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赵杲观坐落于山西代县以南,距县城约18公里,隐于天台山深处,因交通不便,未通公交,唯有自驾方可抵达。前往途中需穿越蜿蜒崎岖的山路,道窄弯急,偶有滑坡与泥石流痕迹,山势险峻中更显其幽邃神秘。此地为北魏太延年间为纪念春秋代国丞相赵杲而建,距今已有1561年历史。古观原名天台寺,曾为佛道共修之所,虽规模不大,却清幽绝尘。门票45元,游人稀少,仿佛时光在此停驻,唯有松风低语,诉说着千年的沉寂与追忆。关于赵杲其人,史载不详,民间却流传诸多传说:一说其为代国覆灭后护主遗眷的忠臣,携姬妾隐居于此;亦有言其为秦时赵高避世之所,后因名讳避嫌而改“高”为“杲”;更有考证谓其乃隋炀帝幼子赵王杲,曾随帝被困代州。种种传说,如雾中看花,为这座古观平添几分神秘色彩。</p> <p class="ql-block">赵杲观尚处未完全开发之境,游客寥寥,多为本地寻幽访静之人,寺中工作人员亦屈指可数。山野之间,草木葱茏,空气新鲜,晴空万里。我们到访时,寺中只有一名僧人,他是来自于江西南昌某寺院,云游至此,内蒙人氏,家中尚还有老母。我问常回家吗?他说只说回过。我问他为何出家,他说不为什么。我看手中拿着一本厚书,不知是否是经书?我问他在此深山,吃饭是个问题?他笑道:不麻烦,一日仅吃顿饭。我说不觉得饿吗?他说“习惯就好。”他说话言语平淡,却透出修行者的坚韧与淡定。与他交谈很轻松,看他心无杂念,神情安详的样子,确为真正出家人。我问他在此居留几日了?他说不长,也就两个月。我问一人独居深山可怕吗?他说:“心中有佛,与自然共生,何惧之有?”此僧定力之深,令人心生敬意。他说他出家是与佛有缘,天生便是。我又好奇的问,一个住在这里不寂寞吗,他答:不寂寞,挺好。你们是凡人,杂念太多,活得累。临别时想与他合个影,却被婉拒,他说我乃小僧,非高僧大师,修行未成,不值得留影。其僧谦卑与坚定,令人久久难忘。</p> <p class="ql-block">赵杲观景区内有一处令人惊奇的五层楼阁,建于天然形成的三角形石缝之上,形如宝塔,凌空飞架,名为“朝园洞”。楼阁为木结构,主梁横跨崖壁,巧妙借力于山体,设计之精巧,堪称鬼斧神工,实为我所见最为奇特的古建之一。赵杲观还有一段木栈道,悬于峭壁之间,颇具险峻。木栈道历经风雨,多处已老化开裂,部分木头腐朽变形,连接处所用的铁皮、抱箍与铁钉锈迹斑斑,氧化的很严重,显然很久未修缮了。行走其上,栈道发出咯吱咯吱的响声,让人胆颤心惊。有的局部已松动摇晃,我们只能紧贴岩壁,谨慎前行。此情此景,不禁为后来者担忧。特此提醒:若欲探访此地,务必以安全为先,危险之处,切莫冒险涉足。</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