磨子山圣地漫谈

思故乡牛智勇

<p class="ql-block">  磨子山位于察哈尔右翼前旗玫瑰营镇,是内蒙古最大的天主教圣母朝圣地,原属河北省崇礼西湾子教区管理,1929年从西湾子教区划出来归属集宁教区,磨子山位于集宁城区东北部约30公里,玫瑰营镇北10公里处。</p> <p class="ql-block"> 磨子山的有关传说</p><p class="ql-block"> 关于磨子山的传说有好多,这里将用引用以下四个传说。</p><p class="ql-block"> 传说一,以前有几个商人路过此地,晚上在这里留宿,晚上的时候听到外面有马在跑的声音,于是就出去看一下,结果看到有一个金马驹在院子里拉磨,这些商人起了歹心,想得到这个金马驹。结果等他们出去捉小马驹的时候,它已经跑了,只留下了磨盘。就这样后人就把这山就叫做磨子山。</p><p class="ql-block"> 传说二,就是说这座山下面有一口有水桶那么粗的泉水。上天为了压住这口泉水,于是找了一个大的磨盘把这口泉水压住了.这也是磨子山的得名。远观磨子山形似于一个硕大的磨盘覆盖在山顶。</p><p class="ql-block"> 传说三,早在1905年6月的一天,天上奇怪地下起了雪。当时,在磨子山上有几个牧羊人看见一位身穿白色长衣的妇女,就不约而同地喊说:"是圣母!"于是,急忙跪下念经、祈祷。许久,那个白衣妇女徐徐上升不见了。 圣母亭几个牧羊人急忙跑回村里,可发现村里并没有下雪,他们遂把所见的奇异景象告诉了本堂神父。事后,比利时籍凤神父就决定在磨子山上建一座敬礼圣母的圣堂。</p><p class="ql-block"> 传说四,初建教堂的时候,牛拉车运石头,每头牛脖子上系着一条领带,这些牛不用人赶车自行上山到了建教堂的地方石头自然滚落,待石头备好后,人们把牛脖子上的领带解掉,随之牛也不见了。</p> <p class="ql-block"> 历任主教和神父</p><p class="ql-block">第一任主教姓张,名字不详;</p><p class="ql-block">第二任主教樊恒安,曾在罗马教皇做圣,通拉丁文。在玫瑰营任主教期间建修道院,男生接受小学到高中教育,女生进修女院学习。</p><p class="ql-block">第三任主教刘世功。</p><p class="ql-block">第四任主教姚顺。</p><p class="ql-block">神父在解放前有90多个,其中有大易、二易、三易、大庞、二庞、三庞、大许、二许、胡儒汉、胡振远,胡瑞等。</p> <p class="ql-block"> 教堂的历史和发展</p><p class="ql-block"> 1906年由圣母圣心会比利时籍陶神父申请教廷备案,并获得教廷赐的巴古拉大赦。并定于每年的八月二号为朝圣日。同年由陶神父组织石工开山凿石,历时三年,建成一座宽8米,长25米的石堂,</p><p class="ql-block"> 1958年磨子山圣母堂被毁,圣堂的石料被拆去修了水库,大井。</p><p class="ql-block">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得到落实。 1980年公开朝圣活动逐渐恢复,朝圣者日增。1985年在圣山上修建了简易的露天祭台,开始恢复了圣祭活动。1997年,教区向外发出了求援信,最后集资20多万元在磨子山上重修祭台、围围墙、修水泉、整修道路,做了一系列的修缮工作。1998年建成了一座大型露天的亭式祭台、圣母亭、苦路亭和几间附属房屋,并在周围修建了围墙。&nbsp;形成了今天的规模。如今,磨子山一改往日的荒凉景象。 美丽的圣母山上, 朝圣的人们越来越多。每年八月二号的这一天朝圣者多达10万人。全国各地慕名而来的朝圣者络绎不绝,包括有来自意大利、马来西亚、越南、朝鲜、日本在内的好多国家天主教徒前来来朝拜。他们多数不乏前来求恩谢罪的,也有看红火的,半山腰也有残疾人寻求帮助的等。</p><p class="ql-block"> 自治区、市委、市委统战部、市民委、旗委、政府高度重视磨子山朝圣活动。本着保护合法宗教活动,做好信教群众服务工作原则,为磨子山圣地硬化平台4000平米,为圣水做了安全工程,修油路十五公里、水泥路三公里,整治停车场5处,建管理场所1处,2000平米,确保每年的瞻礼活动安全有序进行。</p> <p class="ql-block">   朝圣仪式</p><p class="ql-block"> 大礼弥撒开始,主教主礼,近80多位神父、修女、执事,教友两万多人参礼,场面壮观,气氛祥和,隆重热烈。磨子山圣母堂彩旗飘飘鼓乐喧天,隆重庆祝一年一度的圣母朝圣节。仪式结束后各村镇的鼓乐队更是此起彼伏。这一天就做瞻礼.说也奇怪几乎每年的这一天都要下雨。</p> <p class="ql-block">   圣水泉</p><p class="ql-block"> 山上的一眼水泉为圣母水泉,圣母泉是解放前由樊恒安主教祝圣的,解放以后刘世功主教又圣了一次磨子圣母水,一开始有玫瑰营、古营盘、圣家营、麻盖、望爱村、哈拉沟等本地人在朝圣之日去接圣水。后来多数朝圣者也去接水,每年8月2日这天接水量为80吨之多。据说这里的水久储不腐、清凉解渴,消灾免罪。</p> <p class="ql-block"> 玫瑰营教会的公益事业与教育</p><p class="ql-block"> 磨子山作为较早的天主教圣地,它对当地乃至周边地区的教育有着深远的意义。</p><p class="ql-block"> 初建献堂会一所,总会设在玫瑰营,各大堂设立分会,像平地泉、哈拉沟、凉城。</p><p class="ql-block"> 方济格会一所,是中国和外国修女给群众义务看病,并管理女婴孩院的婴孩从吃奶到出嫁的起居生活等。</p><p class="ql-block"> 学校女幼稚班男幼稚班各一所,男幼稚学校叫崇正学校,也称丰镇县第九小学,当初玫瑰营属丰镇管辖。男婴孩岁数小的吃住在学校,年龄大一些的在堂内干一些如:烧火、放牛、侍候神父的一些力所能及的活,这些孩子们吃住都在玫瑰营大伙房。女婴孩小学毕业后多数留在玫瑰营,男婴孩小学毕业后到修道院或学校继续升造。</p><p class="ql-block"> 这里教师的工资均由教堂发放,学生不收学费,读的读书多数为《四书五经》国家统一印刷的语文、数学、地理、历史、自然、尺牍应用文(收借条类)。</p><p class="ql-block"> 磨子山脚下的村民大部分为教友,因为受到宗教文化的影响,民风纯正、朴实无华。</p> <p class="ql-block"> 教会的礼仪</p><p class="ql-block"> 教会每年有四大瞻礼分别为:圣诞瞻礼、耶稣复活、耶稣升天瞻礼、圣神降临瞻礼,以上四大瞻礼均为一等瞻礼。</p><p class="ql-block"> 圣诞瞻礼在每年的12月25日举行;耶稣复活瞻礼是在复活节后40天;耶稣升天瞻礼是在耶稣升天节后10天;圣神降临瞻礼朝拜的三位,第一位教“父”;第二位叫“子”;第三位叫“圣神”,圣神节降临七种恩典:即敬畏、孝爱、聪敏、刚毅、超见、明达、上智。每年8月15 过圣母升天瞻礼,此瞻礼为一等瞻礼;6月份为圣体瞻礼,此瞻礼为二等瞻礼教徒们要唱颂歌、游街等。</p><p class="ql-block"> 主日(礼拜日),礼拜一(瞻礼二),礼拜二(瞻礼三)以此类推。</p><p class="ql-block"> 一、二等瞻礼也叫手罢工日,要求人和牲口都要歇工,什么事情也不做。</p><p class="ql-block"> 守斋分为守大斋和守小斋,守大斋要求:早少吃、午吃饱、晚吃少。要进行圣灰礼仪,圣纸烧过后要擦在头上,守大斋的年龄限制在14到59岁。</p><p class="ql-block"> 守小斋一般不允许吃肉,年龄限制在7到60岁。没有赦免的守大斋属于犯罪,叫守大小斋罪。</p><p class="ql-block"> 圣周礼仪是为了纪念耶稣受难,圣周礼仪和守斋都在星期五,这一天要查阅《圣衰经》和《兴衰经》。</p><p class="ql-block"> 守斋的意义:纪念耶稣受难,救赎我们自己和人类的罪过并立功劳。</p><p class="ql-block">&nbsp;</p> <p class="ql-block">  此文多数来自爷爷胡继盛的口述,在此特别感谢这位九十一岁的老人。</p><p class="ql-block"> 胡继盛 1930年12月18日出生,四岁丧母九岁丧父,1939年到1946年在玫瑰营修道院读书;1946年到1948年先后赴呼市修道院、三盛公(现名磴口)修道院、陕坝修道院、萨县二十四倾地修道院修道学习;1949年回玫瑰营供销社任会计;1951到1983年先后在哈拉沟、贲红、大六号、土牧尔台中学、前旗教育局,玫瑰营中学任教;1984年退休,现居集宁市。</p> <p class="ql-block">牛智勇 内蒙古凉城县多纳苏阳坡夭人,和林格尔县职业高级中学教师,县作家协会理事。</p>