上了锦绣前程。大家都羡慕舅妈,都说她以后一定能随军去当军官太太。三年后,二舅才有机会回家休假。那是他参军后的第一次探亲假,也是他人生的唯一一次探亲假。假期结束返回部队后不久,便发生了意外。手下的一名战士去土井打水时,长长的扁担钩不慎触到了电线上。二舅果断上前去救。战士得救了,二舅却英勇牺牲。彼时,舅妈刚刚得知已怀有身孕。在亲人的陪伴下,她去部队与二舅的遣体做了最后的告别。回家后,一边继续在炼钢厂劳动,一边忍着悲痛陪伴年迈的公婆和肚子里的孩子。当时仅有一岁的我至今也不曾得知那段极艰难、极特殊的日子,她是如何一天天地挺过来的⋯⋯</p><p class="ql-block"> 舅妈家就住在我家前院儿,我们两家来往密切。随着我渐渐长大,舅妈在我心中的形象越来越清晰、高大了。她对待工作满腔热忱。舅妈的独生子出生后不久,她接受公社的照顾,到公社联合厂当了会计。她非常喜爱这份工作,为之倾注了几乎全部的心血。没有机会参加培训,她就多次于晚饭后虚心请教时任大队会计的家父。月底尤其是年底财务汇总时,她总是不惜加班加点,也要提前把账目计算得一清二楚。凭着虚心和认真,加上聪明和勤奋,只有小学文化的她,很快便把这份工作做得得心应手。一有空闲还抢着去干分外的活儿。因此,她获得了全厂上下的一致赞誉,不久光荣地加入了党组织!</p><p class="ql-block"> 她对待亲人充满爱心。我记得舅妈先是带着儿子和自己的公婆(我姥爷姥姥)、小姑子(我老姨)共五口人在一起生活。后来小姑子与军人结婚生女后仍吃住在家里。有那么几年,在外地工作的三姨把三个孩子送回老家上小学。舅妈家一度同时生活着九口人!她是这个大家庭的重要枢杻和中流砥柱。两位老人身体好时,全力帮助舅妈分担家务,种菜、带孙子。舅妈工作之余和小姑子一起亲手伺奉耄耋之年的公婆,让他们安度晚年。舅妈家的独生子铁军,小模样虎头虎脑的,可漂亮了!大人们都说他长得特别像我二舅。因他身世特殊,家里和亲戚的大人小孩儿都格外关照他,有好事儿每次都第一个让给他。只有舅妈不宠溺他。把他和我们这些表兄妹们一视同仁地对待。一大家人相亲相爱,极其和睦,从没吵过架。那时候舅妈家成了我们这些外甥外女儿每天都去玩耍的"游乐园"!舅妈和老姨给我们洗脸、梳辫儿、讲故事、评作业,我们跟她俩可亲了!</p><p class="ql-block"> 她面对逆境坚韧不拔。铁军十几岁的时候,我姥爷姥姥相继安详去世。不久我老姨工作调转后全家搬去镇上生活,家里只剩下了舅妈母子俩。就在这时,人民公社解体了。联合厂随之解散。舅妈便接受命运的安排,重新开始务农。白天下地干活儿,种地、除草、防虫、收粮,样样争先。早晚儿在家做家务,做饭、洗衣、养猪、喂鸡,日日忙碌。农民靠天吃饭是很艰难的,亲戚们虽然经常出手相助,但毕竟力量有限。自家的生计主要靠舅妈一手操持。个中劳累艰辛只有她心中自知。但她从不抱怨,从不诉苦,从不喊累,从不悲伤。大家所见所闻,都是她的善良,她的乐观,她的勤劳,她的豁达和她与亲人之间的和睦相处。舅妈最常说的一句话是,只要心放正,脚踩稳,踏实肯干,一定不会错。</p><p class="ql-block"> 靠着几亩薄田和微博的烈士抚恤金,在东北农村最困难的八十年代,舅妈帮儿子盖起宽敞明亮的北京平,娶了漂亮能干的媳妇。后来还添了两个聪明可爱的小孙女,家里又充满了生机与活力。</p><p class="ql-block">半个多世纪过去了,伴随着祖国快速发展的脚步,如今舅妈家的生活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居住有楼房,出行有轿车。儿子、媳妇既优秀、又孝顺。两个孙女全都大学毕业工作称心,且跟她们的奶奶特别亲近。舅妈的烈属补助,也从最开始的每年三十几元涨到了现在的近三万元,令她非常满足。她还坚持每天徒步1.5万余步,身体非常健康!饱经风霜的舅妈,倍感小康生活的幸福,备受亲友乡邻的尊敬,脸上总是洋溢着开心的笑容!</p><p class="ql-block"> 经历了风雨之后的玉兰花,更加纯洁美丽!我对玉兰花越来越喜爱!当我意志消沉的时候,是玉兰花给了我积极进取的勇气;当我心态浮躁的时候,是玉兰花给了我从容面对的智慧;当我行为慵懒的时候,是玉兰花给了退休后的我依然朝气蓬勃的力量!</p><p class="ql-block"> 世上的花有千万种,我最爱的一直是玉兰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