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门九英烈

與風散步

<h3>清明时节,我参与了夫人娘家的祭祖活动。</h3></br><h3>我们祖孙三代、两车八人,经过近两个小时的行程,一大早,就赶到了位于当阳市庙前村的《瓦仓起义革命烈士陵园》,夫人的爷爷奶奶安葬这里。<br></br></h3></br> <h3> <h3>这里原本是傅氏的家族墓地。两位堂兄弟,傅立楷(号直卿)(夫人的爷爷)(牺牲于二八年)傅立权(号恒之)(牺牲于二九年)牺牲后,被家人安葬在这里。</h3></br><h3>2004年12月,当阳市政府在依托烈士的坟茔兴建了瓦仓起义革命烈士陵园。</h3></br><h3>园内立有瓦仓起义领导人李超然、傅恒之、洪勋、汪效禹四烈士纪念碑。墓后石阶之上的平地上,列12位烈士纪念碑,依次如下:李勋臣、刘秀松、罗庆光、张人瑞、傅丹湘、汪文化、方振声、胡德山、黄冠柏、李时新、傅勤丰、王吉山。<br></br></h3></br> <h3> <p class="ql-block">夫人的爷爷静卧在他的革命领路人兄长傅立权(号恒之)的左边。</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夫人所在的家族,每年清明都会相约来到这里,献上鲜花,鸣放鞭炮,跪拜祖先,祭奠直卿爷爷、恒之爷爷、丹湘(香)爷爷、勤丰爷爷。</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上世纪二十年代,中国革命的土地革命时期,瓦仓傅氏一族男女老少几十人投身革命,一门出了九烈士。经襄西革命烈士纪念碑馆搜寻,分别是:傅带河(号励山)、傅带泗(号东山)、傅带棚(号乐山)三兄弟,以及他们的子侄傅立权(号恒之)、傅立桂(号丹湘)、傅立楷(号直卿)、傅立松(号勤丰)、傅立柏(号仲殷)、傅立柱(号汉提)。原宜昌地委书记、当阳首任县长张三杰评价傅家“一门忠烈,精忠报国”。</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28年2月18日,傅立桂(号丹湘)和堂弟傅立楷(号直卿)到庙前侦察敌情,途中被捕。敌人将二人押到老观窝汪家祠堂用人头祭祖。走到老观窝时,二人高呼:“共产党万岁!”二人壮烈牺牲。</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上面这段文字,是当阳市革命史料中,夫人的爷爷傅立楷烈士牺牲时的明确记载。</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中午,我们在丹湘爷爷孙子傅云家,吃了一顿丰富的农家饭后,一起驱车前往十多公里以外的远安县瓦仓村,那里有一个规模更大的纪念活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瓦仓村地势丘陵,青山绿水,田畴阡陌,绿色之外泼洒着菜花的鹅黄,仲春的午后,空气还是湿润的。它偏隅在远安县东南角,与当阳市庙前镇毗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十多公里的路程,四十来分钟,傅氏家祠已经立在我们面前。</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七年前,我们曾来这里看望族叔家军。此行的目的是有关续修傅氏家谱的事情。</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傅氏续修家谱,与我这个外姓是没有多大关系的,与夫人、特别是妻舅是大有关系的。我来瓦仓,是充当司机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家军叔十分证重的拿出一个布包袱,先拿出来的是一本软面抄样的本子,再拿出来的是一本泛黄的线装书,封面有傅氏家谱四个字。</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本是傅氏家谱,本世纪初续修的。这个本子是我这么多年收集到的傅家人的情况,主要是我们周边的,也就是庙前瓦仓的。还缺像你们这样外出的。正好,你们把你们的情况记一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也就是这一次,我和女儿的名字载入了傅氏家谱的谱册:次女某某,嫁某地某某为妻,生一女某某某。</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自古以来,青史留名,说的是名字留在国家的官方的正式记载上的事,像这种留在家谱里是算不上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家谱不是用作社会上公开流传的,一般都是放在族人们家里的箱子里?是一种于旁人无用于族人重要的一本家藏书籍。</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傅氏一族在当地不是豪门大户,只能算耕读人家。单看老辈人个个都有名有字有号,发蒙于私塾,开化于新学,受教于德赛两先生,颇有书香门第的遗风。</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家谱记载,多年前傅家先人从山西迁入庙前瓦仓安家落户,经过一代又一代人的辛勤劳动发家致富,人丁兴旺,成为一方大族。明成化二年,由族人集资第一次兴建了傅氏祠堂。</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家军叔在前引路,我们来到了傅氏祠堂。祠堂外壁是极普通的青砖斗墙,悬山顶,两层木楼,两进院落,居中方形天井。左侧壁嵌石碑两块,碑文记录了傅氏一族在清朝对祠堂进行过一次修缮,并于民国初年重修。</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眼前的祠堂已经十分破败,木楼梯已摇摇欲坠,木地板上积尘半寸。我们退出大门外,仰头望向门楣,上有四个大字“版筑傳芳"。</p><p class="ql-block"><br></p> <h3>家军叔告诉我们,但凡见门楣上有“版筑傳芳",房屋主人一定是姓傅。他饶有兴致地讲起了一个关于傅氏祖先的传说。</h3></br><h3>下面这段文字,是按讲述整理过的。</h3></br><h3>商朝有一个叫傅岩的地方,地属交通要道,时有山洪暴发冲垮官道,常年驻有奴隶修缮道路。皇帝武丁见一奴隶发明了一种修路的方式,使用夹板固定填土,再用木桩把土夯实,便可牢固(我们儿时常见用此法造房筑墙)。武丁雄才大略,不拘一格,不因其奴隶出生而废,将其提拔重用。此人的确有经天纬地之本领,不断获得擢升,终为商相。因此人在傅岩为奴,帝赐姓“傅”,取名“傅说”。<br></br></h3></br><h3>商朝在傅说的治理下,“武丁中兴”由此发端。与帝后妇好一文一武辅佐武丁,成就了一段奴隶制社会下的“商朝盛世"。</h3></br><h3>商人用“版筑传芳”来宣扬傅说的功绩——使用夹板固定填土称为“版”,用木桩夯实填土称为“筑”。傅姓的后世子孙们都将这4个字写在门匾上,用来彰显自己姓氏辉煌的历史。</h3></br><h3>时间久远以后,只要本族人看到“版筑传芳”四个字,便知门里居住着自己的族人。</h3></br><h3>夫人三兄妹闻说,忙问傅氏祠堂产权归属。家军叔更为兴奋,手势多了起来。</h3></br><h3>瓦仓起义失败后,瓦仓地区牺牲了上百人,仅傅氏家族就有19位烈士(后在续谱时,初步可以确认,人民政府发有革命烈士证明书的有九人),50多家参加和帮助革命的人户受到国民党封门五年处罚。占地面积300来平方米的傅氏祠堂,被国民党反动派打砸得破败不堪。</h3></br><h3>解放后,为人民政府所有。后经整修,辟为瓦仓区供销社,1970年后,更成为堆放商品的仓库。</h3></br><h3>改革开放后,供销社拆并改制,处置资产时,家军叔花钱赎回私人所有了。</h3></br><h3>家军叔说完,我们一行人也跟随着兴奋起来。傅氏祠堂回到了傅氏后人手里,傅氏族人就可以找到办法整修自己的家族祠堂了。</h3></br><h3>大家在家军叔家堂屋坐稳,随即筹划起傅氏祠堂的未来了。</h3></br><h3>傅氏祠堂是荆当远大革命年代红色政权的重要见证。</h3></br><h3>按照中央统一部署,1927年9月,两千多名瓦仓农民自卫团战士和近万名农协会员统一行动,一举攻克了石马槽的敌团防局,捉拿土豪劣绅和反动官吏。</h3></br> <h3> <p class="ql-block">同年九月十五日,鄂西特委在傅氏祠堂主持召开农民协会代表大会,成立了鄂西地区第一个人民当家作主的革命政权——瓦仓工农革命政府。瓦仓成为鄂西第一个红色革命根据地,这也是秋收起义创建的第一个苏维埃政权。后改为瓦仓苏维埃政府。瓦仓区工农革命政府、瓦仓区苏维埃政府先后在祠堂挂牌办公。大门口先后挂着“瓦仓工农革命政府”、“瓦仓区农民协会”和“瓦仓苏维埃政府的大红木牌。</p><p class="ql-block"><br></p> <h3>傅家祠堂</h3></br> <h3>傅殿云当选为瓦仓区工农革命政府主席,方振声、王吉三等人为政府委员,胡德山当选为瓦仓区农民协会主席,傅勤丰担任土地改革局长,傅恒之担任中共瓦仓区委书记。<br></br></h3></br><h3>在瓦仓革命政权重要成员里,傅氏族人就有三位,并任职党政主要负责人之位。</h3></br><h3>在不到10天时间里,以当阳瓦仓区为中心的鄂西第一块红色区域正式确立。这块红色区域包括当阳县的瓦仓、观音、九子山的全部和淯溪、城区、干巩的部分地方,远安县的南乡,以及南漳、荆门县的相邻地带,共1500多平方公里、12万多人口。<br></br></h3></br> <h3> <h3>瓦仓工农革命政府成立</h3></br> <h3> <h3>瓦仓起义指挥部</h3></br> <h3>瓦仓工农革命政府下辖10个乡农民协会或佃农部。农民协会组织农民没收地主的粮食、耕牛、农具等分给贫苦农民,苏区内呈现出一派生气勃勃的景象。<br></br></h3></br> <h3> <h3>革命历史的回顾,傅氏祠堂身上带有丰富的红色基因,意见也就统一在了建立红色教育基地上了。</h3></br><h3>收集整理傅氏家族中革命烈士的事迹和遗物,编写傅氏家族中革命前辈献身革命的红色家谱,争取各级政府的资金支持,修复傅氏祠堂。由与之相适应的一级人民政府正式行文决定,将傅氏祠堂定为中国革命遗址和中国革命文物,得到永久保存(如同庙前村傅氏祖坟定为瓦仓起义革命烈士陵园一样)。</h3></br><h3>“傅氏一门自殷商发源以来,至今已传一百十年代,延续至近代大革命时期,傅氏家业兴旺,乃一方书香世家。第一百零九代傅立权,号恒之,于1926年同汪效禹、贺龙、周逸群一起到武汉参加由毛泽东、董必武开办的农运所学习,并由董必武介绍入党,同年返乡领导农民成立了乡俗改良会(农民协会),1927年组织发起领导了瓦仓起义。自此,傅氏一族多人先后参加了革命,并为革命捐钱粮房产等物资。截至解放初,共有十九名傅氏后人为革命捐躯,可谓一门忠烈,必将启发后人!”<br></br></h3></br><h3>目标确定,又与红色基因宣传一致。时间过得快,事情进展也较顺利。七年过去了,傅家族谱审定稿也印出来了,傅氏祠堂也由县人民政府出资修葺一新。</h3></br><h3>今天,傅氏一族相约傅氏祠堂,祭奠傅氏先烈,定稿续修的《傅氏家谱》,庆祝傅氏祠堂整修完工,革命教育基地挂牌。</h3></br> <h3> <h3>修葺一新的傅家祠堂</h3></br> <h3> <p class="ql-block">未曾想到,傅氏一族的家族活动,引来了一众记者,不几天,《一门九英烈浩气代代传》等新闻报道,传遍了大江南北!</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47, 47, 47);">(有部分史料图片来源网络,在此致谢!)</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