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换了人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张正华</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斗转星移,物是人非。百年沧桑,太过天翻地覆。其实,这几年的变化,也是冬去春来,换了人间。</p><p class="ql-block"> 春末,当你走进本那洛恩,举目望去,山岭缤纷,满目苍翠。在蓝天白云下,在山水田园间,处处点缀着铮亮铮亮的房屋,如龙蜿蜒的水泥路时隐时现。本那河畔的草果,宛若世外桃园。</p><p class="ql-block"> “叮叮咚咚,叮叮咚咚”视频电话响了。“弟兄,来到哪里了?”这是草果村总支书记李毛周打来的视频电话。李毛周年近六旬,上过小学二年级。会讲汉语,不会写几个汉字,除了自己的名字。在脱贫攻坚中,他丢掉了老人机,用上了智能手机。一场脱贫攻坚,改变着边疆的面貌,也改变了世世代代生活在这里的纯朴的少数民族。变化深刻而深远。</p><p class="ql-block"> 本那洛恩,解放前没有公路,没有电力,交通阻塞,信息封闭,与世隔绝。不用说那时过的日子是衣不蔽体,食不裹腹,受尽苦难。解放后很长一段时间,依然是基础设施建设缓慢,人才培养滞后。本那,是落后的代名词,垤玛三村以外,架车洛恩是全县最偏远的地区。本那洛恩是红河县植被最好的乡镇,也是红河州纯哈尼族聚居的乡镇,距县城只有68公里。就是这么一点距离,以前,也要开车四五个小时。</p><p class="ql-block"> 2015年夏天,我们第一次到洛恩草果的挂包结对户家里走访。洛恩乡有8个行政村,76个自然村。草果是其中一个行政村,<span style="font-size: 18px;">距离乡政府驻地18公里,有9个自然村,604户3091人。一个总支部下设6个支部,98名党员。</span>2020年底,全乡有5741户29824人。</p><p class="ql-block"> 当我们的车刚过了天生桥,驶进洛恩地界,就进入了原始森林。车穿行于林间,野花处处,鸟语阵阵,这里是天然氧吧。忽然,没有一点征兆,倾盆大雨就倒了下来。山里的天说变就变,雨说来就来,一时间,公路成了水路,河水暴涨,河两岸四处塌方。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路泥的水泥路,这时成了无头路,公路被塌方的土石堵了。两张车10个人。只好把车停在路边,卷起裤脚,撑起雨伞,提着大包小包慰问品,艰难地爬行。有个女干警上坡摔跤,下坡也摔跤。这水泥路,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p><p class="ql-block"> 还没进草果村,村边也是到处污浊。猪屎、狗屎、牛粪混合着雨水,满地流淌。进到村里,也是无处落脚,无法走路。特别是内地来的女干警,一手捂鼻,一手提裤脚,寸步难行。那次给这些城里人留下的是无法抹去,又令人恶心的记忆。</p><p class="ql-block"> 2018年初,路依然难行。出入乡镇的车,除了定时发的三趟班车,没有其他车辆。2015年以来,全乡投入上千万资金,全面修建通村公路。到2020年底,全乡76个自然村,村村修通了水泥路面公路。坐落在深山里,只有七户人家的娘宗村委会来软村,也投入五百多万修建了10来公里长的通村公路,将公路修到了村里。乡村的交通条件全面改善。出入靠步行,运送东西靠人背马驮的过去,已成为历史。投入几千万资金,改建了村内卫生路,实行了人畜分离。安排了保洁员,村内卫生干净整洁,空气清新,村貌整洁,进得村来,让人舒爽。如今的草果,可与省州县级的文明卫生小城镇比肩。</p><p class="ql-block"> 草果坐落于青山绿水之间,一年四季三个季节都有雨水,但过去就是没有水喝。特别是草果村,要到三公里外的作咪水井背水,挑水。到了冬春枯水季节,吃水就成问题。2019年,按照“两不愁”的要求,通过县水利部门立项,投资60万元,接通了俄措大沟到阿东的人畜饮水工程。修建了大水池,梯级水池,拉通了水管,接到了家里。覆盖6个自然村。家家户户通了自来水,解决了包括学校、卫生室、村委会在内的2000多人和众多牲口的饮水问题。从此,竹筒背水,木筒挑水的过去,已成了历史。</p><p class="ql-block"> 几年来,通过新农村建设,美丽家园建设,地震安居房建设,先富起来的人家纷纷拆除重建,农村的房屋都有了很大的改变。在脱贫攻坚中,草果村委会排查出的CD级危房有122间。其中C级26户,D级96户。通过自建76户,加固修缮11户,第三方修建10户。县城周边安置25户,房屋俨然一新。朋洛村是传统村落,有着几百年的历史。解放初期,这里还发生过朋洛战役,消灭了最后的土匪,也有解放军长眠于此。今天,传统痕迹荡然无存,全是钢筋水泥房。电力供给全面覆盖。草果9个自然村,604户,家家通了10千伏以上动力电。生产生活,网络广播,电视电话,都用上了电力。少有人砍木柴,背木柴,烧木柴。后山的树更密了,山更绿了。</p><p class="ql-block"> 农村的变化全面而立体,村里修建了厕所,公共活动室,卫生室,幼儿园,改扩建了村小。在这一波脱贫攻坚浪潮中,外出务工的赤子们也倍受启迪,朋洛村,成威村等年轻人组建微信群,自筹资金修建了有模有样的寨门。门眉,门两边则书写有遒劲有力的汉字对联!延续几千年的路两边找两棵树,拉一条结绳滕子,扎几根木刀木剑鸡毛做寨门的历史已告终结。汉化只要了百年。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有乡村的复兴,必须有全体少数民族的复兴。</p><p class="ql-block"> 村里缺耕少地,房子又不好,又愿意迁居县城周边的农户,则安置在县城周边,按每户人口的数量,分到了一至三套房间。全乡共有160多户安置到了县城周边的哈批、万年塘、塘子坡等小区,是全县安置户最多的乡镇之一。因生存环境恶劣不宜居住的4个村庄,509户2806人,进行了整体搬迁。美丽、富饶、宜居的诺玛安美,哈尼先民念念不忘的的诺玛安美,几千年来一直找寻而不得,今天,终于在党的脱贫攻坚中,千年梦想今朝圆。</p><p class="ql-block"> 边疆的变迁,农村的嬗变,农民的变化,巅覆一般人的认知与想象。草果村委会604户,3091人。其中建档立卡户283户有265户591人外出务工,只有18户没人外出务工。外出务工户达率达93.6%。这是一个值得骄傲的数字,有这么多人走出大山,背井离乡,去创造财富。不能外出务工,但有一定劳动能力的家庭,安排了公益岗位。或扫地,或护林,或看水。确实没有劳动能力的孤寡老弱,则安排了低保底。使283户1464人的生活都有了根本保障。家家户户实现了不愁吃,不愁穿。</p><p class="ql-block"> 时间过得飞快,农民子女的进步也神速。如今走进纯哈尼族的洛恩,也俨然走进了汉族小镇。三四十岁上下外出务工回来的哈尼小伙,哈尼小妹讲的是一口流利的普通话,五六岁至十一二岁的幼儿园学童和小学生讲的是一口纯正的普通话。全乡的入学率都能达到98%以上,控辍保学率也在98%上下。孩子们嘴里讲的是汉语,手里写的是汉字。只有个别没有出过远门,五六十以上的人不会讲汉语以外,就再没有不讲汉语的人了。作咪村只有22户125人,却有在读或毕业就业大学生11名。</p><p class="ql-block"> 村民的变化迅速而全新。朋洛村里有几家小卖部,比如李中博家,李山嘎家,店里卖的是小零食,生活必需品。与以前不同是都挂着微信支付二维码。开私家车卖菜的陈来牛,李林斗,车上都挂有微信支付码。结算都可以用手机。如今,吃的可以点外卖,穿的可以寄快递,出行可以叫顺风车。足不出户,手指轻轻一点,尽享美好生活。过的都是指尖上的生活。</p><p class="ql-block"> 农村的精神面貌有了极大变化。草果9个自然村,根据各村的特点,制定了《村规民约》,规范大事小事。大到事关全村的公共事项,小到每家每户的环境卫生,家庭卫生。有道德行为的倡导,有不能触碰法律底线的规劝。进一步弘扬传统美德,倡导尊老爱幼,邻里守望相助。倡导红事简办,白事俭办。节日热办,庆典红办。每到节假日,在北上广,江浙一带打工的赤子们,纷纷回乡,带回了吃的,用的,也带回了歌舞文艺。各村的文艺晚会,一村更比一村亮。一首首歌唱共产党,歌唱新生活的流行歌曲和翻唱的乡土民歌,响彻本那两岸。</p><p class="ql-block"> 农村的巨变,八、九十岁的老人更有深刻的感触。夕阳西下,一缕金色的阳光正照在公房的墙上,那缕阳光正映照在老人满是皱纹的沧桑的脸上。有小车从公房外的公路上驶过,有股青草味从风中掠过,有树叶从空中轻轻飘落。几个老妇人正坐在公房外闲聊。李奶奶说:“现在的日子真是好啊!”陈奶奶说:“现在的小孩子,出门有车坐,还不要干活计。”李奶奶说:“我们小时候啊,天不亮就背着背篓出门。”陈奶奶说:“干那么多,还是不够吃。穿得破破烂烂,衣裳裤子补了又补,鞋也没穿过一双”。李奶奶说:“是啊,出了个阿波毛主席,我们是活在天堂啰!”</p><p class="ql-block">洛恩,不再是“边少山穷”,不再是封闭落后,而是“边少山美”!是生态本那,美丽洛恩。</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